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桐油酸酐酰亚胺酚醛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桐油、马来酸酐、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为基本原料,合成了具有较好耐热性的桐油酸酐酰亚胺酚醛树脂.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如桐油、马来酸酐、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的用量、固化反应温度及固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当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和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0.2:0.15:0.25,170℃烘烤4h固化时,所得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温度指数(T20000)可达165.8 ℃.  相似文献   

2.
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创新工艺,以廉价二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成本低廉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ABMI)。以此双马来酰亚胺与桐油及酚醛树脂反应,制备了具有较好耐热性的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如桐油、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的用量、固化反应温度及固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当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0.3:0.2,温度180℃烘烤3h固化时,所得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温度指数可达168℃。  相似文献   

3.
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创新工艺,以廉价二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成本低廉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ABMI).以此双马来酰亚胺与桐油及酚醛树脂反应,制备了具有较好耐热性的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如桐油、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的用量、固化反应温度及固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当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0.30.2,温度180℃烘烤3 h固化时,所得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温度指数可达168℃.  相似文献   

4.
氢化萜烯马来酸酐合成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氢化萜烯马来酸酐(HTMA)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一种含桥环结构的饱和脂环基环氧树脂--氢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HTME).通过研究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用量、碱的用量与浓度以及溶剂类型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并经FT-IR及NMR光谱表征了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该树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环氧值3.5~3.9 mmol/g,黏度 1.7 Pa·s(50 ℃),酸值<0.5 mg/g.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氢化萜烯马来酸酐(HTMA)与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电气绝缘等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氢化萜烯马来酸酐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电气绝缘性能.氢化萜烯马来酸酐的化学结构与固化物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密切相关.不同化学结构脂环酸酐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电气绝缘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6.
氢化萜烯马来酸酐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FT-IR光谱研究了氢化萜烯马来酸酐(HTMA)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并分析了固化度、凝胶时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HTMA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与促进剂作用下的酸酐固化环氧树脂的交联反应机理一致;固化度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而提高,而凝胶时间随温度升高、促进剂用量的增加明显缩短.HTMA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在110℃、8h以上可完全固化.空间位阻效应及电子效应的协同作用使HTMA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速度降低,固化过程中放热量小,放热平缓.  相似文献   

7.
氢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表征与机械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氢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HTME)是以萜烯-马来酸酐加成物的氢化产物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的环氧树脂。通过DSC热分析、凝胶时间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HTME与甲基六氢苯酐(MeHHPA)的固化反应活性;通过FT-IR光谱法定性分析与固化度测定法定量分析,表征了HTME/MeHHPA体系的固化反应行为及完成固化反应的条件;并比较了HTME、TME及环氧树脂6101与Me-HHPA固化产物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HTME/M eHHPA体系的固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热焓为153.5 J/g,峰顶温度为157.9℃;在0.5?MA促进剂条件下,110℃经8 h可完全固化,且HTME与MeHHPA按化学计量配比时固化效果最好,固化产物的机械性能与环氧树脂6101固化物的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8.
萜烯马来酸酐催化加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萜烯马来酸酐催化加氢制备氢化萜烯马来酸酐合成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钯碳催化萜烯马来酸酐加氢生成氢化萜烯马来酸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160 ℃、氢气压力8~10 MPa、催化剂用量4 %~6 %.该催化氢化工艺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桐马酸酐甲酯改性杨木纤维(MEMA-PWF)为增强体、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51)/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为基体树脂,经热压成型制备杨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SEM)分析表征了复合材料表面及断裂面结构形貌,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杨木纤维表面疏水性及其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相容性得到明显提高;以MEMA-PWF/环氧树脂体系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达到7.95 kJ/m2、55.42 MPa,并具有较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0.
松香和桐油改性氨基聚酯树脂烘漆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将不同量的乙二醇马来来海松酸酯多元醇(EMA)和乙二醇桐马酸酐酯多元醇(ETM)用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树脂(HMMM)交联,制备了松香和桐油改性氨基聚酯树脂烘漆,重点讨论了不同EMA/ETM配比和固化条件等因素对洪漆性能(特别是耐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烘漆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作为氨基聚酯烘漆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桐马酸酐甲酯(MEMA)对杨木粉(PWP)表面接枝化学改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杨木粉改性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光谱(13C CP-MAS NM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改性杨木粉的结构与表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MEMA与PWP质量比7.5∶1,催化剂吡啶用量为杨木粉质量的5%,120℃反应6 h,制备的桐马酸酐甲酯改性杨木粉的质量增加率为20%~25%;改性后杨木粉疏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桐油在空气中氧化自聚的特性,不但引发自身的聚合,还带动与苯乙烯的共聚,合成了天然产物与人工单体的共聚物。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这种特殊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此外,还对产物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油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物(1,4-环过氧化或过氧化氢),然后引发桐油-苯乙烯共聚。加聚方式主要以1,4加成为主。共聚物具有潜在的降解性能,而且桐油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1∶3~1∶4时的降解性能较佳。综合降解和合成两方面因素,质量比1∶4时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在生漆与聚合桐油的混合阶段,引入了高速分散搅拌,研磨两种方法,从而使生漆与聚合桐油的偶连更加紧密,分散更加均匀,从而达到干燥时间短,涂层均匀,性能稳定。试验表明:基于生漆与桐油的成本差距巨大的考虑,按照经济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认为在春秋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搭配比例是4∶6,在夏冬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搭配比例是6∶4。通过涂刷,涂层表面的物理性能漆膜附着力达到国标1级,抗冲击性60~70 cm,涂层表面硬度达到了国标铅笔2 H,表面光泽度120%,柔韧性1.0 mm。进行的耐碱性、耐酸性、耐盐性、97﹟汽油、沸水中进行耐腐蚀性以及在200℃时的耐热性的性能测试,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