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和放养家鸭,应用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该技术符合当前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生产要求,在我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民和县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自然状态,针对制约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瓶颈因素,通过采用变废为宝、价值增加、多次利用的原则,使农作物秸秆的能量多次利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农作物秸秆循环农业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秸秆利用与畜牧养殖业、无公害种植、清洁能源生产结合起来,以秸秆作为饲料饲喂动物为起点,通过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秸秆养殖、生态种植与能源生产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3.
蚕桑业是重要的传统农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广大欠发达的三峡库区,蚕桑也越来越在库区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以单独的蚕桑发展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相当的难度,只有加强蚕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加大整个产业链条,才能使以蚕业来拉动整个生态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最近两年来,位于库区中心地带的石柱土家自治县积极发展蚕桑和食用菌生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桑-菌-草-畜-沼"新的生态蚕业发展模式.现结合建设情况就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郜梅 《北方蚕业》2003,24(1):48-49
蚕桑生产既是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项目,而且对财政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预示着新一轮蚕桑高潮的到来.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蚕桑生产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为此,就长治市蚕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近年来,广西观光农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但作为蚕桑第一大省的广西,以蚕桑为主题的观光农业却少之又少.文章就广西发展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意义、发展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条件及主要问题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开发文化科普旅游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蚕桑功能食品、桑枝实用菌、蚕丝被、蚕桑动物饲料、蚕沙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的乡村工业;以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创办包括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养蚕体验与美食品尝的蚕家乐等休闲游乐,带动蚕区农村文化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以上模式及项目的实施,逐渐建立起适应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蚕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江峻峰 《广西蚕业》2004,41(4):13-16
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蚕桑“四化”(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标准化),生产优质蚕茧,确保蚕桑生产持续高产、稳产和高效,使养蚕户年产值超万元,快速致富奔小康。经农业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及结合当地传统习惯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省力化养蚕模式(技术),现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江苏省高效生态桑园管理、桑园散养草鸡、桑叶粉饲养畜禽、叶果兼用桑树品种选育、家蚕蛹虫草栽培、桑基鱼塘生态基地建设等系列试验调查,探讨了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的五种典型模式与应用效果,为促进现代蚕桑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蚕桑生产与经营、蚕桑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研讨新方法,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陕西石泉桑蚕养殖系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为保护石泉桑蚕养殖系统遗产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遗产资源价值构成和现状评判,并结合其发展特色,构建以"种植系统-养殖系统-生态系统-解说系统"为体系的桑蚕共融系统,提出"构建生态博物馆+拓展种养殖规模+扩大生态模式推广范围+实施‘桑-旅-文’融合发展"的桑蚕养殖系统保护性发展策略,对中国同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推动淳安蚕桑产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淳安县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县之一,是一个集库区、边区、山区、老区于一体的山区县,工业经济相对滞后,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蚕桑生产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目前有效解决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门路.近几年来,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利用"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优势,大胆尝试蚕桑产业化建设模式,极力推行"公司 农产"、"合同蚕业"等生产经营模式,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推动蚕桑生产朝着"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在蚕桑产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蚕茧产量年年增长,蚕茧质量连续6年名列浙江省前茅.  相似文献   

12.
桑园套种银杏模式不仅对蚕桑生产没有影响,还可充分利用桑园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是一种成功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提高蚕农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桑园套种蔬菜的技术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栽桑园和成林桑园的晚秋、冬季和春季桑树开叶期桑园内充足的光照和空间,在桑园行间套种蔬菜,不仅对蚕桑生产没有影响,还可充分利用养蚕空闲劳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单位面积产值,是蚕桑生产中一种成功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对巩固桑园基础,增加蚕农收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圈,提高蚕业综合经济效益都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营养体农业与我国南方草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文章从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以淮河、秦岭为界)气候特性的差异出发从生理生态、成本投入,产量以及光能利用到方面比较了生产营养体和生产籽料的差别,针对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光照要求的差异,并结合已有实例提出了在我国南方应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营养农业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果桑园是以果叶兼用、生产生态无公害桑果及其系列产品为主,带动休闲采摘、绿色观光等旅游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蚕桑科技示范园以打造人们吃得放心、玩得开心,养蚕蚕作安全的休闲采摘、绿色观光、网红打卡旅游景点和蚕丝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在园区果桑...  相似文献   

16.
种养结合新的机遇 种养结合属于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蚕业循环经济 巩固汉中蚕桑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汉中市目前蚕桑生产中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的实际,分析了汉中市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借鉴江浙一带蚕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提出了汉中市发展蚕业循环经济的方向和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6,(2):31-33
分析比较传统蚕桑生产模式与蚕桑产业园生产模式的环境控制水平,阐述了成功的蚕桑产业园环境控制对蚕桑资源综合多元化开发利用及蚕桑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兴化市位于里下河地区腹部,农业种植结构一直以粮棉油为主,蚕桑生产以钓鱼、海南、安丰等11个乡镇为主,基本形成区域化蚕桑生产基地.为了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从1998年起引进江苏省蚕种公司苏·菊×明·虎、871×872两个品种饲养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20.
蚕桑产业已成为广西新兴优势特色产业,但广西蚕桑生产的现状仍表现为以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种养关键设备普及率不高,蚕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通过分析广西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加强基地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规模化、加快广西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建议,为推动广西蚕桑生产转型升级,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