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杂交水稻品种多而杂,引进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性状在不同海拔地区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给农户选种和农业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进一步了解同一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性状表现差异,安排了本试验,旨在为今后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迅速增长,贫困国家和地区对水稻需求不断增长,但水资源日益匮乏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农业科学家成功研制杂交水稻,为中国解决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世界各国对杂交水稻开发推广倾注很大热情,但杂交水稻走向世界面临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加快杂交水稻栽培新技术研究及推广。开展遵义红花岗区杂交水稻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总结参试品种产量与特征特性表现,荃9优2号性状综合表现突出,建议在当地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自贡地区水稻生产水平,引进9个杂交水稻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取样测定和实收测产,筛选出适宜自贡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荃优1606、锦城优雅禾、宜优1611表现出主要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本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汕优608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优608是由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高抗稻瘟病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贵州省审定.2006年该品种获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拟在贵州境内海拔1000m以下地区和稻瘟病重发地区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强、农艺性状好、田间生长势旺,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种子世界》2007,(3):54-54
“目前,全国各地超级稻泛滥成灾,良莠不齐,个别地区甚至大搞超级稻形象工程。”“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2006年全国各地推广的超级稻不少地区存在虚报产量、兜售假种等行为,极大破坏了超级稻的形象,影响真正超级稻推广。杂交稻是指选两个遗传基因有一定差异,同时他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长具有明显优势的第一代水稻;  相似文献   

6.
刘兆碧 《种子》1991,(4):49-51
目前,黔南州杂交水稻80%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而全州165万亩稻田中,有65万多亩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冷凉山区,占全州稻田面积的39.39%,推广潜力很大。为在高海拔地区推广杂交水稻提供依据,作者对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杂交水稻的生育期、丰产性、适应性等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推广区域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从水稻育种研究到生产应用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产量稳定性、抗逆性、品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的区域以及适宜的栽培条件等,为新品种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永明 《中国种业》2022,(2):121-123
通过将中国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旌优华占在越南兴安省、北江省进行试种、示范,鉴定该品种在越南的适应性、产量和抗性表现,并总结了旌优华占在越南的丰产栽培技术,为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越南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1986-1988年雷公山羊水稻垂直生态试验数据,不同类型水稻的代表品种,在不同海拔各试点(除海拔1490m的林场点外)都能正常生育,但其生育期的长短和穗部性状的差异,依类型和海拔而有所不同,海拔影响水稻全生育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进而影响水稻的全生育日数和结实率,影响幅度均为籼稻〉籼型杂稻〉粳稻,由此雷公山区水稻种植垂直分布为:海拔1100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100-1300m之间为籼粳稻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1985-2015年全国水稻主要推广品种面积及审定情况,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主栽品种和主导品种的数量和面积不断下降,品种集中度明显降低,常规水稻在各稻区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而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对影响水稻主要品种数量、分布和结构类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水稻品种选育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绥阳县种植的水稻品种,引进了6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引入新品种均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其中成优489、C优华占2品种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宜香2115(CK),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可在绥阳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对湖南省12个县,780农户水稻品种入户率的调查指出,品种入户率的地域差异,平原地区最高,边远山区最低;杂交组合入户率高于常规稻品种。一个品种推广的使用周期,一般为8~10年。还对提高品种入户率提出了如下建议:大力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严格进行品种区域试验与审定工作,加强宣传示范推广,做到边试验示范,边繁殖种子,建立健全种子繁育基地和增设供种网点,保证及时优惠供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新品种综合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定量评价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克服了单靠产量性状评价品种优劣的弊端,能对多个品种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品种的优劣,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揭示杂交水稻的本质.[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2011年1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黔西南州生产试验的数据.[结论]结果表明:T优678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是两优2887,可以选择在本地区种植推广,分析结论与实际生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素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杂交水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性状差异,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4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冈优188’、‘宜香优1577’、‘冈优1577’)为材料,选择不同氮素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品种和氮素水平的互作共同调控水稻的产量性状,‘宜香优2115’在不同氮素水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冈优188’随氮素水平提高,产量显著增加,‘宜香优1577’和‘冈优1577’在正常氮素水平产量表现最好。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穗着粒数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着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不同水稻品种对氮素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生产上需要根据田间肥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区试是育种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区域以及栽培条件等,为新品种审(认)定、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考察,就国家黄淮水稻区试存在的问题谈10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海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1986-1988年雷公山水稻垂直生态试验数据。不同类型水稻的代表品种,在不同海拔各试点(除海拔1490m的林场点外)都能正常生育,但其生育期的长短和穗部性状的差异,依类型和海拔而有所不同。海拔影响水稻全生育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进而影响水稻的全生育日数和结实率,影响幅度均为籼稻>籼型杂稻>粳稻。由此雷公山区水稻种植垂直分布为:海拔1100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100一1300m之间为籼粳稻混作区,1300-1450m则为粳稻种植区,1450m以上为无稻区。  相似文献   

17.
李齐向 《中国种业》2016,(10):31-34
对2006-2015年福建省三明市水稻品种推广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显示,水稻播种面积逐渐减少,推广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常规稻品种推广面积显著减少,两系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显著上升,大面积推广品种主导效应减弱,品种更新速度呈先减慢后增加的趋势,种植品种逐步向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转变。对水稻(繁)育种、栽培管理、企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巴基斯坦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 279.6 万 hm2,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 18.5%。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巴基斯坦表现优异,巴基斯坦市场对中国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在巴基斯坦开展中国杂交水稻新品种筛选和示范试验,以期推选新品种到巴基斯坦市场,结果显示 40 个参试杂交水稻品种中有 7 个品种,即梦两优丝苗、安两优 989、隆两优晶占、08S/49 占、隆两优黄占、泰丰 A/R8612 和广两优 1813 综合表现优异,产量较高且生育期适宜,可以在巴基斯坦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Ⅱ优162在仙居县的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16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作母本,蜀恢16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仙居县1999年引入试种、示范,结果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仙居县海拔600m以下单季稻区或连作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浙北地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高产创建成效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洁 《中国种业》2013,(5):28-29
通过开展高产创建,以推广甬优8号、甬优12等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为基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狠抓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探索出了浙北地区水稻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