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育适宜滨海地区盐碱农田氮磷高效、节水抗旱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滨海盐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文献调研和长期工作经验,着重探讨滨海盐碱地区"低投高效"农作物育种策略,以期为该地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6,(8):21-21
优质、多抗、抗逆与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育种工作仍然建立在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之上,育种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生物信息数据库积累的数据量极其庞大,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整合技术,可资育种工作者利用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将在多层次水平上研究植物体所有成分的网络互作行为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继而使用各种”组学”数据,在计算机平台上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反应行为进行预测;然后根据具体育种目标,构建品种设计的蓝图;最终结合育种实践培育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设计育种的核心是建立以分子设计为目标的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以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0,(7):34-34
2010年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万hm2,增产粮食13亿kg,创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  相似文献   

4.
石桂双 《种子科技》2005,23(3):169-169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冬季都有很多陆地区的育种单位和个人利用海南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不仅使新品种、新组合的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促进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推广品种的更新和换代,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和"菜篮子"的丰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曾多次去过海南进行玉米新品种自交系的选育和繁殖,现结合本人工作实践,浅谈玉米南繁育种应注意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据权威人士透露,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以下简称《规划》)对生物农业提出的要求,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高产、优质、多抗、高效  相似文献   

6.
西北农林科大通过对多倍体育种研究,经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了国内首例人工无性系同源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陕桑305”。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桑树三倍体育种的空白,开创了桑树三倍体高效育种的新途径。其育种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农作物生物育种是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融合了分子标记、杂交选育等常规手段的先进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现试从战略层面对其发展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5,(11):15-16
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所首次研制成功“混播制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近日,经过安徽省农业专家测评,由于混播使得花粉利用率高,该技术培育出的杂交一代,产量达到了400多kg/667m^2,比中国现行的制种技术增产40%以上。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06,(10):52-53
“十五”期间,“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技术被列为我国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以“矮败小麦”为工具的轮回选择育种技术领先国际水平,采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轮选987实现了高产等优良特性。轮选987于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种植面积达到6.7万hm^2以上。轮选987是集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以来轮选987在所参加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北部冬麦区试中,产量都名列第一,比主栽品种京冬8号、京411平均增产14.8%,在2004年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创造了小区折合10725kg/hm^2的高产记录。“矮败小麦”不是一个具体的品种,而是一个育种工具,它就像一个良种加工厂、孵化器,育种材料通过它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品种,实际上是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一个先进成熟高效的技术平台,适合在我国各大麦区应用。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矮败小麦”“这个独特的遗传资源属国际首创”“该项成果创新性强,实用效果好,发展潜力大,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矮败小麦”的问世,特别是“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创新,被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北京着力打造“籽种之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在十一五时期,北京就在全国率先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生物育种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中国、印度和美国为例,研究了生物育种技术在不同国家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研究概述了生物育种技术的历史、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全球生物育种技术应用。案例研究分析了这三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挑战,展示了生物育种技术在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潜力。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政府支持、生物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和农民培训。我们强调了技术创新、政策发展、农民培训和国际合作的未来重要性,以确保生物育种技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姜澎 《种子科技》2013,(11):39-39
通过分子标记手段,肉眼观察水稻幼苗叶片的颜色就能鉴定种子纯度;发现光敏型水稻雄性不育系,通过分期播种实现稳定、高效的制种和繁种……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出多项水稻育种新技术和水稻新船种、新组合,为我国水稻持续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种子世界》2014,(2):58-58
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荣获农业部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15,(2):32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揭晓,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项目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通过20年的系统研究,发掘出水稻广亲和、早熟和显性矮秆基因,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品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一是发掘出17个不育位点及广亲和基因,并发明相应分子标记,有效解决了籼粳杂种半不育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中优169"系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自育恢复系"铜恢2号"与不育系"中九A"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优质(国标二级)、高产、耐寒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