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农业生态补偿是缓解农业生产者生存发展权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权益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针对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在法律体系、补偿内容、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各省市的区域性立法实践,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议,以增强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从福建省农业生态补偿现状出发,结合国家层面农业生态补偿的宏观政策以及其他地方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及实践,从法律制度、试验示范区、组织管理体系、财税制度、社会化监督和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了解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制度规则及运作模式,最后从法律建制、补偿主体和具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际视野下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了解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制度规则及运作模式,最后从法律建制、补偿主体和具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发展对人类自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3国的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基础,分析了法律制度的实践状况,并比较了3国制度上的共性与差异,最后提出了对完善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生态补偿思想、生态补偿法规和各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总和。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缓和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形势,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对生态补偿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从法学的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和构建的起点。认识和厘清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过短短数十年时间的农业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十分显著的经济成就,但同时对 生态资源利用的过分依赖,也导致出现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为了及时有效的缓解当前农业发展 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故此应积极地加强针对农业方面的现代化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 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保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 续稳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中美两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污染问题,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和现状,农业生产行为对于环境破坏的比重必须引起人类的重视,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环境关系是友好和谐的关系。因此,农业污染治理和农业生态补偿就需要一定的法律机制保障,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美国在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比较成熟,认真学习美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领域的宝贵经验,从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方面出发,综合归纳出了农业生态补偿的根本路径,以"司法为基准、政府为主导、市场为手段"全面保障"权利义务对等"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生态补偿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浙江畲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畲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考察,探明了突出的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浙江畲族地区特点,探讨了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的框架体系,包括建立持续的财政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态补偿公私合营投融资运作模式、健全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及持续灵活的农业生态补偿和激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法律制度缺位、农村金融抑制、环境金融发展迟滞阻碍了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的良性运行。以绿色信贷为路径,从三元主体向度构建农业生态补偿融资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调动金融机构实施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创新环境融资方式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上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相关环境问题,北方越冬农作物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环境治理的方式。除此之外,我国广泛关注农作物生态补偿制度方面的问题研究。从农作物生态补偿制度的价值出发,追本溯源阐述北方越冬农作物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而更充分探究北方越冬农作物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基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亟待建立起北方越冬农作物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农业生态受益者对农业生态保护者支付现金、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称之为农业生态补偿.农民权益的保护是农业生态补偿的具体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在补偿方式、成果转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的经验,丰富"内涵型"生态补偿方式、全面实现成果转化、完善监管制度,充分保护农民权益,进而更全面得发展农业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孙建鸿  刘晓霞 《农学学报》2014,4(11):109-113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一直是美国生态补偿主要关注的目标,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农业保护、土地保护等多项生态保护政策。实践中,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主要通过项目制度的形式体现出来。本研究以公共财政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的形成背景、设计思路、操作方法等简要介绍,从实践层面展现了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总结了其设计理念和操作要点,并通过与中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和实践的比较,提供了一些借鉴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龙玺 《甘肃农业》2010,(8):55-56,61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是对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甘肃省虽然已对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业生态补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健全甘肃省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补偿主体的法定化是农业生态补偿法制化的基点,体现着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实践理性。农业生态补偿主体法定化主要包括主体类型规定和权利义务的配置,进行主体分类时应保证主体间相互衔接性和活动场域的相对边界性,权利义务配置应遵循适度倾斜的实质公平和权利义务和谐的基本原则。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可以分为宏观层面的主体、中观层面的主体和微观层面的主体。宏观层面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中观层面的主体包括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环保组织;微观层面的主体分为农业生态利用的利益受损者和利益受益者。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6,(5):715-718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而生态补偿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调节方式。生态补偿是解决农业生态外部性的重要制度,根据外部性理论,政府和市场都是解决农业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农业生态补偿中占主导地位,而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则是生态补偿建立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补偿模式,相对而言,市场补偿机制未被很好运用。因此,需要完善市场机制,采取激励性的补偿方式,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农业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在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经验,从法律法规体系、产权、生态标志制度以及评价制度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过程、补偿标准的确立、生态补偿制度依据以及生态补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在标准制定、补偿制度连贯性与持续性、法律制度建立、以及理论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的法...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补偿是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成为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对农业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农业生态补偿内涵界定,补偿理论基础剖析,补偿机制建立与政策支持、补偿主客体确定,补偿标准核算及补偿方式选择。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借鉴国外相关成果,将定性研究与定量推算、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不一致,主客体法律地位不确定。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未来研究趋势,从新方法突破、空间优选拓展及补偿绩效评估深化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森林生态补偿的方向与法律政策调整思路.【方法】运用实证调查与文献分析送给.【结果】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政策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森林生态服务付费,但也存在补偿范围过窄、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森林管护人员存在年龄偏大等问题;指出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的解决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结论】通过立法政策调整来扩大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范围,将平原地区所营造的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补偿范围;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各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剖析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通过法律制度设计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生态活动,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