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虫害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棉花虫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种植抗虫棉花新品种。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并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因其抗虫性能够稳定遗传,进而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谢道昕、郭三堆等将Bt和Bt+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并成功应用于棉花育种,陆续培育出一批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我国成为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育种研究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选用抗虫棉应注意的问题河北省河间市棉花种子公司(062450)哈亮华近年来,棉铃虫发生猖獗,致使部分棉田绝产,大部分棉田减收,给植棉业带来很大损失。在国内外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已培育出部分抗虫棉品系、品种。棉花良种繁育推广部门对抗虫棉既要积极引种繁...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棉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终于告一段落。日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科学》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博士等科学家历经15年艰辛完成的研究论文“种植Bt棉花有效控制棉铃虫在中国多作物生态系统发生与为害”,得出了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改善农作物生态环境的结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简称BT)基因或BT和豌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简称CPTI)基因导入棉花(又称双价抗虫棉),培育出的对棉铃虫具有抗性的棉花品种(系).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对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增加棉区农民人均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棉所育成系列转Bt基因抗虫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90年代以来,针对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几年努力,培育出对棉铃虫具有高度抗性的中熟、中早熟、杂交和短季转Bt基因系列抗虫棉。1998年元月,转Bt基因杂交抗虫棉中棉所29和短季抗虫棉中棉所30已...  相似文献   

6.
《作物育种信息》2005,(6):11-12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高产低酚早熟棉花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喻树迅研究员及其同事采用复合杂交等先进的育种方法,成功地选育出高产、低酚、早熟、适合我国麦棉两熟的夏套低酚棉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0”。长期以来,在棉花生产实践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的棉籽通常被人们当作废物丢弃,因为棉籽中含有大量对人畜有不良影响的棉酚,无法直接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棉花抗虫品种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抗虫棉种可望于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美国棉花抗虫基因转育工作始于八十年代。主要研究单位有Agracetus、Monsanto,Calgene、康奈尔等几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信 《种子》2002,(1):62-63
本文论述了由于棉花害虫为害严重必须进行防治,而化学防治失控必须开辟新途径,利用棉花自身抗虫性是最佳选择,转基因抗虫棉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还分析总结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14,(4):33-33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转基因抗虫棉,1996年首次获得抗虫棉基因的发明专利,2002年由位于安阳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棉花研究机构),成功培养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已培育转基因棉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6,(11):18-18
美国科学家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转基因棉花与普通棉花相比,能在减少杀虫剂用量的前提下维持原产量,或者在相同杀虫剂用量的情况下达到更高的产量。此外,转基因棉花对生态系统也没有不良影响。科学家们研究的转基因棉花是投入商业化种植最早的苏云金杆菌(Bt)转基因棉。这种棉花植入了苏云金杆菌所拥有的毒蛋白基因,能抵抗世界上最主要的棉花害虫——棉红铃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