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源蔬果农药残留洗涤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种植物源材料中筛选出几种表面活性物质,经多元复配制成植物源洗涤剂,研究对蔬菜、果品表面残留农药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源洗涤剂对蔬菜、水果表面残留农药的清除率高达80%以上,比清水冲洗效果高20%~40%;用植物源洗涤剂清洗后,蔬菜、水果表面的大肠杆菌等细菌数显著减少,而且对人和环境无害。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业》2007,(4):42-42
农药对人体有害,残留在果蔬上的农药如果不去除,会引起食用者中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彻底清除果蔬上的残留农药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准中将产品分为两类,即AA级绿色食品与A级绿色食品。其中,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而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  相似文献   

4.
黄祥龙 《湖南农业》2002,(23):26-26
清水浸泡水果和蔬菜用水浸泡后再进行清洗,可以有效地减少乐果、敌百虫和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因为水是这类农药的溶剂,果蔬浸泡在水中,可使大部分的残留农药溶解到水中.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测定,喷施在果蔬上的乐果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溶解速度最快,平均溶解率为73.9%.  相似文献   

5.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植物化学防御、植物源农药、植物保护剂、热带植物农药资源4个方面。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比植物源杀虫剂研究相对较少。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7.
植物源农药的利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害虫产生的抗药性迫使人们加大用药剂量,设法提高农药的毒性和残效期,致使土壤农药残毒逐年增加,污染环境和农产品,危害害虫天敌、人、畜安全,早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药源,是农药和植保界不断探讨的新课题。20...  相似文献   

8.
采用天然产物葡萄糖的衍生物烷基葡萄糖苷作表面活性剂,用乙醇作农药的溶解剂,用柠檬酸钠作助洗剂和络合剂,用玉洁新作杀菌剂,研制出了无毒、冷热贮存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卫生学指标合格的水果蔬菜专用清洗剂。  相似文献   

9.
日前,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撤销所有含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产品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证书)。这些农药被禁止使用后,如何选择替代品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带来的种种弊端已经凸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人畜中毒事件增加,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天敌数量骤减,生态平衡遭破坏等等。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加之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而,一些新型的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新型绿色环保农药的植物源农药现在被人们所看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蔬果农药残留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概述了蔬果农药残留的现状,并介绍了去皮、清洗、储存和高温等去除残留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用自制的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试剂——速测灵 ,在田间或农贸市场条件下 ,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水平。结果表明 :蔬菜上常用的有机磷农药 ,其检测灵敏度为 0 .1 8~ 1 0 mg/ kg,与气相色谱检测结果相一致 ,且检测时间为 5~ 1 0min,检测成本为 0 .2~ 0 .3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的光电比色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自制的速测试剂和光电比色计,研究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的光电比色方法。结果表明:在10~20min内可检测出甲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灵敏度为0.5mg·L~(-1),浓度在0.5~14mg·L~(-1)之间的残留量可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GC-9A]测定出水果、蔬菜中一些有机酸,如,乳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延胡索酸、苯甲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方法是将样品溶于80%乙醇溶液(或水),过滤。滤液通过 DEAE 纤维素交换柱,然后用0.1N Na_2SO_4溶液洗脱,洗脱液经过蒸发、甲酯化和 CHCl_3萃取,用10%改性聚乙二醇-20000、Chromosorb W 进行色谱分析。本方法回收率为8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3.17~8.86%,最低分离度为1.3。  相似文献   

14.
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回归设计试验,得出了南瓜、桃,番茄等3种果蔬原料共15个不同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溶出量与最佳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用量之间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各个数学模型的运筹调优,得出了各原料的最佳酶配比。在此基础上,对各原料的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与各自的最佳酶用量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试南瓜,桃,番茄3种原料中,果胶含量与最佳胶酶用量之间呈显著的直线  相似文献   

15.
山羊不同来源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屠宰场搜集的小母羊(3-6月)卵巢卵母细胞(A组)、成年母羊卵巢卵母细胞(B组)及成年母羊超排后活体所取母细胞(C组)进行了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及受精后早期胚胎体外培养(IVC)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 (1)A组平均每个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数极显著高于B组(10. 6±2. 6vs2. 5±1. 5,P< 0. 01),与C组相比差异不显著(10. 6±2. 6vs11. 0±2. 0, P> 0. 05),但获取的优良可用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数A组极显著高于B组(4. 5±2. 5vs1. 6±1. 5,P< 0. 01),却显著低于C组(4. 5±2. 5vs8. 5±2. 5,P< 0. 05); (2)A,B,C组获取的可用卵母细胞在M199±10%EGS±20ng/mLEGF培养液中培养后的体外培养成熟率分别为63. 8%, 65%和68. 3%,差异均不显著(P> 0. 05); (3)3种来源途径的可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用mDM液获能受精处理并培养于TCM 199-卵丘颗粒细胞饲养层(cc)共培养体系中的卵裂率(37. 5%, 35. 0%和40% )无显著差异; 12枚活体来源卵母细胞生产的2-8细胞胚移植给4只同期化受体,其中1只母羊怀孕并产下2只“试管”羔羊(16. 7% )。研究表明:初情期前小母羊比成年母羊可提供更多可用于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进而提高雌性动物的早期繁殖潜能;对遗传性能较好的品种或个体可通过超数排卵处理后利用合适  相似文献   

16.
1982~1992年对四川省57个县(市)90个点的果蔬实蝇种类、分布、寄主及危害情况的调查表明,四川省果蔬实蝇有13种.其中,属全省性分布的5个种,局部分布的8个种.瓜果被害率为10%~20%,茄果类为20%~40%,柑桔为20%~30%,芒果与桃则达50%左右.主要优势种群有柑桔大实蝇、蜜柑大实蝇、南亚寡鬃实蝇、桔小寡鬃实蝇、瓜寡鬃实蝇和黑颜寡鬃实蝇;主要为害种为柑桔大实蝇、蜜柑大实蝇、桔小寡鬃实蝇和瓜寡鬃实蝇.  相似文献   

17.
水果和蔬菜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果蔬产品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如膳食纤维、果低聚糖、植物甾醇、类胡萝卜素、类黄酮、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白藜芦醇、环丙基氨酸、异硫氰酸盐、柠檬烯等逐一进行了介绍,并对他们的生理功能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以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研究了八种酸性浸提剂对纯抗坏血酸和各种果蔬样品中维生素 C 测定值的影响。其中2%偏磷酸、偏磷酸-醋酸,2%草酸对抗坏血酸的稳定性最佳,其回收率均在96%以上,达到一定的准确度要求。三者对多种果蔬样品的维生素 C 测定平均值,经 t 测验其差异均不显著,可以互相代替使用。试样匀浆方式(捣碎法、研磨、榨汁)对维生素测定影响不大,捣碎法快速,适用于大批样品分析;对多汁的试样用榨汁法简使,计算时应以 mg/100ml 表示。捣碎时的样液比对维生素 C 测定值影响不大,可根据样品含水量多少而定,匀浆后可用不同的稀释倍数浸提,只要滴定时的试液控制抗坏血酸含量在0.2—1mg 范围内即可。白陶土对大多数深色试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但对抗坏血酸有吸附作用(2—4%),测定浅色试样时,尽量不用白陶土脱色。  相似文献   

19.
四川果蔬实蝇地理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表明,四川省果蔬实蝇共12种,属于寡毛实蝇属的9种,大实蝇属的2种和棍腹实蝇属的1种。根据气候和地理条件等特点和实蝇区系种类组成,可将四川果蔬实蝇的生态地理分布分为5类。即盆地中亚热带生态地理分布区,盆地边缘北亚热带生态地理分布区,川西南山地南亚热带生态地理分布区,川西山原暖温带生态地理分布区和川西北高原寒温带生态地理分布区。  相似文献   

20.
食品动物组织中兽药结合残留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动物用药后,其体内可能存在两类残留:第一类是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的原药及其主要代谢物;除高亲脂性化合物外,因代谢和排泄迅速,这些代谢物出现得早,且不在动物体内蓄积。但这些物质具有毒性,且在人体内可生成高度活化的中间产物(亲电子基团、自由基等),导致核酸、蛋白质烷基化、膜脂质过氧化等,从而对消费者具有潜在的危害性;第二类包括出现较晚的共价结合代谢物(结合残留),其排出相对较慢。它们的存在对于靶动物预示着潜在的毒性作用,而对于消费者,由于结合残留在人体内不可能再活化,以及其生物利用度和含量均低,因而可能只显示很低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