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周瑞岭  王敏  庄永法 《蔬菜》2005,(1):23-24
双孢菇生产的传统技术以稻麦草为主原料,而我地随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稻麦草的供应量越来越少,限制了双孢菇的生产。为了解决双孢菇生产过程中原料短缺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试种,成功地摸索出了双孢菇有机生态型回归自然栽培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稻麦草供与求的矛盾,简化了操作程序,使双孢菇由秋季栽菇变为舂、秋两季周年化生产,种植成本降低了30%~50%。  相似文献   

2.
韩庆国 《食用菌》2008,30(6):36-37
目前我省栽培双孢菇主要以小麦秸为原料,但随着小麦收割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小麦秸的回收量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我省双孢菇的生产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根据玉米秸的营养成分和物理性质结合双孢菇的栽培特点,总结出了一套玉米秸栽培双孢菇的技术,现已在我市及我省晋中市的部分地区推广,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地区大多用稻草做主料而北方地区大多用麦秸作主料栽培双孢菇,在产棉区研究、推广利用棉籽壳做主料进行双孢菇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用菌类认识的提高,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发展双孢菇成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又一亮点。双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倍受人们喜爱。绝大多数菇农采用简易菇房或大棚进行双孢菇的季节性栽培,夏季因高温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双孢菇生长发育特点是恒温发育,降温结实。防空洞冬暖夏凉,温度相对恒定,光线较暗,比较适合双孢菇生长发育。因此利用防空洞栽培双孢菇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使闲置资源得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陶凤莲 《食用菌》2006,28(2):51-51
近年来青海省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在双孢菇栽培中,易产生薄皮菇,影响双孢菇商品品质,影响菇农效益。因此,在生产中如何防止形成薄皮菇是提高菇质。提高商品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方显出  方平夷 《食用菌》2005,27(5):53-53
根据沼气池沉渣适当加点粪草和少量菜子饼可以栽培双孢菇的经验,于2004年我们试用纯沼气池沉渣制备双孢菇的生产种,两小批试验都不成功。分析原因可能是沉渣中碳源不足,于是改试在干渣中加入约1%的面粉,经较大批量效果较好,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辽宁西部地区推广应用了越冬茬番茄行间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在光照、空间、温度、营养等方面都达到了优势互补,番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双孢菇生长,而双孢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双孢菇出菇后的废料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8.
双孢菇土窑洞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双孢菇土窑洞栽培概况,分析了双孢菇土窑洞栽培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双孢菇土窑洞栽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小平 《食用菌》2006,28(4):27-27
阿拉尔地区有大量野生双孢菇发生,说明其适应了当地极端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极强的抗逆性,这种特性在驯化栽培食用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野生双孢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为今后人工驯化栽培这种野生食用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莜麦秸和双孢菇为试材,研究莜麦秸作为双孢菇栽培主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莜麦秸秆基本成分适合双孢菇菌丝的分解利用,莜麦秸1 500kg、干牛粪1 125kg、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石膏25kg和石灰25kg为适宜双孢菇栽培的培养料配方。与双孢菇栽培常规培养料进行对比发现,莜麦秸栽培主料发菌速度快,菌丝生长势好,其菌丝产量与稻草主料的接近,高于以麦秸主料。从农艺性状来看,莜麦秸培养料子实体菌盖较小,菌柄长度、菌盖厚度和单菇重中等。综合来看,在莜麦产区,莜麦秸可作为双孢菇栽培新原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双孢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危害,导致双孢菇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为确保双孢始生产的成功,使每个生产者都树立"以防为土、综合防治"的观念,现将双孢菇栽培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辽宁省双孢菇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双孢菇标准化栽培中培养料的发酵和管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培养料配方、建堆要求、前发酵技术、后发酵(二次发酵)技术以及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使双孢菇栽培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双孢菇轮作栽培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稻作区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优质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是先在水田里种一季水稻或双季水稻,再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搭"人"字棚栽培一茬双孢菇,翌年4月双孢菇采收结束后,再将双孢菇的废渣直接还田种植水稻。采用水稻双孢菇轮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芯栽培双孢菇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芯和麦秸、稻草、玉米秸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菇,结果表明。利用玉米芯为主料栽培双孢菇投入产出比可达1:4.52。用工时仅为其它配方的1/2,该技术适于在玉米芯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东农716’番茄品种为试材,利用50孔穴盘育苗,采用物理性状符合NY/T 2118-2012要求的5个配方进行试验,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的比例分别为3∶7(T1)、4∶6(T2)、5∶5(T3)、6∶4(T4)、7∶3(T5),以进口泥炭和蛭石的比例为4∶6(CK1)和100%商用基质(CK2)为对照,研究了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不同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的番茄育苗基质,为双孢菇菌渣的合理利用和解决泥炭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处理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有显著影响,5个双孢菇菌渣堆肥基质处理番茄苗的质量均优于对照,但双孢菇菌渣堆肥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番茄幼苗的发育。番茄幼苗质量和栽培基质品质以T3处理最好(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5∶5),其次是T2处理(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4∶6)。壮苗指数和综合指数均可作为衡量栽培基质质量的理想指标。速效养分和容重、总孔隙度及气水比是影响栽培基质品质的重要因素。综上,双孢菇菌渣堆肥是一种理想的栽培基质,可以替代泥炭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地区利用麦秸代替稻草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晶  林先贵  王一明  胡君利 《食用菌》2010,32(1):31-32,36
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模式为对照,以双孢菇菌株2796、274和浙江20为供试菌株,研究以麦秸为主料,并用快腐牛粪代替部分一般牛粪栽培双孢菇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菌株浙江20较适合以麦秸为主料,且以快腐牛粪代替部分牛粪配方,秋菇平均产量达到9.4kg/m^2,同时在双孢菇品质上也有提升。  相似文献   

17.
韩梅  杨文辉  郭石生 《食用菌》2008,30(3):23-24
通过对几个双孢菇菌株进行品种比较及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菇抗杂菌能力强,栽培技术简单,产量较高,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8.
六盘山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空气干燥,降雨不均;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这些都是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不利因素。但该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夏季温度低的优势,在南方夏季高温不能出菇的市场空缺的市场优势栽培双孢菇,目前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几年来我们采取边试验边生产的技术路线,对干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的保湿控温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铁军 《食用菌》2009,31(4):48-49
2008年笔者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围场县,利用其海.拔高、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在盛夏高温酷暑季节(7月中下旬最高气温达38℃),栽培反季双孢菇。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栽培规模20000m^2,产量在10kg/m^2以上,时价16元/kg。既满足了奥运会期间市场对双孢菇的需求,也填补了双孢菇在承德地区反季栽培的空白,为反季双孢菇生产技术,在承德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魏建平 《食用菌》2010,32(3):42-42
双孢菇是青海省食用菌栽培的主导品种,在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下,其栽培方式主要以日光节能温室栽培为主。现就高原地区日光节能温室中双孢菇深沟窄垄栽培技术及其优点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