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3,(8):63-63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球虫目的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中的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1.艾美虫病:又叫球虫病,主要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海  相似文献   

2.
叶志辉 《水利渔业》2002,22(3):54-54
鲫单极虫属于孢子虫纲、粘孢子目、碘泡虫科、单极虫属。孢子虫种类繁多 ,对渔业生产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球虫病、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鲮单极虫病等。而关于鲫单极虫病对鲫苗种危害的研究不多 ,报道较少 ,笔者对鲫单极虫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力求为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病鱼于 1998~ 2 0 0 0年取自四川省水产学校实习渔场、水产试验站及周围养鱼专业户池塘。病鱼检查是按《鱼病调查手册》(第二版 )的标准方法进行。对病鱼活动情况、出现的症状、危害、预防措施作了观察和记录。2 结果2 1 病原体鲫单极…  相似文献   

3.
江苏盐城射阳地区主养的淡水鱼类为草鱼和异育银鲫,单个品种精养或者一种为主混养少量另一种品种。草鱼一般不会得孢子虫病,而鲫鱼容易得孢子虫病。鲫鱼的孢子虫病一般指的是粘孢子虫病。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别寄生  相似文献   

4.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主要特征、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孢子虫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在我国淡水鱼中发现的种类有500多种,全部营寄生生活。除少数寄生于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别寄生于鲫鱼的鳃、头部、鳍、肌肉等不同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5.
在福州地区开展金鱼病害监测调查中,发现一种寄生于金鱼(Carassius auratus)咽部的粘孢子虫.为了明确虫株,本文以该粘孢子虫为研究对象,使用18S rDNA和ITS-5.8S 基因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分析.结果表明,虫株形态与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相似,18...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孢子虫病在水产养殖中发病日趋严重,给很多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并且加强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病原病原是寄生在鱼鳃部或体表上的原生动物孢子虫纲的黏孢子虫,包括多种碘泡虫、单极虫等。  相似文献   

7.
黏孢子虫(Myxosporean)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目前报道的种类有1200多种,全部营寄生生活,除少数寄生于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  相似文献   

8.
孢子虫病根据不同的病原分为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单孢子虫病和簇虫病五大类,其中粘孢子虫病又分成碘孢虫病、粘体虫病、草极虫病、旋缝虫病。本文以碘孢虫病为例,简单介绍该病的症状,流行情况,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引起池养异育银鲫大批死亡的粘孢子虫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等方面分析研究,发现该粘孢子虫主要特点是:孢子梨形,部分孢子后部外周包围有透明无色的膜状鞘和壳瓣底部内侧呈现1~6个"V"形缺刻,两个极囊大小不等,孢子前端内侧两个极囊间有一个细长的囊间突起,胚质中无嗜碘泡,孢囊大小10~25 mm,孢子长16.82±0.43(16.03~17.69)μm,孢子宽10.26±0.43(9.12~10.88)μm,孢子厚8.09±0.29(7.50~8.75)μm,孢子长宽比1.64±0.09(1.50~1.93);大极囊长8.66±0.25(8.25~9.16)μm、宽3.65±0.25(3.01~4.19)μm,小极囊长8.35±0.28(7.60~8.85)μm、宽3.58±0.23(3.09~4.11)μm,囊间突起长1.80±0.12(1.59~2.00)μm。特异性地寄生在异育银鲫的口咽腔上颚的咽组织内、具有寄主和寄生在咽部的专一性,PCR扩增得到1 576 bp的1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Q726700。该粘孢子虫与相近的其它粘孢子虫比较,孢子长分别与白鲟碘泡虫(Myxobolus psephurusi)和扭曲碘泡虫(M.twistus)无显著差异(P>0.05),与M.ampullicapsulatus、M.wulii和鳙碘泡虫(M.aristichthydis)分别有显著差异(P<0.05);孢子宽和厚、极囊长和宽分别与M.ampullicapsulatus、M.wulii、白鲟碘孢虫(M.psephurusi)、鳙碘泡虫(M.twistus)和扭曲碘孢虫(M.aristichthydis)有显著差异(P<0.05);分子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与M.ampullicapsulatus在同一个分支中,亲缘关系最近。从孢子形态学、寄主的特异性、寄生部位的专一性以及18SrDNA序列等特点综合比较分析,表明该粘孢子虫为一新种,命名为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 n.sp.。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鉴定三棱碘泡虫的有效性,补充其生物学特征,实验利用现代粘孢子虫整合分类学方法,包括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宿主特征和寄生部位)及分子特征,对其进行重新描述,证实其分类有效性,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三棱碘泡虫专性寄生于草鱼鳃丝间,未在其他器官(肝脏、肾脏、肠道等)检获孢子。包囊呈乳白色,长椭圆形,长(2.4±0.3)(2.1~2.7) mm,宽(0.8±0.1)(0.6~0.9)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卵圆形,孢子后端未见"V"形褶皱,孢子外包裹有一层透明的圆形黏液膜,缝面观呈纺锤形,孢子缝面可见三条平行而突出的脊线;孢质均匀,孢子后端具有一个大嗜碘泡;成熟孢子长(10.3±0.4)(9.4~11.0)μm,宽(9.5±0.5)(8.7~10.9)μm,厚(7.4±0.5)(6.4~8.0)μm;两极囊等大,梨形,极丝7~8圈;组织病理显示,病灶鳃组织未出现严重炎症反应。BLAST比对发现,三棱碘泡虫与隐杆碘泡虫小核糖体RNA序列相似性最高(89.58%),但远低于种内序列相似性。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三棱碘泡虫先与寄生于鲤科鱼类的隐杆碘泡虫形成姊妹关系,再与寄生于胭脂鱼科鱼类鳃的诺布尔碘泡虫、微小碘泡虫及毕斯塔斯碘泡虫形成独立的鳃寄生碘泡虫分枝,表明宿主亲缘关系与组织趋向性在鱼类组织寄生碘泡科粘孢子虫系统演化历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补充了三棱碘泡虫包囊形态结构、组织趋向性及分子数据,证实了其分类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徐广宏  王军 《淡水渔业》1999,29(5):14-15
粘孢子虫(Myxosporidian)属于孢子纲,粘孢子目,其种类繁多分布广,鱼体的各器官组织都可寄生,且每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寄生部位,粘孢子虫对鱼类的危害也日趋严重。辽宁地区最常见的种类有:鲤单极虫(Helohaneluscyprini)。鲤碘泡虫(...  相似文献   

12.
野鲤碘泡虫属于粘孢子虫类,由于其孢子具有几丁质壳片,杀死它具有一定难度,粘孢子虫病的治疗目前无理想的方法,有些种类(如眩晕病)还是口岸检疫对象,有些种类虽不引起大批鱼死亡,但使鱼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对此,必须重视。2000年6月12日,我市清泉乡一网箱养殖户养的鱼患了野鲤碘泡虫病。 野鲤碘泡虫病的主要症状:它寄生于鲤鲫鱼皮肤及鳃等处,形成白色胞囊,随病情发展,胞囊增大,数目增多,严重时,皮肤、鳃充满胞囊。主要危害当年鱼种,可使鱼消瘦而死。 清泉乡网箱养殖户是今年开始放养的,患病时箱中鲤鱼规格为:50…  相似文献   

13.
关于粘孢子虫病对鱼类的危害,已有很多文献记载。但新近培育出的建鲤感染椭圆碘泡虫的病例,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93年9月在兰州市青城联营渔场进行鱼病调查中,首次发现一例该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对江苏省大丰市和射阳县异育银鲫精养塘发生的粘孢子虫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5种典型症状,粘孢子虫病全年发病率达到64.4%,是异育银鲫养殖中影响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中以寄生于咽腔的碘泡虫病对异育银鲫成鱼和鱼种影响最大,死亡率可达30%以上,给养殖者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碘泡虫是一类严重危害淡水渔业养殖的寄生虫。从经典分类学上看,碘泡虫(Myxobolus)属于原生动物亚界、黏体门、黏孢子纲、碘泡虫属,但因其拥有多细胞起源的特点,所以在分类上亦属于后生生物,并且人们找到了该种属于后生生物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在黏孢子虫种类的研究方面,在1991年,Landsberg与Lom首次报道了444种碘泡虫,2005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严重危害养殖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病原的宿主范围以及不同宿主寄生虫株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广泛采集了金鱼、红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银鲫、淇河鲫、金背鲫等我国常见鲫复合种样品,采用18S rDNA PCR检测了各样品伪鳃的洪湖碘泡虫感染率,并进一步通过巢式PCR克隆测序获得部分样品洪湖碘泡虫的ITS2序列。PCR检测结果发现来自7个地区8种鲫属鱼类品系都存在洪湖碘泡虫的隐性感染,感染率为25.0 % ~ 88.2 %;ITS2序列分析表明感染鲫复合种的洪湖碘泡虫株系间序列差异较低,所获得的序列间仅有6个差异信息位点,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不同来源虫株间共存在7种单倍型, 其中H1、H2和H3只出现在金鱼、红鲫寄生虫株,H5广泛存在不同来源的异育银鲫寄生虫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来自不同鲫复合种的洪湖碘泡虫聚集为2个分支,其中寄生金鱼的虫株与瓶囊碘泡虫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为阐明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控疾病发生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洪湖碘泡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快速检测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的方法,本研究根据洪湖碘泡虫ITS-5.8S r DNA基因序列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Mh F/R,建立PCR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特异性试验、灵敏性试验与临床检测验证其可行性。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扩增洪湖碘泡虫相应的基因片段,长度为479 bp,而对试验中其他9种粘孢子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最低能检测0.1 pg的虫体基因组DNA。通过临床样品检测,PCR方法比显微镜检测的检出率提高了19.5%。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灵敏,适用于洪湖碘泡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利用现行主流分类衍征,重新对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chowensis)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分类特征如下:包囊圆形,寄生于鲫肌肉与肾脏,肌肉包囊大小(126.7±1.8)μm,肾脏包囊直径为94.2μm;两寄生部位各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成熟孢子正面观呈梨形,缝面观呈纺锤形,含一大一小两梨形极囊;无明显囊间突起,孢子后端无褶皱,无粘液膜。组织病理显示在两寄生部位均未引起严重的炎性反应,且感染强度不高,推测该种对宿主无显著影响。基于18S r DNA进化分析发现荆州碘泡虫与寄生在肌肉部位的碘泡虫属种类聚为一个大枝,然后该大枝又根据地理位置远近分为北美枝、欧洲枝以及亚洲枝。通过形态比较研究以及分子分析可确定荆州碘泡虫为有效种,其寄主为鲫,寄生部位为肌纤维间和肾小囊。此外,两组织差异明显的寄生部位出现说明荆州碘泡虫相应的放射孢子虫在宿主鲫体内存在不同的发育与移行途径,而肌肉可能为其常规寄生部位,肾脏为其异常寄生部位,这种寄生部位的转移与宿主转变可能是粘孢子虫物种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异育银鲫()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常会导致池塘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因此,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洪湖碘泡虫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组特异性引物,通过外引物组和单条内引物组合及条件优化,建立了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有洪湖碘泡虫扩增为阳性,瓶囊碘泡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及异育银鲫肌肉样品等均为阴性;最低检测灵敏度极限为4.2 copy/μL;对疫区养殖池塘健康异育银鲫的卵巢、肾脏及脾脏组织样品检测发现洪湖碘泡虫阳性率分别为40%、32%和8%,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PCR。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洪湖碘泡虫的早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