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儿童活动场地营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外活动是儿童校园学习的有效补充,如何营建儿童活动场地以激发儿童心性至关重要。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社区公园进行调研,分析了社区公园承载儿童活动场地的重要性。以功能较完善的南京市南湖公园为例,对其儿童活动场所进行具体分析,探讨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建设策略,为今后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形特征的山地公园景观空间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型城市公园为人们暂时摆脱城市的喧嚣,舒缓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提供了良好的去处。以安徽省马鞍山向山镇石山公园为例,从分析山体形态特征的角度出发,通过山体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空间面积、地形坡度等影响因素,对山体形态特征和石山公园景观空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探究山体形态特征与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建构的关系,找寻两者间的契合点,以期将山体原本的形态特征与山地型城市公园内景观空间的特点相协调,为公园景观空间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建设工程量、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实现景观低碳和可持续性的山地型城市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3.
依据对城市公园的调研情况,构建1个包含16个指标因子的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评价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首先,通过权重结果的分析得出,公园景观文化、活动空间及配套设施是影响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调查问卷对人们的公园景观趣味性需求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最后,提出以城市公园景观的生态可持续为前提,以趣味适宜为基础,结合人们的行为需求融入创新科技及文化,进而形成具有参与性的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已经成为城市公园的主体部分,为了提高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利用效率,以乌鲁木齐人民公园老年使用者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IPA分析法对公园老年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人民公园老年人使用状况的4个要素层13个指标层的游憩感知满意度和重要性存在差异。建议通过植物进行空间的营造和隔离,注重游憩空间的场所功能;改善游憩设施的实用性和增加自然景观环境的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评价缺乏人群需求考量和量化支撑的局限性,以合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利用POI数据对公园绿地使用主体分布及活动强度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以服务能力与需求评价为核心的公园绿地布局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中心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呈“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不平衡分布特征,公园绿地总体布局和层级设置还不能满足人口的使用需求,不同区域的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化和不平衡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建议。该模型综合考量了城市公园绿地的供给和需求,量化了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9)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其工作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此时,城市公园作为可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生理需求的室外活动场所,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对于城市公园的建设来说,其道路绿化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公园中各个景观节点连接起来,同时也对城市公园进行空间划分,是公园景观的重点表达部分。本文以沈阳市城市公园为例,从植被的选择出发,结合配置原则,探究了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工作的开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要素,也是市民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区分公园内外的入口空间,是表现城市公园形象的展示地带及城市街景的重要节点,为此城市公园入口设计的好坏就至关重要。城市公园入口的打造离不开景观各个要素的配合,要解决现下城市公园入口存在的硬化过度、空间散乱、景观呆板等问题,需要在设计中更加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笔者就植物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寻求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许岩  王胜芳  宋雪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62+17734
分析了望溪公园的场地属性,指出其通过有效搭配组合造景植物,传递出更多的美学效果,赋予城市公园更深刻的地域文脉的传承性,让观察者达到视觉的共鸣,进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加重城市公园的功能意义,增加植物与人交流的机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丰富的自然群落为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选择,而良好的植物配置亦契合于市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造景植物对场地空间的精神定义.公园的修复与提升工作同时进行,互相促进,为公众呈现出更为完善的人工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以三亚市白鹭公园为传统公园代表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三亚市传统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在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三亚"海绵城市"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提出加强场地渗透率、导向性传输雨水、过滤净化雨水径流、雨水收集储存再利用及雨水利用设计可视化等雨水利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增加社区级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增加社区到达绿地空间的便捷性。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模式能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及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保定市竞秀公园中使用率高、受民众欢迎的社会向心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从空间特性、空间要素两方面对人群需求进行系统的使用状况评价,并提出了城市开放式公园中社会向心空间的改造措施,从而为解决城市公园区域问题、营建城市开放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梁海英  马锦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49-7651,7684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户外休闲娱乐空间,城市公园中的公用设施是连接人与环境的功能性环境要素。选择南京市城市公园公用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南京市公园公用设施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公园公用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国瑞 《北京农业》2012,(24):45-46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开放性场地。同时,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以太原市迎泽公园为例,按照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相应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城市规划建设、空间布局、细节设计及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从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形成合适的绿地规模、配套必要的市政设施、构建安全便利的通行环境等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建设要坚持动静结合、坚持层次多样化、保证足够的活动场地比例等空间布局方面;公园无障碍步行空间、坐息空间、水体空间、植物配置、照明和服务性设施建设等细节设计方面;从应对老龄化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规范公园绿地管理等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城市公园花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南京城市公园花境的植物种类和群落配置模式,通过实地踏勘的方法,对6个城市公园的23个花境进行调研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常用植物共116种,包括61科98属,种类上最多的是多年生植物,色彩上红色系最多;将23个花境按照空间位置分成入口空间花境、道路空间花境、草坪空间花境、水体空间花境、主题空间花境以及树林空间花境6类,总结了每个类型的植物群落模式和配置方式,对每类典型花境进行分析。讨论与其他城市公园花境的异同。目前,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存在设置花境的城市公园较少、花境的形式较为相似以及植物种类基本相似等问题,提出加强花境认知、了解公园景区的主题和景观特色、加大乡土植物材料应用等建议,以期对今后城市公园花境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工程位于新疆最北部严寒地区,冬季天气非常寒冷,TBM组装场地狭窄。文章对严寒地区TBM洞外狭窄场地快速组装方案进行研究,通过提前做好组装准备工作,科学规划组装场地、合理规划部件存放及组装顺序、创新TBM分段组装分段步进技术、采取有效的保温方式等措施,解决了组装场地空间不够、气温极低、洞外组装困难的问题,加快TBM组装进度,缩短组装工期,降低组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客观评估城市公园空间安全性,以深圳市30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建立游客安全感评价体系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公园空间安全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安全感总体评价值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Ⅴ级4个、Ⅳ级8个、Ⅲ级18个、Ⅱ级1个;不同类型城市公园安全感存在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是保护并改善生态基础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其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和多样性种类。如今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都向往回归大自然,城市生态公园本质上是一个公园,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散步、锻炼身体并享受新鲜的空气,所以城市生态公园不应以孤立人类活动为代价,而应加以指导和规范,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公园生境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根据城市公园生境景观设计原则,提出改进城市公园生境景观设计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璐艳  刘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52-12753,12806
由《城市公园的反思:公共空间和多元文化》打开一种审视城市公园的新思路。把人类学引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思路,为我国城市公园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该书的介绍和评价,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从城市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用人种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公园或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多样性,关注使用行为和不同的文化特征,思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尊重生态和公园的环境建设,协调好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我国的城市公园应反思的不只是文化,还应注意怎样在尊重文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市民的利益,这也是公园规划、建设、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琴香  唐丽  陈亮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30-9531,9588
对我国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及使用状况作了总结,并分析了公园中人的行为。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从人在公园内的行为需求角度,探讨现代城市公园建设该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在分析公园内人的行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城市公园吸引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