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发育生殖机制,采用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疣梭子蟹性腺、肝胰腺及条件指数等指标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雄性三疣梭子蟹成熟阶段发育分期的特征变化,反映了目前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由1龄蟹为主,规格偏小。头胸甲宽主要分布在100~160 mm之间,体重为50~200 g。头胸甲宽与长呈线性相关,而头胸甲宽、长与体重则呈幂函数关系。成熟阶段输精管发育程度和头胸甲宽正显著相关。根据三疣梭子蟹输精管的粗糙程度、管径及管重大小,本文首次提出把处于成熟阶段的雄蟹分为5个阶段。输精管重增长为幂函数方式,输精管指数则随发育线性增长。雌蟹卵巢发育规律和头胸甲宽之间关系不甚明显,而和季节相关。研究表明,9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后卵巢迅速发育,增长明显,10~12月份生殖群体卵巢普遍处于Ⅱ~Ⅳ期。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重量随体重和甲壳的增长而增加,而肝体指数相反。雌蟹卵巢Ⅱ期阶段梭子蟹肝胰腺重量最高,平均重量为18.21±5.68 g,随后逐渐降低,说明肝胰腺能量发生了转移;相比于雄蟹,雌蟹储能更多。雌蟹卵巢重量随肝胰腺重量变化呈对数关系增长,而雄蟹输精管重随肝胰腺重呈线性。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在发育变化过程中两个条件指数基本处于一个平衡阶段,雌雄间差异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活体注射、养殖实验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他莫昔芬(TAM)对三疣梭子蟹雌体成活率、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及卵巢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TAM对雌体存活率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卵巢指数。不同组织中的卵黄蛋白原(Vg)、雌激素相关受体(ERR)、维甲酸受体(RXR)和蜕皮激素受体(Ec R)基因表达均受到了TAM的影响,Vg基因在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受到TAM的抑制;低浓度TAM组(6.7和13.4μg/g)促进了卵巢和胸神经节中的ERR基因的表达,但高浓度TAM(20μg/g)抑制了大部分组织中ERR基因表达水平;外源注射TAM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c R基因表达的变化模式与ERR基因基本相似;此外,低浓度TAM促进了卵巢中RXR基因的表达,对肝胰腺中RX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TAM通过抑制Vg基因表达影响卵巢发育,同时ERR和Ec R可能参与了雌激素或雌激素拮抗剂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1∶1)分别替代饲料中0%、25%、50%、75%和100%的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Diet 1~Diet 5)对生殖蜕壳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初始体质量为(150±25) g]进行45 d的育肥养殖。结果显示:(1)饲料中鱼油替代对雌体成活率(SR)、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和总可食率(TEY)均无显著影响。(2)各组雌蟹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TG和LPS水平均在Diet 5最高,MDH活性在Diet 1组最高,而LPL活性在Diet 2组最高;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在Diet 3和Diet 4组最高。(3)Diet 1组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Diet 2和Diet 3组,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在Diet 4组最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Diet 1组最低,Diet 2组最高,而ALP活性在Diet 1组最高。(4)不同饲料组肌肉中粗蛋白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均以Diet 3组最高;Diet 3和Diet 4组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均相对较高;此外,卵巢中的粗蛋白含量在Diet 3组最高。(5)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对三疣梭子蟹肌肉、卵巢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n-3 P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随饲料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雌体成活和卵巢发育等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肝胰腺中甘油三酯、粗脂肪、n-6 PUFA含量、部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50%的鱼油替代水平可提高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因此,混合植物油可以替代三疣梭子蟹育肥中50%的鱼油。  相似文献   

7.
蔡生力 《水产学报》2001,25(4):304-310
首次证实了孕酮和雌二醇这两种类固醇激素在中国对虾体内的存在.在性腺未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和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均很低氐,难以检测到.而在卵黄发生前期(核仁周边期),三种组织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迅速上升,卵巢的雌二醇含量达到高峰(450.1±86.7).进入初级卵黄发生阶段,三种组织中,两种激素均具较高含量,卵巢和肝胰腺的孕酮含量(分别为1975 1±175.2和902.6±130.5pg/g)以及血淋巴中的雌二醇含量(451.3±73.7)达到高峰.到了次级卵黄发生阶段,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迅速下降,肝胰腺等组织中儿乎检测不到.对虾性腺指数(GSl)的增长既显著且有规律性,每一期增长幅度都达到或超过l00%.肝胰腺指数(HSI)从性腺未发育期(3.4±04)到卵黄发生前期(4.9±0 7)以及从卵黄发生前期到初级卵H黄发生期(6.3±1.0)有显著的增长,而从初级卵黄发生期到次级卵黄发生期HSI增长不显著(6.7±1.2).肝胰腺指数的增长与两种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具相似的趋势.上述结果显示,孕酮和雌二醇可能具有刺激和凋控中国对虾性腺发育的作用,肝胰腺可能是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期盐度适应对雌性三疣梭子蟹生长、卵巢发育、渗透压调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不同盐度(10、15、20和25)的水体,对生殖蜕壳后三疣梭子蟹雌体进行60 d的盐度适应实验。结果显示:(1)雌蟹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性腺指数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2)血清渗透压、Na~+、Cl~–、Ca~(2+)、Mg~(2+)、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后鳃Na~+/K~+-ATP酶活性均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3)血清中葡萄糖和肝胰腺乳酸含量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而血清中的尿素氮、尿酸及肝胰腺中的尿酸含量均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在20和25盐度组较高。(4)10盐度组血清和肝胰腺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而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蓝蛋白和肝胰腺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均在10盐度组最高。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升高可促进三疣梭子蟹生长和卵巢发育;在20和25盐度条件下,雌蟹机体的代谢水平和氧化胁迫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大豆卵磷脂(SL)最适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实验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添加不同含量的SL(0、10、20、40、60、80 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60只蟹,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质量为(3.68±0.02)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养殖于长方形塑料筐中。结果发现,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增重率(WGR)、蜕壳率(M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升高,而WGR、FCR显著而降低;当饲料中SL添加水平为40~80g/kg时,三疣梭子蟹的WR、MR和SGR无显著性变化,而FCR显著升高,PER显著减低。饲料中适宜水平的SL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血清中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受SL添加量的影响;当SL添加量为0~40g/kg时,血清中胆固醇(CHO)、葡萄糖(GLU)的含量显著升高,而随着SL添加量继续增加时,血清中CHO、GLU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SL添加量为0~20 g/kg时,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性升高,但随着SL添加量的增加,LDL含量显著性降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中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60 g/kg时,肝胰腺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当SL添加水平为0~40 g/kg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的含量显著性上升。饲料中添加不同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肌肉中C20:5(EPA),C22:6(DHA),n-3PUFA和C18:2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肝胰腺中C18:2的含量极显著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上升,而肝胰腺中n-3PUFA的含量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当SL的含量为40 g/kg时,n-3PUFA的含量高于其他组;随着SL添加量的继续增加,C18:2显著性升高,而n-3PUFA极显著性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当大豆卵磷脂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特别是n-3PUFA、DHA和EPA。以SGR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饲料中大豆卵磷脂的适宜需要量为41.96 g/kg。  相似文献   

10.
单体筐养是一种新型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养殖方式。以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在相同的养殖环境条件下,研究了升温单体筐养(简称升温单养组,T1)、升温群体养殖(简称升温群养组,T2)、常温单体筐养(简称常温单养组,T3)和常温群体养殖(简称常温群养组,T4)4种养殖模式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指数(GSI)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加温可以显著促进雌体卵巢发育,提高出肉率和总可食率;相同水温条件下,单体筐养和群体养殖组间的卵巢发育无显著差异。(2)尽管实验后各组雌体的GSI均有所上升,但升温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常温组。(3)加温可以显著提高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降低其水分和灰分含量,而对卵巢和肌肉中的常规成分影响较小。(4)水温和养殖方式对各组织中灰分含量影响显著,加温显著降低组织中的灰分含量;常温与升温温度条件下,单体筐养可以提高雌蟹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研究表明,适当加温可以显著促进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发育,单体筐养对雌体卵巢发育和常规生化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仅为鱼油组的56.9%和32.57%,受精率也较鱼油组显著降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续,对照组河蟹肝体指数(HSI)逐渐下降,而性腺指数(GSI)持续上升,Ⅲ1~Ⅲ2期增幅最大,Ⅲ2期雌蟹GSI值高达9.15,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实验组,且同期血淋巴中卵黄蛋白原(Vg)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不同,各饲料组卵巢发育期的物质积累峰值主要发生在Ⅲ2~Ⅳ期,GSI峰值均出现在性腺发育的第Ⅳ期,磷脂组与鱼油组Ⅳ期的GSI最高,分别为11.50和11.25,花生油组次之(8.85),猪油组最低(7.30);猪油能明显提高河蟹性腺发育早期血淋巴中Vg的含量,但当性腺成熟至Ⅳ期时,除卵磷脂组外,其他饲料组血淋巴Vg含量较Ⅲ2期显著降低,且猪油组和对照组血淋巴中V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结果表明,Ⅲ1~Ⅲ2期是河蟹雌体肝胰腺营养物质向卵巢转移,卵巢营养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且饲料脂肪源可通过影响卵巢中卵黄蛋白源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综合比较,卵磷脂也可以作为河蟹雌性亲体的优质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12.
雌二醇(estradiol,E_2)是甲壳动物体内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对其卵巢发育和卵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E_2在卵巢、肝胰腺、胸神经节、脑神经节和大颚器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1)蟹卵巢中E_2的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滤泡细胞和卵巢发育中后期的卵母细胞细胞质(II-V期),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E_2免疫阳性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免疫阳性分别出现在IV期和II-III期,滤泡细胞中始终存在较强的E_2免疫阳性;(2)肝胰腺中的E_2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F细胞及R细胞细胞核中,R细胞细胞核中的E_2免疫阳性从III期开始显著下降,F细胞中始终存在较强的E_2免疫阳性;(3)卵巢发育(I-V期)的神经组织,E_2主要分布于胸神经团的神经细胞和神经髓质以及脑神经节神经细胞细胞核内,其中脑神经节神经细胞细胞核中始终保持着强免疫阳性,卵巢发育早期(I-II期)胸神经团中的神经髓质中为E_2中等免疫阳性,神经细胞中一直为弱免疫阳性;(4)就大颚器而言,E_2强免疫阳性始终存在于大颚器腺细胞的核仁以及细胞核周围的细胞质内。以上结果表明,E_2在三疣梭子蟹卵巢、肝胰腺、神经组织和大颚器中广泛分布,且免疫阳性与卵巢发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E_2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靶器官来调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13.
育肥时间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育肥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经90 d育肥的雌体卵巢指数显著上升,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育肥30~60 d的总可食率达42%以上。(2)育肥时间对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育肥60 d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育肥使肝胰腺和卵巢中胆固醇百分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育肥后期卵巢和肝胰腺中的磷脂含量显著上升;就不同组织而言,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最高。(3)育肥使卵巢和肝胰腺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肌肉中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整体上,肌肉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肝胰腺和卵巢。(4)育肥早期卵巢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整个育肥过程中肌肉中的甜味氨基酸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育肥60 d后卵巢和肌肉中所有必需氨基酸分值均大于100,无限制性氨基酸。研究表明,生殖蜕壳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适宜育肥时间为60 d,育肥不仅提高了总可食率,且优化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40%、45%和脂肪水平分别为7%、9%、11%的二因子三水平的实验饲料,并以鲜杂鱼饲料为对照,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质量36.5~42.9 g)进行为期20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三疣梭子蟹对蛋白质、脂肪的需要量,以及对卵巢色素沉积的影响.养殖实验采用海区串笼吊养方式,每个吊笼放养1只雌蟹.实验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18个蟹,3个重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饲料对三疣梭子蟹增重率(269.2%~404.90%)、饲料系数(2.01~2.55)、蛋白质效率(1.02%~1.29%)和肥满度(16.26%~23.97%)均有显著影响(P<0.05);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可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对照饲料组的三疣梭子蟹获得了最高的增重率(461.69%),但饲料系数也是最高(6.35),而且肥满度(21.15%)低于P40Lll组(蛋白质40%、脂肪11%组).三疣梭子蟹水分、肌肉蛋白、脂肪、灰份和卵巢灰份不受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变化的影响(P>0.05),但卵巢蛋白质、脂肪影响显著(P<0.05),而且高蛋白饲料组的卵巢脂肪含量总是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在同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9%脂肪饲料组的三疣梭子蟹卵巢类胡萝卜素总量、虾青素含量和成色比色值都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组(P<0.05).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实验饲料组的三疣梭子蟹卵巢类胡萝卜素总量和虾青素含量呈显著优势.综合考虑生长、饲料系数和色素沉积,三疣梭子蟹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45%和9%.本研究旨在为制定三疣梭子蟹饲料配方和改善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大豆卵磷脂添加量[0、1%、2%、4%(w/w饲料)]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简称SLD、SL1、SL2和SL4)投喂5+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后备亲鱼14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实验鱼的血清卵黄蛋白原(Vg)、卵径和性类同醇激素水平,探讨大豆卵磷脂对施氏鲟性腺发育的影响机理,并为今后深入研究鲟亲鱼磷脂营养代谢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卵磷脂含量对施氏鲟的卵径发育无显著影响,对血清中Vg、睾酮(T)和雌二醇(E2)的浓度影响显著.投喂量为2%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147.91 pg·ml-1)显著高于0%(113.72pg·ml-1)和1%(129.63pg·mL-1)组(P<0.05),而4%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为139.68 pg-mL-1介于二者之间.随着投喂时间和投喂浓度的增长,施氏鲟后备亲鱼的血清T含量浓度降低,而血清Vg浓度随日粮卵磷脂的添加水平和时间增加而升高.结果提示:①施氏鲟卵黄发生期后备亲鱼饲料卵磷脂的适宜添加量为2%,不足或过量对后备亲鱼的生殖机能均有不利影响;②通过影响血清T的产生从而影响施氏鲟的生殖可能是饲料中卵磷脂在施氏鲟生殖机制中的作用之一;③在施氏鲟后备亲鱼强化培育中可通过适当添加卵磷脂的量,从而实现性腺的正常发育,进而改善性腺发育状况、提高施氏鲟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卵黄蛋白原合成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足目甲壳类卵巢中卵黄的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合成都有报道。本文以雌性中国对虾为实验材料,根据组织学观察确定其发育阶段,试验虾可以分为:卵巢未发育期;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4个时期。从处于不同卵巢发育期对虾的卵巢和肝胰腺中提取总RNA,用RT-PCR的方法初步探讨不同发育期的中国对虾卵巢和肝胰腺中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确定是否存在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功能。结果发现,从卵巢未发育期到次级卵黄发生期的卵巢和肝胰腺中都有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说明二者为卵黄蛋白的合成部位。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成熟雌、雄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和中华绒螯蟹的肌肉、肝胰腺及生殖腺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及其差异,以氯仿—甲醇溶液提取总脂,通过10%浓硫酸—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并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蟹的3种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而在具体组成上又各有特点。3种蟹的卵巢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精巢;而在肝胰腺组织中,三疣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雌性个体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个体;肌肉组织中,锯缘青蟹的雄性个体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雌性;其余差异不显著。雌、雄中华绒螯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油酸含量亦较高;雄性三疣梭子蟹肌肉和生殖腺中的花生四烯酸含量较高;而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较高,同时多不饱和脂肪酸中ω-3/ω-6的比值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1±1)℃下,给体重(592.5±52.5) 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雌亲鱼投喂每千克体重含0.034 g淫羊藿和0.034 g菟丝子浸膏的饲料90 d,对照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淫羊藿和菟丝子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淫羊藿和菟丝子的雌鱼卵巢大部分卵母细胞属第Ⅱ时相,性腺指数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油滴明显增多,部分卵母细胞胞质已充满油滴,核仁变小增多;血清雌二醇(E2)和11-酮基睾酮(11-KT)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11-KT含量约为对照组的4倍;肝脏卵黄蛋白原基因vtg表达量升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卵巢cyp19a1仅微量表达,肝脏未检测到erα和erβ的表达;实验组肌肉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主要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亲鱼培育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淫羊藿和菟丝子促进了日本鳗鲡卵母细胞油滴和肝脏卵黄蛋白原增加,提高了肌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为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陈浩  吴旭干  刘智俊  成永旭 《水产学报》2013,37(8):1173-1182
为探讨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过程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ptor, PR)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首次对三疣梭子蟹卵巢、肝胰腺、大颚器、Y器官、视神经节和胸神经团中的PR进行免疫识别和定位, 并系统研究了卵巢发育期间PR在这些器官中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1) 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中存在PR阳性条带,分子量约100kDa;(2) PR仅在早期(Ⅰ-Ⅲ期)生殖细胞胞质和后期(Ⅲ-Ⅴ期)细胞核呈强阳性, 但在各期滤泡细胞中始终呈强阳性; (3) PR阳性主要存在于Ⅰ-Ⅴ期肝胰腺F细胞和Ⅲ期R细胞核中, 其余肝胰腺细胞中均无PR阳性; (4) 大颚器腺细胞中的PR阳性仅发现于Ⅳ期腺细胞胞质中, 各期Y器官腺细胞中均呈PR阴性; (5) 就视神经节而言, PR主要存在于Ⅲ-Ⅴ期的神经细胞。就胸神经团而言, Ⅰ-Ⅴ期神经细胞中的PR阳性呈增强趋势, 而Ⅰ-Ⅴ期神经髓质中PR始终呈PR强阳性。以上结果暗示, 孕酮不仅可以通过与卵巢和肝胰腺中PR结合直接调控三疣梭子蟹的卵黄发生和卵巢发育, 还可能通过影响其它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来间接调控其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20.
大阪鲫卵黄蛋白原和钙离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朝军  刘荣臻  王浩  邓戎 《水产学报》1993,17(4):297-303
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诱导雄性大阪鲫产生雌性特异血清蛋白(卵黄蛋白原),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血清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血清中的卵黄蛋白原的含量也相应增加。在此过程中肝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的钙离子,并进行着旺盛的蛋白合成。雌鱼和被诱导的雄鱼一样在肝细胞内也存在大量的钙离子。正常雄鱼的肝细胞不合成卵黄蛋白原,只有很少的钙离子存在。腹腔注射氯化钙使卵母细胞的卵径增大(实验组为 1.08±0.14mm;对照组为 1.04±0.14mm),并使卵母细胞的蛋白含量升高,同时卵泡膜上毛细血管的分布更为稠密,这表明钙离子可促进卵母细胞的发育和蛋白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