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宇 《农业考古》2020,(1):123-131
油脂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脂,油脂不仅是人类的主要营养品和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很早就利用油脂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动物脂肪首先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照明、润滑、仪式活动、艺术等方面。汉代以来,随着油料作物的广泛种植,植物油品种不断增多,生活用油更加多元化。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油料作物的栽培,在榨油工具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生产技艺,油脂的应用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梳理并总结目前古代油脂研究的成果,对减少油料进口、实现粮食供给安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油脂的统合生物加工过程是将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微生物油脂发酵过程组合,通过一种微生物完成.运用统合生物加工过程生产微生物油脂可以降低生物转化过程的成本.该文对20株纤维素降解菌进行筛选评价,结果发现青霉菌株 P‐2同时具备有效的纤维素降解和油脂积累能力.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菌株 P‐2胞内油脂的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棕榈酸( C16:0,21.05%)、油酸( C18:1,22.43%)和亚油酸( C18:2,27.78%).菌株P‐2在以纤维素粉为底物的液体发酵和以秸秆、麸皮混合物为底物的固态发酵条件下可达到的最高油脂产量分别为0.65 g/L 和40.13 mg/g(按干物质计).说明青霉 P‐2是一株潜在的低成本纤维素油脂生产菌.进一步分析在发酵试验中的油脂产量和纤维素酶活力发现,菌株 P‐2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在其油脂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源纤维素酶添加试验证实,在培养基中外源纤维素酶添加量的提高可以促进 P‐2油脂的生产.添加24 IU /g (按干物质计)纤维素酶可使 P‐2发酵后的最高油脂产量达到0.83 g/L .对固态发酵所得到的滤纸酶活力和油脂产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证实滤纸酶活力与油脂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2=0.711,P<0.01).当固态发酵系统中的滤纸酶活力从1.0 IU /g 增加到3.5 IU /g(按干物质计)时,对应的油脂产量从26.24 mg/g上升到40.13 mg/g(按干物质计),产量增长量达到52.93%.以上结果暗示纤维素酶分泌能力不足是制约 P‐2油脂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调控菌株 P‐2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可能是提高油脂产量的可行性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饲用油脂在单胃动物日粮中应用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萍 《饲料博览》1999,11(6):9-10
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油脂作为畜禽日粮中的能源。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现代饲料级油脂来源的增多与添加技术改进,饲用油脂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单胃动物日粮中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1饲用油脂的营养价值饲用油脂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代谢能值高。有报道称油脂对家...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尼西亚的油棕下游工业更加蓬勃。2014年,油脂化学产量将比2013年高出14.3%至18.5%。印尼油脂化学业协会(Apolin)主席多卡尔·西棠康称,2014年,油脂化学工业预定产量达到320万t。"2013年,油脂化学产量仅270万t至280万t。"油脂化学工业将增加产量来自两家新工厂,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微生物油脂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油脂含量为13.52%的曲霉,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1株油脂含量为18.75%的高产油脂曲霉.通过对菌体产油脂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摇瓶发酵培养最适产油脂条件为:以30 g/L马铃薯淀粉为碳源,以0.897 g/L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80∶1,培养温度28 ℃,pH6.5,摇瓶发酵120 h.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所得菌体生物量为12.62 g/L,油脂产量为4.748 g/L,菌株油脂含量为37.62%,淀粉利用率为78.53%.  相似文献   

6.
饲用油脂的营养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平 《饲料博览》2000,(10):37-38
抽脂是动物必需的主要营养素之一,它在动物体内水解是通过胰脂肪酶实现的,反应停止在单酷基甘油酯阶段。胆汁盐能使脂肪乳化,进一步水解,而被动物体吸收。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饲料内在品质的高料技化和国内外饲用油脂价格的不断下降,饲用油脂在饲料中的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其应用越来越广泛。1油脂的营养与功用1.1提供优质恫料能源油脂是质优价廉的高能饲料,其能值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油脂在代谢能上的特殊协同性(非相加性),额外代谢效应是指添加在日粮中的油脂,其能量并不是简单地和其他养分能量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究鸭FMO3基因型、动物油脂及其互作对其FMO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只鸭平均分为2组,用含10%动物油脂和不含动物油脂的2种饲料分别饲养,通过对鸭FMO3基因的第二、六、七外显子的SNPs进行检测,qPCR检测鸭肝、肾中FMO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FMO3基因SNPs和动物油脂与FMO3基因在肝、肾中的表达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鸭FMO3基因SNPs检测中发现cDNA第12bp A/G碱基突变位于FMO3蛋白结构的FAD结合区,与FMO3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相关,命名为V12I错义突变.GG突变纯合子个体在饲喂添加10%动物油脂时,肝脏中FMO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饲喂不含动物油脂的处理组(P<0.05),AA、AG 2种基因型在是否饲喂含10%的动物油脂2个处理组中肝脏FMO3基因的表达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是否添加10%的动物油脂、FMO3基因型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肾脏FMO3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综上表明,饲料中添加10%动物油脂可抑制肝脏FMO3基因的表达,且对GG基因型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花生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居国内油料作物首位,其总产的50%以上均用于榨油。囿于国内粮油争地矛盾和不断增长的油脂消费需求等因素,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对保障我国食用油脂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花生种子油脂的主要成分为三酰甘油(TAG),其合成受到多个限速酶基因的协同调控,这些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脂肪酸底物选择性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机制与油脂积累密切相关,最终影响油籽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植物油脂合成是涉及多个亚细胞区室、多条合成途径调控的复杂代谢网络,本文在总结植物油脂区室化合成步骤的基础上,对花生油脂的功能特性以及花生油脂合成途径中相关关键酰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花生油脂性状的精准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动物直接分解日粮中脂肪产生脂肪酸比从醋酸盐或葡萄糖合成脂肪更节约能量。油脂是一种优质的高能饲料,具有多种饲用价值和功能。1953年美国最先在饲料中使用油脂。随着动物营养研究不断深入和现代畜禽生产、动物福利要求的提高,日粮添加油脂日益受到推崇。然  相似文献   

10.
海狸鼠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为提高饲养海狸鼠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提取海狸鼠油脂的方法,同时测定了油脂中高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压榨法从海狸鼠脂肪中提取油脂,平均出油率可达61%,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11.
添加油脂对肉鸡增重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60只艾维茵7日龄雏鸡安排了添加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交叉双因子试验。结果为:加油脂组和不加油脂组间肉鸡56日龄活重(均重/只)差异极显著(P<0.01),表面差值为0.25kg;成活率间差异显著(P<0.05),表面差值为4.79%。该试验为添加油脂在动物营养方面的作用(使动物获得必需脂肪酸,改善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的转运以及促进能源的利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提高文冠果油脂产量的技术措施。[方法]对文冠果进行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定期测定文冠果的脂肪、蛋白质、淀粉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文冠果脂肪积累的影响及提高文冠果油脂产量的措施。[结果]在种子发育与充实期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能加快文冠果种子的油脂积累速率。7月30日采摘的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的文冠果种子的油脂产量均比对照高。8月20日采摘的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的成熟种子的油脂产量分别比对照高55.9%和28.4%。根外喷施0.1%硫酸锌的文冠果种子油脂产量比对照高1倍;根外喷施高锰酸钾可将其油脂产量提高44.9%~75.1%,根外喷施0.1%硫酸亚铁可将其油脂产量提高48.2%。[结论]文冠果油脂产量随着千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合理施肥及适当根外喷施微量元素能显著提高文冠果的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产油酵母菌Y1为试验菌株,通过对出发菌株Y1的最佳微波诱变时间确定、诱变后菌株初筛和复筛后得到一株突变菌株Y13,测得Y13的油脂产量4.39g/L、油脂含量22.09%,比出发菌株Y1油脂产量2.11 g/L、含油量9.6%明显提高.因此,菌株Y13可作为后续摇瓶发酵产脂研究的试验菌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定期采摘大果红山茶果实,分别测定了其横纵径、干重油脂含量及脂肪酸含量,以了解其果实发 育特性。结果表明大果红山茶在果实发育早期茶果迅速膨大,直至7 月下旬果实大小基本确定果实干物质的积累 总体上呈线性增长其中茶籽干物质的积累在6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进行。茶籽从7 月下旬开始积累油脂茶籽含油 率呈直线增长,收获时可达29.72%。随着果实发育茶籽油中各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有所变化。其中含量不断增大的 是油酸和硬脂酸,含量不断降低的主要有棕榈酸和亚油酸,总体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 量则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通讯》2005,(11):60-60
据位于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称,中国2005~2006年度仍将主要依赖油籽和油脂进口来满足其日益膨胀的需求。前四年17种油脂的年均消费量增长了164万吨,2004~2005年度消费量增幅预计将为相似高水准的164万吨。然而.目前预计中国2005~2006年度油籽产量年比将减少310万吨,需进一步提高进口量。  相似文献   

16.
棕油以其优良的品质、优惠的价格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脂贸易品种,在全球的油脂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世界油脂总产量为1.39亿吨,而棕油产量占24%。在世界油脂贸易中, 2005年世界油脂出口量为5000万吨,棕油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最大。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90g/L,(NH4)2SO43.5 g/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144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OD600值也较高。【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对斯达氏油脂酵母进行摇瓶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6.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25.19%;油脂产量为4.9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97.84%;菌体含油率最高可达302.1 g/kg。  相似文献   

18.
红厚壳属Calophyllum genus植物油脂是指从红厚壳属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油脂既可作为生物柴油原 料,也可精炼处理后作为食用油在各个领域用途十分广泛,因此红厚壳属植物油脂的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介绍了在中国分布的红厚壳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特性果实特性油脂特性提取工艺综合利用,红厚壳植物油脂研 究和利用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红厚壳属植物油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氧化油脂对水产动物危害很大,主要体现在饲料适口性差、生长性能下降、肝脏受损、体色异常、破坏生物膜完整性、免疫机能下降等方面。主要防护措施有改善贮存环境,选择新鲜油脂及合理配比,配合使用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油脂价格在美豆下跌前,已经出现大幅下跌,相对于油脂,豆粕价格甚至出现上涨。而随着全国性的生猪养殖进入行业性亏损,豆粕需求将受到压制,后期豆粕价格下跌空间将明显大于豆油。该因素下,使得大豆在压榨过程中,更多的成本分摊转向豆油,支撑了油脂价格走稳。一、油脂油料(一)等待机会做多棕榈油1、从目前情况来看,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产基本已经确定了,差异仅仅是阿根廷大豆产量是5000万吨还是5200万吨,巴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