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几年来已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麻区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2.
《中国麻作》1981,(4):12-15
为迅速鉴定各单位新选育出的黄麻新品种的丰产性能和适应范围,尽快地提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978—1980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进行全省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单位发挥了大协作精神,对各供试品种的生产力进行认真评选,初步明确了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麻业》1981,(4):12-15
为迅速鉴定各单位新选育出的黄麻新品种的丰产性能和适应范围,尽快地提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978—1980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进行全省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单位发挥了大协作精神,对各供试品种的生产力进行认真评选,初步明确了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场1976年至1980年连续进行了黄麻品种比较试验,初步鉴定出比省内当家品种粤圆五号增产百分之九的黄麻新品种“42”。现将有关选育情况分述如下。一、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5.
我场1976年至1980年连续进行了黄麻品种比较试验,初步鉴定出比省内当家品种粤圆五号增产百分之九的黄麻新品种“42”。现将有关选育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栽培迟熟品种,是提高黄麻产量的重要措施。然而,我省主产麻区的迟熟品种往往留不到成熟种子。早在1963年,我省为解决迟熟品种留种问题,曾于温州瑞安飞云江农场进行”浙南留种”试验。到目前止,前后已进行17年。为明确浙南留种的利用价值,1980—1983年对浙南留的粤圆5号、179黄麻种子,在钱塘江两岸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麻作》1984,(4):31-34
为了鉴定我省近年来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范围,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1983年进行了福建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8.
会议简讯     
《中国麻作》1982,(2):19-19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于1982年3月8—11日召开黄麻、红麻品种科研协作座谈会,有七个省区共17人参加。总结交流了黄麻、红麻区域试验等协作经验,研究制定了1982年协作计划和协议书。  相似文献   

9.
《中国麻业》1984,(4):31-34
为了鉴定我省近年来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范围,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1983年进行了福建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有福建省农学院选育的“831”、“124”,省农科院蔗麻研究所选育的“757”、“733”、“737”。以“179”和粤园5号为  相似文献   

10.
会议简讯     
《中国麻业》1982,(2):19-19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于1982年3月8—11日召开黄麻、红麻品种科研协作座谈会,有七个省区共17人参加。总结交流了黄麻、红麻区域试验等协作经验,研究制定了1982年协作计划和协议书。(庄迪泉) △广西作物学会于1981年12月5—9日在合浦县召开全区麻类作物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4人,收到学术论文、报告14篇,并传达了全国麻类作物学  相似文献   

11.
黄麻生育期的变化有它自身的规律。了解黄麻生育性状,对选种引种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黄麻品种的生育期不同品种的黄麻生育期有长有短,根据生育期长短可将黄麻划分为特早熟种,  相似文献   

12.
肖瑞芝  胡仲强 《中国麻作》1982,(3):18-21,11
我国是黄麻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地域广阔,品种类型丰富。建国后,各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黄麻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对开发利用和加速新品种选育,发展黄麻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麻品种“179”(原代号17—P),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从梅峰2号×闽麻5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1979年由余杭、海宁县首先引进,经四年试种表现良好。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麻经济作物专业组于1982年9月组织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黄麻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地域广阔,品种类型丰富。建国后,各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黄麻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对开发利用和加速新品种选育,发展黄麻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广东省黄麻主产区之一,栽培面积3万多亩。由于麻田集中,多年连作,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化学氮肥偏多,造成黄麻炭疽病、金边叶病、立枯病逐年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0—1982年,我们在粘质土和砂质土麻田中进行了增施氯化钾肥试验,对防治黄麻病害、增加黄麻产量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 3个黄麻圆果种和 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 2002- 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C90- 2、 C90- 6、 C89- 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 14.97%- 19.34%,均达极显著水平.O- 3、 O- 1、 O- 3(红茎)比对照种宽叶长果增产 32.02%- 34.21%,均达极显著水平.O- 4(Ⅱ )比对照种增产 12.28%达显著水平.C- 1、 C- 5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 11.90%和 7.82%.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黄麻品种 C90- 2、 C90- 6、 C89- 6、 O- 3、 O- 1、 O- 3(红茎)、 O- 4(Ⅱ )、 C- 1和 C- 5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黄麻不同品种、密度、肥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娇 《中国麻作》1980,(3):10-11,29
一、引言 为了探索黄麻现蕾期对氮肥和钾肥的反应,以及品种、密度、肥料三者的关系。我们于1978、1979二年在莆田县福建农学院基点采用正交法设计,对黄麻不同品种、密度、肥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麻(新、引进)品种在闽南地区的产量(鉴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建基  曾日秋 《中国麻业》2006,28(3):128-132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3个黄麻圆果种和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2002-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90-2、C90-6、C89-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4.97%-19.34%,均达极显著水平。O-3、O-1、O-3(红茎)比对照种宽叶长果增产32.02%-34.21%,均达极显著水平。O-4(Ⅱ)比对照种增产12.28%达显著水平。C-1、C-5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1.90%和7.82%。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黄麻品种C90-2、C90-6、C89-6、O-3、O-1、O-3(红茎)、0-4(Ⅱ)、C-1和C-5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黄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对于黄麻育种工作有着积极指导意义。印度黄麻农业研究所 Singh,D.P.研究了黄麻20个品种的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证明纤维产量与株高、茎粗及茎重成高度相关;据印度对黄麻 D154品种的测试,纤  相似文献   

20.
菜用黄麻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闽南地区品种、肥量和密度对菜用黄麻嫩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密度对菜用黄麻嫩叶梢产量的影响最大,肥量的影响次之,品种的影响最小.经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和肥量对菜用黄麻嫩叶梢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