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 众所周知,种蛋的质量,其中包括贮存时间、蛋重和蛋形等都对孵化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雏鸡出壳重又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笔者为探讨上述因素对孵化率和雏鸡出壳重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高孵化率和大小合乎市场要求的雏鸡,育种公司通常孵化下限重量的种蛋。蛋重随鸡龄的增长而增加。虽然,蛋重对胚胎和雏鸡大小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亲本周龄对胚胎发育和出壳重的影响尚未见报导。已证实大龄鸡产的蛋出壳时间比小龄鸡要早,这是由于大龄鸡的蛋孵化头2天胚胎发育较快的缘故。本研究目的是弄清蛋重和亲本周龄对胚胎大小、发育及孵化期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4.
受精蛋和无精蛋、死胚及正常发育胚的种蛋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3批共1 626个海兰褐父母代种蛋进行试验,分析受精蛋和无精蛋、死胚及正常发育胚的种蛋品质差异,探讨种蛋品质对种蛋失重、死亡规律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孵化期间出现2个死亡高峰时段,即第0~7天和第14~21天.②孵化期间第0~7天失重率与蛋壳的大、小端气孔数呈正相关;3个阶段的种蛋失重率相互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出壳重与失重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③孵化第0~7天死胚的种蛋(死精蛋)壳厚显著低于正常发育胚蛋,蛋壳两端气孔数少于正常发育胚蛋.④孵化第8~21天死胚种蛋蛋重显著高于群体平均蛋重,两端气孔数均多于正常发育胚蛋,蛋形指数小于正常发育胚蛋.⑤雏鸡出壳重与入孵蛋重有极显著正相关,与气孔数、蛋形指数、壳厚均无相关性.⑥受精蛋与无精蛋相比,入孵蛋重略大于无精蛋,壳厚显著地小于无精蛋,大、小端气孔数分别显著或不显著地多于无精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蛋重对汶上芦花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挑选的324枚健康种蛋按蛋重分为3组:Ⅰ组(39.65~44.82 g),Ⅱ组(45.07~49.44 g),Ⅲ组(50.18~56.78 g),测算种蛋3个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并对孵化效果和雏鸡初生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Ⅲ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最高;种蛋的失重随蛋重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但失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雏鸡初生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汶上芦花鸡蛋重区间为50.18~56.78 g时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肉用种鸡蛋重与孵化率初生雏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Halbersleben和mussehl早在1922年就有蛋重、孵化率和雏禽重关系的报导,指出中等大小的蛋孵化率最高,太大和太小的蛋孵化率就低一些.张德福、李银龙1987年用罗斯D系蛋鸡研究上述关系得出结论:过大和过小的种蛋孵化率都不高,蛋重在51—60克为宜,蛋重与出壳重高度相关(r=0.80),且出壳重对蛋重的回归方程为y=1.75+0.66x.对于肉用型种鸡目前尚无上述关系的详尽报导及改善方案.本次试验以艾维因祖代鸡所产蛋为研究对象.具体讨论蛋重、孵化率及初生雏重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艾维因肉鸡的繁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肉鸡孵化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孵化过程中,种蛋周围的相对湿度控制蛋的失重,进而显著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正确的失重使雏鸡出壳时维持正确的水平衡。失重过多,雏鸡脱水;失重不足,雏鸡水肿。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孵化率和雏鸡存活率降低。此外,正确的失重还可使蛋内形成适当的气体空间,有利于肺和气囊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种蛋储存时间较长会延长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影响雏鸡质量,降低雏鸡随后的生产性能,并增加出壳后的死亡率。除了改变储存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环境外,小头朝上储存以及在储存过程中进行翻蛋也是有效减少孵化率下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拉萨白鸡蛋重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蛋重越大,失重越大;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和早期胚胎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孵化至第11天时,Ⅴ组的胚胎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别为(4.11±0.71)g、(6.73±1.67)%;孵化至第20天时,Ⅴ组的胚胎失重最大,为(7.81±1.27)g,Ⅳ组的胚胎失重率最大,为(13.08±2.59)%;蛋重在60.0 g时,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85.19%和86.79%;不同组别的第11日胚龄蛋重、第20日胚龄蛋重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雏鸡的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呈强显著正相关(r=0.94)且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组别的雏鸡初生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蛋重对孵化率、雏鸡的出生重有显著的影响,出生重对雏鸡前期的成活率影响显著,对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认为提前利用种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蛋重对孵化率、雏鸡的出生重有显著地影响,出生重对雏鸡前期的成活率影响显著,对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认为提前利用种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蛋重、蛋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孵化率的环境条件,研究较多。衡量种蛋品质的重要指标蛋重和蛋形指数,也可直接影响孵化率,但有关蛋重、蛋形指数影响孵化率的试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1992年,我们就蛋重、蛋形指数和喷水对孵化率的影响作了研究试验,旨在探讨种蛋品质对孵化率的影响规律,以便为进一步提高孵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柴鸡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孵化场来自放养华北柴鸡和笼养华北柴鸡不同季节种蛋孵化性能调查,并进行饲养试验比较两种来源种蛋后代饲养效果.结果表明:放养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极显著低于笼养鸡种蛋(P<0.01),死胚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种蛋;季节显著影响种蛋受精率(P<0.05)、受精蛋孵化率(P<0.05)、入孵蛋孵化率(P<0.05)和健雏率(P<0.01);季节和种蛋来源对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存在互作效应(P<0.05).但是,放养条件好的情况下种蛋也可以达到种鸡场种蛋一致的孵化性能效果.不同来源种蛋对雏鸡的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养鸡种蛋影响孵化性能,但对雏鸡饲养效果没有影响,管理条件好的放养鸡可以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14.
种蛋的重量是孵化成败的内在因素之一,不仅影响孵化成绩,关系到雏鸡初生重及成活率,对于今后鸡群的健康及将来的生产性能都有直接关系。为了进一步证实,种蛋重量与孵化、育雏等方面关系,本试验选用了三类型种蛋,即来航鸡种蛋、农大黄鸡种蛋、洛岛红×来航鸡杂交种蛋,进行了蛋重、孵化率、雏鸡初生重、育雏成活率统计。试验随机取东北来  相似文献   

15.
蛋重与受精率、孵化率、健弱雏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孵化工作是养鸡业的一个关键环节,能否孵化出大批的优质雏鸡的前提条件是种蛋的品质,蛋重是其中的一个指标。每个品种的蛋都有其标准蛋重范围,罗曼蛋鸡的蛋重范围为40~70克。本次试验的目的是确定罗曼蛋鸡的蛋重对受精率、孵化率和健、弱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初生雏鸡(鸭)失重及雏鸡增重规律的试验研究党佩珍(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50100)王丽琴,旭明(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我们的研究结果已经查明:雏鸡出壳重与种蛋重呈高度正相关;种蛋重与孵化期中各阶段蛋重亦里高度正相关,随着孵化天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为探讨蛋重和蛋形指数对和田黑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440枚和田黑鸡种蛋根据蛋形指数和蛋重分布范围各分成4个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孵化,并分析蛋形指数、蛋重与种蛋孵化率、雏鸡初生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按蛋形比较,第2组(0.72~0.76)的种蛋受精率分别比第1(小于0.72)、3(0.77~0.81),和4组(大于0.82)高5.20%、0.18%和2.14%,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比第1、3和4组高8.73%、2.53%和6.96%,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比第1、3和4组高4.05%、2.42%和5.14%;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这3个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50~60g范围的种蛋平均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达到了97.64%、92.94%、95.19%,分别比第1组高3.32%、6.58%和3.62%,比第4组高3.52%、10.59%和7.69%;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种蛋蛋重与雏鸡初生重呈强正相关关系(R_2=0.993),其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和田黑鸡种蛋选择过程中对适宜的蛋重和蛋形指数范围可以适当的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