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18年,川桑作为四川特色产业列入我省"10+3"重点优势农业产业,给我省桑蚕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四川省阆中蚕种场紧跟时代步伐,为推动川桑产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保存的桑蚕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努力,四川省苏稽蚕种场收集保存了590份桑蚕种质资源,成为了国内重要的桑蚕种质资源繁育保存基地。本文提出充分利用我场桑蚕种质资源库丰富的种质资源,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选育出抗逆性好,产品附加值高,适应省力化养蚕的新、特优良桑蚕品种,促进我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正>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我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勾画了路线图,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向科研推广型转变,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一是着力发挥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平台效应,筑巢引凤,产学研相结合,目前已形成同西南大学、中国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研究所横向联合良好局面,重点在蚕桑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品种改良、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方面展开合  相似文献   

4.
李玉平  付先锋  张百忍 《北方蚕业》2002,23(4):18-18,20
为了优化蚕品种结构,2001年春季,我们引进山东烟台桑蚕品种选育中心选育的家蚕品种9405、9406进行试繁,通过春季原种试繁及夏秋季农村丝茧育生产,现对其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经济性状及在秦巴蚕区的表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四川家蚕品种资源,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与西南农大蚕丝学院、省蚕研所达成了关于家蚕品种保存及合作开发的协议。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将省属北培、南充、三台、阆中蚕种场保存的87个蚕品种(101个品系)移交西南农大蚕丝学院、省蚕研所保存并联合开发。这是我省首次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打破了长期以来生产、教学、科研单位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状况,对充分发挥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优势,加快我省新蚕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原蚕种场是浙江省农业厅直属单位,创建于1929年,单位地址位于杭州市留下小和山,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是我国专业从事家蚕三级原种繁育的国有专业场,又是浙江省优质桑蚕品种保育改良中心,是省家蚕种质资源“一库五点”(浙江省家蚕种质资源库,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湖州市农科院、浙江省原蚕种场、桐乡市蚕业公司五个资源保存点)之一,现有蚕种质资源185个,桑品种300多个,承担着我省优质桑蚕原种供应和桑蚕品种的集中保育改良有任务,是浙江省“十二五”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蚕桑新品种选育课题参与研发单位之一。鉴于浙江省原蚕种场划为省高教园区,大部分桑园和蚕室被征用的实际,为进一步发挥省原蚕种场的优势,2011年根据省农业厅的指示,原蚕种场与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局协商,收购了原长兴龙华蚕种公司的全部资产,新成立了由浙江省原蚕种场100%控股的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和经营三级原种和“宝宝”牌一代杂交种(湖州市统一注册商标,为湖州市著名商标),为我省三个原种生产单位之一。同时,该单位是省原种储备基地,是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的家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点。  相似文献   

7.
<正>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我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勾画了路线图,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向科研推广型转变,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一是着力发挥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  相似文献   

8.
2016年秋季开始,阆中蚕种场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高品位茧丝新蚕品种"芳·绣×白·春"进行繁育推广。经过近三年持续不断的种性维持和改良,该品种的繁育性状已明显改善;经过近三年秋季一代杂交种的试养试繁,繁育成绩趋于稳定;经过近三年的大面积推广,用种单位反映该品种易饲养、单产高、茧丝质优、效益好。  相似文献   

9.
苏林 《广西蚕业》2020,(1):13-13
为切实维护蚕桑行业农民及桑蚕种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受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委托,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于2020年3月10—11日在广西开展2020年全国桑蚕种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因受疫情影响,2019年秋制和2020年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监督抽查工作由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统筹委托各蚕种冷库所在地蚕业站(经作站)办理,桑蚕原种由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在南宁监督抽查。共抽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家蚕原种2个批段,河池市蚕种场、河池市宜州区蚕种站、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柳城县六源蚕种有限公司、东兰县东巴凤蚕种有限公司、柳州市蚕种场、广西象州华佳蚕种场有限公司7个蚕种场桑蚕一代杂交种13个批段。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016年,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四川省阆中蚕种场选育的桑蚕新品种锦·苑×绫·州进行了两年实验室鉴定.根据蚕期饲养表现和茧质成绩、丝质成绩以及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客观反映了锦·苑×绫·州在广东试验点的饲养表现及性状特点,为国家蚕品种审定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1选育推广双限性蚕品种的意义家蚕斑纹限性品种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常染色体上的斑纹(色泽)标志基因转座到W性染色体上育成的特殊性状蚕品种,能根据幼虫的斑纹体色区分雌雄,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蚕种年发种量在205万盒左右。如此大的年生产任务,对于蚕种场来说,其削茧鉴蛹工作耗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在技术性强的制种环节,技术、劳力极度紧缺,特别是削茧、鉴蛹时容易出现差错,使种蛹伤耗造成损失,或雌雄分离不彻底制种时出现纯对面影响蚕种质量,进而影响蚕农的收入和茧丝质量。若蚕种场繁殖斑纹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在不影响蚕种质量基础上是否可以改一日三回饲育为一日二回饲育,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四川省阆中蚕种场于2021年,以越年原种“锦·苑”和春繁原种“芳·绣”,进行了“原蚕全龄一日二回育”试验。结果表明:一日二回饲养相关指标略有不详,但劳动力成本明显降低,可以应用于原蚕中生产,但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春季对来自镇江蚕种场、苏州大学、无锡西漳蚕种场、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及山东农业大学的5对桑蚕新品种,秋季对来自苏州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3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通过龄期观察和生命率、茧质、产茧量调查与分析,客观反映参鉴品种在陕西试验点的饲育表现和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 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3月审定通过了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夏芳×秋白、省阆中蚕种场选育的锦5.6×7532,湘晖、省北碚蚕种场选育的601×绫85·绫13三对夏秋用新蚕品种。这3对新蚕品种经1992、1993年省级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生产鉴定证明(如表1.2所示),其综合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制度、品种鉴定方法和主要指标,分析了建立审定制度以来通过的家蚕新品种情况,并对家蚕品种审定,明确育种目标,提高育种水平,加快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蚕桑通报》2011,(3):65
浙江省原蚕种场是省农业厅所属专业从事桑蚕三级原种繁育和优质蚕桑品种保育改良单位,创建于1929年,是我国最早的原蚕种场之一,位于杭州市小和山。朱德、王震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场视察。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成立于1937年,位于嘉陵江畔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南充市顺庆区。现为国家农业部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国家蚕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单位、西南大学和蚕丝学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集家蚕三级良种繁育、桑蚕新品种培育、桑蚕品  相似文献   

18.
曾庆宇 《广西蚕业》1994,31(2):40-43
我区桑蚕繁育种应用低温调节开展较迟,这除了制冷工业比较落后之外,还与50年代养蚕较步,农民养的蚕品种是多化性品种。南农七号”和土种,蚕种不需冷藏有关。随着桑蚕生产的发展,加上推广二化性白茧种,蚕种繁育任务增加,平南县武林蚕种场和梧州、钦州地区蚕种场先后建成投产.原来的“南农七号”靠温汤浸种;  相似文献   

19.
<正>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我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勾画了路线图,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向科研推广型转变,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一是着力发挥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平台效应,筑巢引凤,产学研相结合,目前已形成同西南大学、中国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省阆中蚕种场是省属选原蚕种场,从1938年建场至今,已有80年的时间,承担了周边县(区)及全省的普通蚕种场原种及农村一代杂交种的生产,生产经营基本正常。但在多个年份,由于不同原因,发生多起蚕中毒事件,影响当年的蚕种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2018年的40年间,全场共发生了14次中毒事件,分别是1979年春季七里桑园敌百虫中毒,1989年秋季城园杀虫双中毒,1995年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