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了由纸膜覆盖和不覆盖与3种灌溉方法组成的6个处理3次重复的盆栽试验。研制了一套土壤含水量检测系统,标定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较高。利用该系统对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检测。在3种不同灌溉方法条件下,纸膜覆盖处理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以及水稻全生育期用水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纸膜覆盖对减少水田棵间蒸发具有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覆膜栽培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新途径。水稻覆膜后可以节约用水30%以上,提前成熟1周左右,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普通塑料地膜在土壤中不能溶解和消失,对环境和耕地造成污染,破坏土壤耕层结构。针对这种现象,2002年,本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由荷兰生产的纸质地膜,用于生  相似文献   

3.
纸膜覆盖栽培是目前实用性较强的有机水稻种植新技术。技术原理是通过纸膜覆盖,在本田水稻生长前期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而抑制杂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水稻封垄后,纸膜自行分解,转化为有机养分为水稻吸收。同时,节水增温无环境污染,是生产有机水稻的主要技术之一,应用前景极其广阔。1国内纸地膜的发展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用塑料薄膜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1.6倍。  相似文献   

4.
纸膜覆盖水稻种植技术节水控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再生纸、农用纸和牛皮纸作为水稻种植的覆盖材料,研究了纸膜覆盖在水稻乳芽直播和插秧等不同种植工艺条件下的节水和控制杂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纸膜覆盖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节水和杂草密度控制有明显的作用,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稻米有重要意义,为纸膜覆盖水稻种植工艺的机械化奠定了农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统计回归及曲线模拟方法,对露地棉田、塑膜覆盖棉田和纸膜覆盖棉田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增温保墒效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对三种种植方式的棉花生育性状、皮棉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播种至出苗,5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覆盖塑膜的为19.93℃,覆盖纸膜的为16.17℃,出苗至现蕾分别为29.73℃和26.48℃;覆盖塑膜的保墒效果优于覆盖纸膜的;覆盖塑膜的棉花生长稳健,皮棉产量较高(1389.9kg/hm2),而覆盖纸膜的则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产量较低(1269.9kg/hm2),因此,目前用纸膜替代塑膜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库尔勒香梨园地面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果园土壤覆盖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库尔勒香梨生产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几种不同果园土壤覆盖方式,用ECH2O土壤含水量监测系统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各种覆盖方法均能减缓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了土壤表层的平均含水量,与清耕法相比,覆布、覆草、生草、覆网和覆膜分别提高94.74;、61.16;、52.63;、47.37;和15.79;.在0~20 cm土层覆布、覆草和覆网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覆膜和生草则降低了含水量.在20~ 60 cm土层仅覆布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其它均降低了土壤的含水量.[结论]覆盖可显著减少果园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表层含水量.在土壤深层,覆布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清耕的较低.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保湿效果依次为,覆布>覆草>覆网>清耕>覆膜>生草.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增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数学模型Richards方程,研究了扬稻2号等5个品种(含杂种)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籽粒增重的过程。结果表明:(1)与对照(土水势为0kPa)相比,低土壤水势处理的各品种的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的时间TmaxG和活跃生长D较大,最大生长速率Gmax,平均生长速率G和起始生长势R^o较小,参数N值较大,生长速率曲线向左偏移;(2)在低土壤水势下增施氮肥,各品种弱势粒的TmaxG,D,N和后期  相似文献   

8.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秸秆覆盖技术,可使麦田浇水次数减少1次,平均土壤含水量却比对照地块高一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0%。实践证明,秸秆覆盖是一套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干旱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迟,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处理的下降过程及速率有差异;1/2量平铺处理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保持;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含水量有一定的影响,秸秆还田量越大,土壤含水量也就越大,且变化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农田黑土蒸发量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地掌握东北农田黑土水分蒸发量的变化规律,2007年8月开始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苗圃进行蒸发量测量试验,采用称质量法测量不同设置水分条件下农田黑土的昼夜蒸发量,并根据蒸发量与测量的气象因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壤蒸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蒸发量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之间差异显著.通常情况下,土壤白天的蒸发量大约是夜间的12倍,全天蒸发量集中在11:00-15:00,占全天蒸发量的60%~70%.土壤蒸发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和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其它气象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对水稻旱育秧苗生长的影响吴永祥,陈留根,肖桂元,于圣筛,陆秀华(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泰州市泰东乡农科站)水稻是湿生性作物,对湿润或有水层的还原性土壤环境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历来采取水育秧方法。近年来,我省稻麦两熟地区,通过...  相似文献   

13.
《农学学报》2015,(8):48-51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因此,秸秆覆盖地表还田应因地而异,干旱区适宜,而低湿易涝区则不适宜应用秸秆覆盖地表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施用缓控释肥料技术及覆纸膜栽培技术的需要,研究了2ZFM-180型水稻施肥覆纸膜插秧复式作业机。该机组可一次完成水稻施缓控释肥料、覆纸膜、插秧作业。阐述了该复式作业机组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总体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工作总成。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旱作马铃薯最佳栽培模式。[方法]以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A.露地(CK);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C.半膜垄作;D.垄作覆草]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处理B的马铃薯生长最快,而露地对照的生长最慢。开花期处理B、C、D株高较露地对照高6.9、3.9、8.3 cm,基部分枝数多0.6、0.1、0.6个。3种覆盖模式单株结薯(6.1~6.3个)高于露地对照(4.5个)。处理B单株薯重最重,达1.73 kg;处理D商品率最高,达到了82.89%,露地对照的商品率最低为72.08%。各处理单位产量表现为B>D>C>A。不同时期的0~20 cm土壤含水量均以处理B最高。[结论]处理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是旱作马铃薯的最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秸秆覆盖下深沟造林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深沟造林地土壤温度变化较不覆草处理和平地平缓,日振幅减少,土壤含水率比不覆草处理和平地高,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由于水热状况良好,树木生长量高于不覆草处理和平地。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秧田无纺布覆盖试验,结果表明,秧苗覆盖无纺布能阻隔灰飞虱在秧苗上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和阻止二化螟在秧苗上产卵,不但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减少施肥量,还可以减轻发病,为水稻秧苗期覆盖无纺布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肥城市潮泉镇苹果园进行水分定位动态观测,分析秸秆覆盖和无秸秆覆盖下苹果树盘不同层次水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树盘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少雨季节(4~5月)和土壤浅层(0~40?);在多雨期(6~10月)和土壤深层(40~80?)对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树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使土壤水分在各土壤层之间的分配比无秸秆覆盖更均匀。  相似文献   

19.
旱期覆盖的保墒效应及对秋大豆出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后的半个月内,稻草覆盖有效保持了土壤水分,20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不覆盖自理平均增加2.6%,从插种到出苗的5天中,覆盖土壤的表层含水量保持在24%以上,比不覆盖处理提高6.7%,大豆出苗率达到80%以上,不覆盖处理表土含水量迅速下降,大豆不能出苗,覆盖处理与出苗后不再覆盖的处理相比,成活率提高21.1%,植株高度,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还原松针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设置0.29、0.58、0.87 g/cm2共3个不同的松针覆盖水平(分别记为F1、F2、F3)和不覆盖松针处理(F0)进行一维土柱垂直入渗试验,以van Genuchten模型为基础,针对松针覆盖层的特性设置相应的水力特征参数,并使用HYDRUS–1D对土柱入渗和蒸发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F0相比,松针覆盖处理F1、F2、F3的土壤蒸发量随松针覆盖层厚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松针覆盖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蒸发量;松针覆盖土壤会优先蒸发松针覆盖层内部的水分,F3在0~300 min时段内始终保持着3种覆盖处理中最高的时段蒸发量和累计蒸发量,且时段蒸发量呈现出随时间逐渐减小的趋势;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主要在5 cm以上的浅层土壤中表现出较大的区别,试验截止时,F1、F2、F3在该深度下的地表土壤含水量较F0提升比例分别为67.3%、94.9%、110.2%;7.5~17.5 cm深度下,F1、F2、F3的土壤含水量相比F0的均有提升,但相互之间差距不明显;4种处理在2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含水量虽然较为接近,但湿润锋深度随覆盖量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HYDRUS–1D模型的模拟值同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低于0.025,相关系数高于0.6,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