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芳樟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芳樟工业原料林良种茎尖的离体培养和繁殖 ,探讨芳樟茎尖诱导、分化、不定芽生长分化、生根的适宜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适宜芳樟茎尖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a~ 2amg .L-1+NAAbmg .L-1,诱导率达 70 %以上 ,适宜分化丛生芽的理想培养基为改良MS +6 -BAa′~ 2a′mg .L-1+NAA0~ 2bmg .L-1+GA0~cmg .L-1芽年增殖系数达4 5 12 以上 ,有效芽苗率达 80 %以上 ,适合生根培养基为 1/2改良MS +NAAb′mg .L-1+IBA0~b′mg .L-1或 1/2改良MS +IBAb′mg .L-1+NAA0~b′mg .L-1,或R +IBAc2 mg .L-1+NAAc1 mg .L-1生根率达 98%以上。移栽土壤基质以黄心土加沙(10∶1)理想 ,移栽成活率可达 85 %以上  相似文献   

2.
迷迭香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迷迭香小苗枝条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用组培苗嫩梢作为插穗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芽增殖以MS+6BA0.5mg/L NAA0.01mg/L 蔗糖30g/L培养基的增殖率达1.4倍;不定根诱导以1/3MS+IBA0.5mg/L 蔗糖20g/L的培养基效果好,生根率达100%;以组培苗嫩梢扦插,生根率达98%以上。利用芽增殖培养→生根炼苗培养→移栽上盆→扦插→出圃这一流程生产苗木,成本低、苗木质量优、繁殖速度快,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也门铁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也门铁嫩茎段为材料,开展了旨在用于工厂化育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 S 3 m g/L BA 0.2~0.5 m g/L IAA培养基上,在腋芽萌发生长同时也启动其基部周围的分化;转入M S 2~3 m g/L BA 0.2~0.3 m g/L IAA的培养基上,每外植体能平均分化出1 mm以上的不定芽5~6个,不定芽在M S 0.5 m g/L BA 0.05 m g/L IAA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后,将其中高度大于1.2 cm的不定芽转入M S 0.05 m g/L BA 0.05 m g/L IAA 0.5%活性炭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再转入1/2M S 0.5m g/L IBA培养基生根,最后经练苗并移栽至网室内生长,获得供大田栽培的苗。保证适度的增殖率(约400%)、获得较粗壮的芽体、控制变异和简化培养条件是也门铁大规模组织培养育苗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叙述了建立一间年产100万株林木组培苗育苗工厂的情况。对实施林木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几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论述,并对工厂的组成部分及设施,瓶苗大量移栽技术及组培苗苗圃管理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黑穗醋栗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通过二年多时间试验研究,从试管母本的建立,嫩梢增殖与生根状况的观察研究,进而探索了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几个技术环节,从而确立了一套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繁殖体系,为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林木工厂化育苗和设备研究”专题于去年底进行技术验收,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内容包括“华南地区年产100万株林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华南地区年产100万株林木容器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2项育苗技术研究,以及“系列化育苗容器制作设备及纸容器工厂化生产工艺的研究”、“工厂化育苗大棚网室的研究”、“流动式容器育苗装播作业线的研制”、“种子裹衣机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我国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该项技术在林区实际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林木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和现有的机械装备。  相似文献   

9.
金边连翘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边连翘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2 mg/L+NAA 0.01 mg/L;MS+6-BA 2 mg/L+NAA 0.2 mg/L作为增殖培养基效果最好。生根阶段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IBA 0.1 mg/L生根效果最好,用蛭石和珍珠岩1∶1的比例移栽苗时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麻竹采用传统的移栽母竹法造林,费工费时且成本高、成活率低,不易大面积造林。为解决大面积造林竹苗缺乏的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麻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竹枝扦插育苗、埋节育苗和分株育苗,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麻竹造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总结泉州市永春、安溪、南安等县(市、区)麻竹主产区多个乡(镇)的麻竹造林、施肥试验等情况,提出麻竹造林中的良种选育、适地适竹、合理密度、整地施肥、造林时间、栽植方法、抚育追肥、合理采笋、留养母竹、麻竹更新等丰产栽培技术,以供麻竹大规模基地造林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12.
麻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麻竹的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竹丛蔸幅与发笋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控制授粉获得的麻竹F1群体,通过RAPD标记按拟测交作图策略构建了麻竹的连锁图谱。试验过程中从25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对双亲及44个子代进行扩增,共获得101条谱带,其中46条为符合1:1分离的拟测交位点。利用多点连锁分析,共形成7个连锁群,覆盖的总图距为305.7cM,最长为100.0cM,最短为12,4cM,标记间的平均图据约为12.74cM,从而为构建高密度的麻竹遗传图谱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南靖连续4a对1995年春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株行距为3m×4m、4m×5m和5m×6m3种密 度的麻竹试验林进行水文生态效应观测。结果分析表明:(1)麻竹林冠截持量与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均呈正相关,而 秆茎流和林内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的年林冠平均截持 量和截持率为155.2 mm和14.61%,林内平均降水量和降水率为829.0 mm和78.11%,竹秆茎流量和茎流率为 77.3mm和7.31%。(2)麻竹林地表枯落物具有吸持其自身干质量2.8倍水量的潜在能力。(3)3种密度麻竹林的 0-60 cm土壤层最大潜在蓄水量为315.3-326.3 mm,略低于毛竹林367.9mm。(4)麻竹林地表径流和泥沙流 失量与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竹林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年地表平均径流量、土壤侵 蚀模数是密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5、0.45倍,其NO3-、NH4 、PO43-、K 等养分年流失量则分别是密 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8、0.49、0.36、0.49倍。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笔者在闽南山地麻竹栽培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大量的调查资料,从麻竹的栽植技术、经营技术、丰产培育技术出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科学的麻竹丰产栽培技术,为闽南地区的麻竹丰产栽培和推广种植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千岛湖畔引种栽培麻竹的技术措施,为该地区发展麻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珍稀竹种巨龙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在留  辉朝茂 《林业科学》2006,42(2):43-48,F0003
对巨龙竹幼年竹和成年竹材料采集、处理、试管引入、丛芽诱导、丛芽增殖和生根、再生植株炼苗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丛芽增殖倍数与BA用量成正比,但随着BA用量加大或长期在高浓度BA上培养易产生花芽,说明BA有使丛芽细胞从营养状态向生殖状态转变的作用;KT在丛芽高生长方面起主导作用,能使丛芽节间伸长,使细胞从生殖状态向营养状态转变;椰乳有改善丛芽或苗生长的作用.在诱导丛芽生根过程中,IBA起主导作用,配合少量NAA使用可得到生根良好、移栽成活率较高的再生小植株.巨龙竹成年竹组织培养与外植体采集部位、采集时间、采集地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对麻竹实生苗生长状况和实生苗无性系选育方法。通过人工授粉获得麻竹种子,用圃地培植及无菌播种组培两种方法培育麻竹实生苗无性系,结果表明:(1)收集优良开花母株,利用人工授粉方法取得麻竹种子,可为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培育较为优良的实生苗群体,有利于提高选育的有效性;(2)圃地培植的实生苗无性系在16个月龄和28个月龄时的生长显著相关,16个月龄时进行较大强度的无性系筛选,可靠性较大;(3)提早分株种植能加快实生苗无性系的总体生长与繁殖,利于加快无性系选育的进程;(4)无菌播种组培条件下,组培中无性系的生长特性与其移栽圃地后的生长特性十分相关,各无性系固有的生长特性在培养3-6个月期间逐渐表现,可在此时进行离体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