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枸杞奈实蝇Neoceratitis asiatica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发育特性,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卵、幼虫、蛹的生长发育过程、形态变化及识别特征进行系统观察,通过测量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来划分幼虫龄期,解剖并观察不同发育时期蛹及蛹壳颜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提取并分析蛹壳颜色的RGB值。结果表明:枸杞奈实蝇卵的发育可分为初期卵、口钩显现期卵和破壳期卵3个阶段。幼虫分为3个龄期,均具有1对能够自由收缩的骨化口钩及头咽骨,其形态和大小在各龄幼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预蛹期是从幼虫到蛹蜕变的过渡时期,蛹的形态发育呈规律性变化,可分为隐头蛹期和显头蛹期2个阶段,显头蛹期又可细分为显头蛹初期、黄色眼期、红色眼期、鬃毛蛹期及预成虫期5个阶段。蛹壳颜色随蛹的发育呈不均衡加深趋势,在预蛹期、鬃毛蛹期和预成虫期变化尤为明显。根据蛹壳颜色的RGB值,可制作对应不同发育阶段的蛹壳颜色标准比色板,用于枸杞奈实蝇的发育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东北部是昆士兰实蝇 Dacuetryoni(Froggatt)的原产地,地中海实蝇 Ceratitis capitata(Wiedemann)仅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发生,由此影响了该国桔子的出口。多年来一直用二溴乙烷熏蒸水果,作为主要的灭虫措施,但考虑到人类的健康,二溴乙烷已被许多国家禁止用于熏蒸桔子和其它水果。这就需要一个替  相似文献   

3.
实蝇引诱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类可以吸引实蝇成虫前去产卵繁殖,或是作某种生存活动的物质,都可以成为实蝇成虫的引诱物。本文就国内外目前研发的实蝇引诱物概况作简要的概述,所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性实蝇引诱物,人工混合配制的实蝇引诱物,应用光波技术对实蝇进行诱杀,性激素人工合成材料对实蝇诱杀等三大类型,有些研究成果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伍 《植物检疫》1998,12(3):162-164
两种危险性实蝇——纳塔尔实蝇和番荔枝实蝇王伍韩长录罗思云(罗湖动植物检疫局深圳518010)罗湖动植物检疫局在深圳罗湖口岸对入境旅客携带的水果进行检疫,1996年11月查获了纳塔尔实蝇Ceratitis(Pteran-drus)rosaKarsch,...  相似文献   

5.
一类可以吸引实蝇成虫前去产卵繁殖,或是作某种生存活动的物质,都可以成为实蝇成虫的引诱物。本文就国内外目前研发的实蝇引诱物概况作简要的概述,所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性实蝇引诱物,人工混合配制的实蝇引诱物,应用光波技术对实蝇进行诱杀,性激素人工合成材料对实蝇诱杀等三大类型,有些研究成果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实蝇属间的竞争,这个问题早已为一些昆虫学家所注意,并从一些现象中感觉到竞争的存在。一、特殊的竞争一个种群,能否在异地立足,当然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似乎是与其生态学或生物学有着重要的关系,也与对某一地区生物气候学的适应有关。按实蝇属  相似文献   

7.
实蝇(fruitfly)是为害水果和蔬菜的有害生物,这类害虫尤其是在果蔬的国际贸易中受到关注,多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而置于有关的法规中。本文从应用于植物检疫的角度,着重就实蝇的监测和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实蝇鉴定技术研究、实蝇除害处理研究、建立实蝇非疫区、果园实蝇防治研究以及我国在水果国际双边贸易中的实蝇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收集和介绍有关研究概况,对我国就以实蝇为内容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ata(Hendel)]是我国对外重要检疫害虫,地理分布广,危害程度重,使我国果蔬生产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具条实蝇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寄主范围、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动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实蝇生物学     
导言实蝇科(Tephritidae,欧洲的作者和美国早期的作者则称之为Trypetidae)这一科中等大小,共有4000种左右,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不同实蝇的体长从1毫米到20毫米以上。大多数种类的翅上有黄、棕和黑色条纹或斑点,或者两者都有,  相似文献   

10.
昆士兰实蝇     
1、扩散史在澳大利亚,最早报告有一种蝇类为害果实,是在1850年,地点是昆士兰州。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才明确这种蝇即昆士兰实蝇。九十年代后期,新南威尔士州悉尼附近的果园发现被害,其后整个新南威尔士果树栽培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为害。1930年成为该州东海岸的大害虫。这种蝇原产热带,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其生育的地理南限是悉尼以北约80公里的卡斯费德(南纬33.5°)附近。事实上,该蝇  相似文献   

11.
据1962—1963年两年的研究,桃小食心虫在乐陵棗区一年发生1—2代。第二代发生数量多少与当年整个发生期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結“越冬茧”在土內越冬,其垂直分布深度限于离土表4寸范围內,平面分布愈近树干密度愈大。越冬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出土,一直延續到8月上、中旬結束,盛期在7月中旬左右。越冬幼虫出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在室內越冬幼虫出土及第一代老熟幼虫脫果后至成虫羽化历期,分别平均为10.4天及10.8天。成虫白天不活动,夜間11—1时之間交尾。产卵前期平均为2.5—2.7天,产卵期間平均为1.3—2.1天。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7.9粒(越冬代)和40.5粒(第一代),最多可产154粒。在田間,卵绝大多数产在叶片背面基部(72.6%),产在果实梗洼(27.4%)和胴部较少,其它部位尚未发现。田間卵自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至8月下旬或9月初結束。第一、二代卵期分別平均为6.8和8.4天,孵化率分別为92.3%和89.5%。幼虫扎果从7月末 (或8月初) 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前后达50天左右。幼虫脫果从8月中旬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后尚未結束。果內幼虫期最短9天,最长28天,平均16.8天左右。地面药剂处理应該在6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出土前,这是第一个防治关鍵时期;在第一、二代卵盛期(7月下旬及8月中旬左右),噴药两次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第二个关鍵时期。地面药剂处理,3%666粉剂与3%666颗粒剂效果差不多。树上喷药可用25%DDT乳剂250倍液加用0.01%“拉开粉”或0.1%水胶,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卵形异绒螨的生活史及其主要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是我国北方地区蚜虫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室内饲养和田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该螨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内越冬。在年平均温度为13.7℃条件下,其卵、前幼螨、幼螨、若蛹、若螨、成蛹和成螨的发育历期平均为220.8、19.5、22.0、12.0、13.0、13.0和59.0天。幼螨营寄生生活,若螨和成螨营捕食生活。作者还对此螨的主要习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甘草单胞锈菌的孢子阶段、生活史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单胞锈病是新疆南北地区甘草栽培中一种毁灭性病害。1987—1989年在田间和室内对甘草单胞锈菌〔Uromyces glycyrrhizae(Rabenh.)Magn.〕的孢子阶段、生活史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菌为单主全孢型锈菌,能在甘草生长期产生5种不同的孢子。人工接种证实本菌的夏、冬(担)孢子能于冬前发芽侵染甘草根蘖芽,潜伏越冬,于次春出现夏孢子型、性(锈)子器型和混生型3种不同的系统侵染病株,成为当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夏孢子于生长季节重复侵染叶部、茎梢和根蘖芽、腋芽,产生局部和系统侵染,造成毁灭性为害。  相似文献   

15.
油菜金花虫(Entomoscelis Orientalis Matse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是油菜上主要害虫之一,在河南、河北省南部都有发现,多分布于丘陵旱薄地区。大发生年造成油菜严重减产,1982年密县因金花虫为害油菜毁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6%。国内对该虫研究甚少,现将作者对该虫生活史的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华锯花天牛(Apatophysis sinica Semeaov-Tian-Shanskij)幼虫蛀食牡丹根部,被害株生长发育不良,长势衰弱,影响开花,特别严重影响丹皮的产量和品质。该虫3年完成1个世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牡丹根茎交接处越冬。完成1个世代平均1086.2天,幼虫生长期最长,平均1029.3天。用磷化铝薰杀,在牡丹近根处钻孔培土或在移栽前挖坑用塑料薄膜四面密封处理牡丹苗,死亡率均达100%。防治成本极低,每棵用药合人民币4分;挖坑集中薰蒸,每棵0.48分。经防治后1年的测定,单株根系增加160—230克,开花期延长2—3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74~1978年试验证明,东北大黑鳃金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二年发生一代。成虫逢双年份越冬量多,幼虫逢单年份越冬量多。成虫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上、10厘米土层日平均地温1423左右出土;自出土10天前后进入盛期,这期间逐日累加虫量约占全年出土总量50%,是消灭成虫的适期。成虫多集中在大豆、花生等田块取食、交尾和产卵,故上述茬口为重点防治田。在主要以幼虫越冬年份,春季4月上旬上移,4月末进入耕层,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取田间患病幼虫分离出乳状菌(Bacillus sp)菌株,用人工回接幼虫,致病率较高。其田间自然致病力及防治效果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豆秆黑潜蝇田间分布型与抽样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研究,以查明豆秆黑潜蝇在夏大豆田内的分布型因各代密度高低而发生的变化;分析样点含量对分布型的影响,找出适宜的抽样单位;了解豆秆黑潜蝇在豆株主茎及分枝内的分布情况,并考虑用局部代替整株。此法为昆虫田间分布型的研究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大豆根蛇潜蝇(Dphiomgia shibatuji Spencer)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内蒙春大豆产区,尤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重。幼虫蛀食大豆根皮,造成根皮腐烂,严重影响养分和水分传导。危害轻者豆株生长缓慢,花英减少,重者枯死。大豆根蛇潜蝇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豆茬上越冬,翌年5月中~6月上旬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下旬,6月上~下旬为幼虫为害期,6月中~下旬陆续化蛹越冬。成虫羽化的第二日交尾、产卵,产卵期为6.4~7.5天,产卵量为19.5~21.7粒,最多42粒,卵产于豆苗胚轴皮层内。卵期为3~4天,幼虫期为14天,共分为三个龄期。40%乐果乳油用种子量0.7%拌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柑桔潜叶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该虫幼虫的分龄和蛹的分级标准。在广西桂林,该虫1年发生12代,各代历期的长短,主要受气温所影响。采用分龄分级预测法预测该虫的发生期,预测准确率达98%,不喷药或只喷1次药,保梢效果分别达到80.83%和85.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