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春小麦垦九9号,原名九三93-3u92,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21,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培育。选用优质春小麦垦九9号进行了不同密度及不同施肥水平的试验研究,通过设计密度和施肥量级运筹试验,分析对其产量影响,得出高产最佳群体和最适合的施肥量级,本试验密度在500万/hm^2左右,施肥量级为150kg/hm^2时产量水平达最佳。为本区域优质春小麦垦九9号在生产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6,(4):22-22
北麦1号 该品种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小麦室通过杂交选育,2005年通过省品种审定。中熟,生育日数86~88d。株高90cm,千粒重36g左右,籽粒饱满而均匀,容重800g/L。产量高,所内生产示范产量达6554kg/hm^2,品种比较试验产量5883kg/hm^2,比对照龙麦26增产13%,200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81kg/hm^2。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中等肥力条件下,郑单958麦后板茬夏立播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性状等结果不同,6.7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9642.0kg/hm^2;3.75万株/hm^2以上,即可实现7500.0kg/hm^2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及追肥时期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0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达极显著水平,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密度与追肥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五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磷肥、追肥时期、密度、钾肥。同时得到,在川西麦区绵阳30号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156.6~183.0万/hm^2基本苗,纯氮量159.3~166.95kg/hm^2,P2O5用量137.625~144.375kg/hm^2,K2O用量216.75~244.5kg/hm^2,追肥时期以拔节期或孕穗期为宜。同时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阳30号的最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1月1日。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湘杂油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最佳组合为9月20日播种,10月25日移栽,种植密度9.00万株/hm^2,纯氮用量240kg/hm^2,产量达到2515.5kg/hm^2。  相似文献   

6.
在甘南州农科所试验地进行了青稞新品种甘青5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水平下,甘青5号在甘南州适宜的种植密度是375万.525万粒/hm^2,平均折合产量为5250—5480kg/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黔花生二号产量与播种密度、施肥量(N、P、K)闻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式:Y=393.70833+38.43750X1+26.10417X2+9.31250X3+14.89583X4-16.22396X1^2-19.34896X2^2-16.84896X3^2-9.34896X4^2+7.46875X1X2,确立了黔花生二号高产(大于5250kg/hm^2)栽培优化方案,密度:29.892万~31.464万株/hm^2,N:202.650~224.85kg/hm^2,P2O5:132.300~152.82k/hm^2,K2O2173.400~202.125kg/hm^2。各因素影响黔花生二号产量的影响是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毕单16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毕单16号为试材,根据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对毕单16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玉米产量与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6829.28+5672.83x1+1036.73x2-5192.40x^21-1082.78x^22-724.55x1x2。通过模拟研究,毕单16号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8420.1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52320株/hm^2,氮肥施用量408.00kg/hm^2。产量≥7500.00kg/hm^2的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x1)53280-57600株/hm^2,氮肥施用量(x2)315.60-620.40kg/hm^2。结论:建立了毕单16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水平对啤酒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氮、磷化肥不同施用量在啤酒大麦甘啤4号上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河西走廊种植甘啤4号化肥用量为N112.5kg/hm^2、P20575kg/hm^2时,产量可达7937.5kg/hm^2、蛋白质含量10.9%。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高油品种黑农41号在窄行密植条件下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3效果最好,基本模式为行距28cm、保苗36万株、施二铵50kg、尿素5k、生物钾15kg/hm^2,试验获得产量4085.8kg/hm^2,增加经济效益2580.9元,为黑农41号高产优质节本高效施肥技术的最佳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密度及追肥量对黑龙江省部分玉米品种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出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部分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及其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的参考指标,通过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与密度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与追肥量互作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追肥量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郑单958’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东农250’;密度为71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但与57000株/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最适的密度与追肥量的组合为57000株/hm2,225 kg/hm2。综合各因子水平组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可初步认定最佳处理组合为:‘郑单958’,57000株/hm2,225 kg/hm2;其次为‘东农250’,57000株/hm2,225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氮素用量及施肥方法对菜豌豆根瘤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玉溪市菜豌豆生产上存在过量施肥和施肥方法不当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N素不同用量、种肥施用N肥比例和磷肥比例的大小或施与不施均对菜豌豆根瘤干重和豆荚产量有明显影响;菜豌豆种肥不宜施用氮肥,而磷肥可作种肥施用;以N 600~750 kg/hm2、P2O5 60 kg/hm2、K2O 75 kg/hm2的施肥结构,并采用种肥不施N肥、追肥12~15次、磷肥50%~100%作种肥施用的施肥技术,小荚豆和甜脆荚豆的菜豌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给‘镇麦168’及其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施肥依据,选用‘镇麦16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追施氮肥对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追施氮肥,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均呈抛物线变化。施氮总量相同时,拔节期追施氮肥对‘镇麦168’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追施氮肥处理的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19.4%,其中以施氮肥A2(112.5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增1853.7 kg/hm2,增幅达34.3%,同时能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以及容重。综上,在江苏淮南麦区生态条件下,以拔节期追施氮肥112.5 kg/hm2为‘镇麦168’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沼液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循环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不施沼液CK)相比,施用沼液能增加小麦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提高;施用沼液处理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和TR6(75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土壤容重达到了1.0 g/cm3以下。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5.3%(全氮)、34.5%(有效磷)、16.2%(缓效钾);施用沼液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6525.00 kg/hm2,比对照产量高6.5%。沼液施用量以60000~75000 kg/hm2之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豫东平原夏花生高产施肥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Using the 5 factor two return orthogonal revolving unitized design testing method ,we research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summer peanut output and the organic fertilizer, the nitrogenous fertilizer, the phosphate fertilizer, the potassium fertilizer, the gypsum employment quantity.We research the fact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5 items apply fertilizer. Then we established the output goal character technology pattern.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we screened apply fertilizer the plan that the summer peanut pod output above 6000㎏/h㎡: the organic fertilizer is 62115.0~65745.0 kg/hm2 , the nitrogenous fertilizer is 219.2~237.9 kg/hm2,the phosphate fertilizer is 133.1~144.7 kg/hm2,the potassium fertilizer is 57.8~75.6 kg/hm2,the gypsum employment is 186.8~202.7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氮肥对绵油11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和氮肥对绵油11制种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得出密度298785株/hm^2,纯氮196.35kg/hm^2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菜籽饼肥对邵阳烟叶品质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解决邵阳烟叶香气量不足、香气质差的问题,提高邵阳烟叶质量,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不同菜籽饼肥用量对烟叶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邵阳推行的施肥方式下,施用饼肥375 kg/hm2饼肥,可以有效促进烟叶开片,改善烟叶内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降低烟碱含量,提高烟叶的油份、色度,改善烟叶组织结构,提高烟叶感官评吸的质量档次,并提高产量约30~150 kg/hm2,提高产值2250~3000元//h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和不同的栽培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晚稻培杂泰丰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生物产量,叶面积指数,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影响显著。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提高叶面积指数。N2D2处理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都最高,分别达到6.945 t?hm-2和8.166 t?hm-2,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施肥和密度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苎麻新品种0501的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肥和密度等4个因素对苎麻产量(Y1)和纤维支数(Y2)的影响,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Y2=2071.17-41.43X1+28.32X2+88.81X3-67.48X12+52.91X32。根据回归方程模拟寻优,筛选出最佳措施与策略,当4个因子的编码值X1=l.682、X2=1.682、X3=-1.682、X4=1.682时,原麻理论产量(三季麻)可达最大值5722.6 kg/hm2;当氮肥施用量为978.3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3006.9 kg/hm2,钾肥为1666.6 kg/hm2,密度为24885株/hm2时,原麻理论纤维支数可达最大值2417.84公支。  相似文献   

20.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别设置3个密度水平(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和5个氮肥水平(0、75、150、225和300kg/hm 2),对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时,高粱的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高粱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异较大,千粒重变异较小。密度主要是通过单位面积穗数,氮肥主要是通过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构成。施氮量与高粱产量是非线性关系,氮肥在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调控更加明显。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高密度处理比低密度处理要高,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50kg/hm 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是增加高粱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建议晋杂23号在汾阳种植时宜采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