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与小型黑羽鸡培育品系黑羽性状相关的SNP位点,获得黑羽性状的分子标记。选取成年小型黑羽鸡和洛岛红标准品种鸡公母各30只(公母配比为1∶1)进行正反交试验,对亲本MC1R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个体的MC1R基因多态性与后代羽色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筛选出的相关遗传标记在大群中进行检测和进一步杂交验证。结果显示:正反交共得到476只F1代,其中正交F1代有黑羽236只,黄羽51只;反交F1代有黑羽123只,黄羽66只。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均只有后代纯黑羽的组合,而无后代纯黄羽的组合,表明该群体黑羽性状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黑、黄羽两种羽色的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离比(黑羽∶黄羽=104∶98),表明黑羽性状受到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MC1R基因编码区发现共有3个突变(C67T、T211C、G277A),其中后两个为错义突变;CTG单倍型在小型黑羽鸡群体中出现频率最高(0.666),且其杂交后代羽色基本为纯黑羽表型;通过大群验证发现与前期结果一致,父本单倍型为纯合的CTG的后代均表现为黑羽表型。综上,小型黑羽鸡黑羽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性状,MC1R基因CDS区上的突变(CTG单...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的发现、位置(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从鸡生产性能(肉用性能、繁殖性能)和矮小型鸡杂交利用两方面对dw基因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黑化雉鸡 (Melanisticmuckedpheasant)和大型环颈雉鸡 (Jumboringneckedpheas ant)的正交和反交 ,以及F1 中进行自交 ,观察F1 和F2 中羽色性状的表现和分离比例。试验结果表明 ,黑化雉鸡羽色性状对于环颈雉鸡羽色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 ,而且显性是完全的 ;黑化雉鸡羽色性状也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M来控制的 ,并不存在显性致死现象  相似文献   

5.
鸡性连锁矮小型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性连锁矮小型基因(sex-linked dwarfgene)早在1959年就被发现,并且利用经典孟德尔遗传理论对该基因的遗传方式及特性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该基因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只是在1991年底才开始逐步阐明.性连锁矮小型基因(基因符号为dw)为伴性遗传,位于z染色体,正常基因(基因符号为Dw)对矮小型基因显性,因而只有矮小型基因纯合子的公鸡和携带有矮小型基因的母鸡的表型才为矮小型.由于矮小型鸡有基础代谢低、耗料少、  相似文献   

6.
“尼拉”蛋鸡是荷兰尤力森公司培育出来的优良新型蛋鸡品种,在我国很少引进。该鸡种具有温驯、羽色雌雄自别、饲料报酬高、成活率高及蛋褐色等特点。父母代母鸡芦花羽色,公鸡红色;商品代母鸡红褐色,公鸡黑花色。我们于1993年4月直接从荷兰尤力森公司引进父母代6000套,经过育成期的精心饲养,育成合格率达98.6%。现将其育成期饲养管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羽色鉴别雌雄是深受蛋鸡饲养者欢迎的优良种性,因此,发掘我国具有伴性遗传基因的种鸡,筛选优势杂交组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大骨鸡性连锁性状的发现1983年以来,我们从庄河引进了大骨鸡,从北京、上海、常州引进了洛岛白鸡和芦花鸡,并于大连市旅顺种鸡场对上述3个品种鸡采取分笼本交或人工授精方法进行相互正、反杂交,建立了6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鸡基因图谱构建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基因图谱构建的现状顾志良周勤宣(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3)鸡染色体图谱已经过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08年Spilman揭示斑纹(barring)基因是性连锁的,标志着人们开始了鸡染色体图的研究。1936年,Hut发表了鸡的第一个基因...  相似文献   

9.
拷贝数变异(CNVs)作为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在表型变异和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华南农业大学杏花×隐性白洛克全同胞资源家系为材料,利用SNP Beadchip芯片的基因分型结果分析1号染色体114701476-115068911区域对鸡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此区域内部GGaluGA038110与GGaluGA038117这2位点处于强烈的连锁不平衡,GGaluGA038239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内部GGaluGA038203也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且GGaluGA038239、GGaluGA038110与GGaluGA038117这3个SNP位点与鸡生长性状显著相关,表明1号染色体114701476-115068911区域在鸡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类型乌蒙凤鸡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分析,为乌蒙凤鸡肉用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实验测定了乌蒙凤鸡不同羽色(黄羽、麻羽)、肤色(乌骨、普通)及不同羽色与肤色的组合(黄羽普通、黄羽乌骨、麻羽普通、麻羽乌骨)4个类型鸡群4~24周龄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按羽色或肤色的单一性状进行划分,乌蒙凤鸡黄羽和麻羽、普通和乌骨之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黄羽公鸡4~16周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麻羽公鸡;不同羽色和肤色的公鸡生长性能均高于母鸡(P<0.01);黄羽普通鸡群体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类型鸡群。根据分析测定结果,建议将黄羽普通鸡作为乌蒙凤鸡肉用专门化品系选育的候选类型。  相似文献   

11.
芦花斑鸡是河北省馆陶县靳荣生态禽蛋研究所利用日本野村斑鸡、英国皇家贵妇鸡和山东汶上芦花鸡品种,经多元杂交培育而成的良种品系。芦花斑鸡属纯瘦肉鸡种,因该鸡体表羽毛呈黑白相间的横斑羽,富集了斑鸡和芦花鸡的形体特征,被称为“芦花斑鸡”。  相似文献   

12.
家蚕新突变型从性黑蛾(sml)的遗传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遗传系统18-130的蛾体色表现特殊性状,雄蛾为灰黑色,雌蛾为白色。用多个白色蛾系统与之进行杂交分析,饲养F1、F2和RF1代,分析该黑蛾的遗传规律,结果:18-130系统黑蛾由常染色体上隐性突变基因控制,且表现为从性遗传,在雌体中几乎不能表现黑蛾性状,而在雄蛾中黑体色表现明显,即性别不同是影响其表型的主要因素。研究证明该灰黑蛾是家蚕从性遗传的一个典型代表,命名为sex-controlled m ela-n ism,基因符号为sm l。同时,经过连锁分析探明sm l基因与第7连锁群的鹑斑(q)、第13连锁群的隐性赤蚁(ch)、第16连锁群的颊尾斑(cts)均为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3.
矮小基因(dw)在家禽业的研究应用进展周中华,文伯珍(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鸡性连锁矮小型基因(Sex-linkeddwarfgene),是鸡已知8种矮小型基因中的一种,为隐性伴性遗传,位于之染色体上;也是唯一对鸡的健康无害而对人类...  相似文献   

14.
徐秋云 《广东蚕业》2005,39(2):50-50
家蚕的ZW异型配子是雌性,ZZ同型配子是雄性。雌性异型配子是鳞翅目昆虫中的典型。尽管家蚕中W染色体决定雌性,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与W染色体连锁的形态特征基因。Z染色体带有重要经济价值基因和多种表型特征基因,但是我们只知道相对2%大小的分子信息。迄今为止,研究表明Z染色体连锁基因没有剂量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5.
转录因子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核心基因。本研究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在鸡基因组上共识别720个转录因子基因,分布在28条常染色体、Z染色体以及7个连锁群。在基因组上呈非均匀分布。发现有554个转录因子位于1 515个QTL内,包括影响外貌性状、健康性状、生理性状和生产性能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上杭石鸡作为新近挖掘的品种,是福建省上杭县独有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前尚未进行品种认定.为进一步掌握该鸡的种质特性,试验饲养观察了其开啼、裸背、镰羽和羽色等基本表型性状,并测定了其56日龄体重和体尺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黑羽乌骨鸡羽性与肤色的遗传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羽鸟骨鸡系我所经多年探索、研究、培育的新型鸡种。其主要特征为乌皮、乌肉、乌骨以及全黑羽毛.本文主要根据家禽质量遗传原理对黑羽乌骨鸡的羽性基因类型和肤色基因类型进行分析探讨,阐明黑羽乌骨鸡的质量遗传原理、黑羽乌骨鸡亲本的羽色基因要求与测定及对黑羽乌骨鸡肤色基因的估测。黑羽乌骨鸡羽性基因除具有色素原基因“C”、氧化过基因“O”外,同时还具有黑色素扩散基因“E”,由于黑羽乌骨鸡含有隐性伴性的真皮层黑色素基因“id”、常染色体中含有显性黑色素基因“PP”或其杂合型基因“Pp”,所以其肤色基因应为:PPZid:PPZidw或:PpZid:PpZidw。  相似文献   

18.
以低温下死亡率为测试指标,对宁夏固原鸡耐寒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获得与耐寒性状相关联的表型性状。通过杂交对比试验发现,固原鸡具有明显的耐寒性能(P<0.01),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耐寒性能与羽色、肤色无关联(P>0.05)。体重与死亡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4235,(P>0.05)。  相似文献   

19.
SLC45A2是羽色遗传的重要候选基因,本实验以"豫粉1号"H系为研究对象,其颈部背侧具有黑白相间的芦花色羽毛,颈部腹侧为白色羽毛,利用qRT-PCR技术测定SLC45A2在颈部不同部位(颈部背侧和颈部腹侧)的相对表达量,并研究了在黑色素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0、10-9、10-8、10-7、10-6 mol/L)的酪氨酸对SLC45A2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LC45A2在颈部背侧浅芦花和腹侧白色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黑色素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酪氨酸可以显著影响SLC45A2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为跨膜蛋白、不可溶性蛋白。由此表明,SLC45A2可以通过调控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进而影响"豫粉1号"H系浅芦花羽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汶上芦花鸡为中国唯一的芦花羽地方鸡品种资源,芦花基因可伴性遗传,芦花羽性状可用于雏鸡的自别雌雄。试验旨在丰富家鸡基因组信息,获取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序列,为鸡伴性芦花羽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动物,基于BGI MGISEQ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基因组特征评估,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Hi-C技术组装及构建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和功能注释。【结果】试验共获得BGI二代测序数据量59.70 Gb;获得PacBio三代测序数据量31.13 Gb, reads平均长度为15 362 bp;获得Hi-C数据量95.37 Gb;拼接和初步组装得到基因组大小为1.12 Gb,经Hi-C辅助组装后,共有1.07 Gb的序列挂载到41条染色体上,挂载率95.62%,基因组contigs N50为9.61 Mb, scaffold N50为91.29 Mb, BUSCO评估为98.50%,基因组连续性和完整度良好;预测基因组有22.57%的重复序列,有426个tRNAs、56个rRNAs、260个miRNAs和308个s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