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陈国强 《农业考古》2002,(1):302-303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一个回归年)为基本周期的历法。它具有简洁和精确的优点。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并没有阳历,他们认为“根据我国的历史记载,从黄帝时到清朝末年,共使用过102种历法,基本上都是属于阴阳历性质。”此说法颇能反映一些人对中国古代历法的看法。可是,当我们认真披阅古籍,可以发现我国古代不但很早就推行使用了较为精确的阳历,而且在当时世界上阳历的精度上也是……  相似文献   

2.
稻田蜘蛛捕食作用及其数学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和飞虱的捕食作用。模拟了几种蜘蛛和不同猎物间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模型。单种蜘蛛对单种猎物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而两种蜘蛛共同作用于一种猎物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S型)。猎物不同、捕食者不同或容器不同,捕食功能反应亦不相同。本文尝试了田间自然条件下蜘蛛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模型的模拟方法,并与室内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采用种植水稻的方法来改良盐碱地。古代的一些稻作技术如施肥、旱育秧、稀植、晒田等于今天仍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和“风水”两个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稻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模拟:SCNC模型检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自主建立的土壤碳循环模型(SCNC)模拟了中亚热带地区6个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碳15年间的变化。结果表明.SCNC模型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在所有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中,相对误差的绝对值〈5%的比率占43.89%.〈10%的则占71.11%。监测点土壤有机碳实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二者相关曲线的斜率均在0.95~1.05之间。说明SCNC模型适合于我国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的模拟,但模拟结果也表明,模型在一定程度上(〈20%)低估了不施肥处理的有机碳积累量,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贵州出土的汉代陂塘水田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小帆 《农业考古》2003,(3):166-168
陂塘水田模型主要出现在两汉时期的南方墓葬中 ,如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均有出土。贵州在赫章可乐、兴义、兴仁共出土了四件 ,均系泥质灰陶 ,器形保存较好 ,反映了贵州汉代新出现的农田水利技术 :陂塘和水田相连 ,陂塘既可灌溉又可养殖 ,水田栽种水稻 ;陂塘蓄水备灌 ,旱灌涝蓄 ,同时兼养各种水生动植物 ,一举多利。一、贵州出土的陂塘水田模型的具体情况可乐 ,15 :2 :长方形 ,一半陂塘 ,一半水田 ,陂塘中有螺蛳 4个 ;田分四块 ,各有螺蛳一个。该模型长 4 2厘米 ,宽 2 2厘米 ,高 7厘米。时代 ,东汉 ,现藏贵州省博…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中国古代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及由此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模式,分析了其对当时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产生的作用,为建立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土壤地力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大贡献,关键地力因子筛选和地力模型评估对指导农业管理实践有重要意义。分别选取湖南道县和澧县典型高中低产稻田50 cm深土壤剖面,间隔5 cm分层取样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依据皮尔森相关系数挑选出影响稻田地力的关键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混合线性回归分别对稻田地力建模评估并比较。研究表明,决定稻田地力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重要性排序为:阳离子交换量=钙离子钾离子速效钾pH值粘粒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性。模型比较中,按0-20 cm,20-30 cm,30-50 cm深度采样建立的多元混合线性模型对稻田地力预测效果最好,选用的固定效应包括:速效钾,速效磷,总磷,钙离子、钾离子,阳离子交换量,pH值,粘粒和砂粒含量,随机效应为饱和导水率,有机碳,钠离子和容重,所得模型能解释稻田地力总变异的85%,而不分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则只可解释73%。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搜集、归纳、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观的概念,并依其发展,首次把其形成过程划分为崇拜自然阶段及自然平等和谐相处阶段。在崇拜自然阶段中,又划分为神化自然及崇拜自然两个时期;平等和谐相处阶段,分为天人合一、万物与我并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几个时期。同时论述了古代生态伦理观在古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及对确立当代生态伦理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从头衣、体衣、足衣、佩饰四方面论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1981年以来,我对日本各地使用的传统方式的耕犁开展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使用的耕犁形状可以说明公元67世纪朝鲜人来日本各地定居的情况。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通过民具来获得历史信息,这些民具是物质文化资料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稻田生态补偿理论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稻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承载粮食等生产任务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气候调节、净化水质、维持土壤肥力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的探讨,以及对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研究,明确了稻田生态系统在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巨大作用;结合国内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及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稻田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单嘧磺隆在稻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应用单嘧磺隆、单嘧磺隆 丙草胺、农得时、草克星的试验结果表明,单嘧磺隆 丙草胺对陌上菜、稗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比其他3种除草剂好,水稻增产效果较显著,4种除草剂对水苋菜、鲤肠、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良好,他们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A mode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of “high output, low input and less pollution“ (HLL model)in paddy (Oryza L. )fields has been developed. About 10 - 13t/ha of rice and 3 - 4t/ha of fish were harvested by adopting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ystem.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decreased by about 50%, thus greatly controll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imultaneously decreased the methane emiss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se comprehensive techniques for this model should be popularized.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广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65.42%,产量占粮食总产83.60%.  相似文献   

16.
稻田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持续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一个稻田“高效、低耗、低污染”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初步试验成功 ,采用综合技术体系 ,该模式可做到每公顷产稻谷 1 0~ 1 3t左右 ,收鱼 3~ 4t,减少使用化肥农药 50 %以上 ,从而节约投入 ,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稻田甲烷释放 ,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在水稻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建立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好且适合我国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应用的水环境中多效唑残留量的GC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多效唑在湖南和天津两地稻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55、8.88d;在稻田土壤中分别为15.75、15.13d;在水稻植株中分别为2.93、2.36d;多效唑在稻田水、稻田土和水稻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降解方程。多效唑在水稻上的降解和两地的气候、降雨、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光照以及温度有关,按照推荐剂量施用多效唑,收获的稻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鸭""一稻两虾"和"稻鳖共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集成了稻田绿色种养、共作稻田绿色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共性技术,为该地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良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21-321,324
总结了冬闲时期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包括稻田选择、稻田改造、稻田清整、虾体处理、虾苗放养、饲料投喂、水位控制、敌害生物预防、成虾捕捞等内容,以期为小龙虾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田免翻耕整地技术,是在秋天收割后不需翻地,春天在原茬的基础上灌水2~3cm,浸泡24h,然后就可直接用小手扶拖拉机压耙的一种新的整地方法。1 压耙整地的由来和推广这种方法是由大石桥市高坎镇薛家村李氏兄弟等7户农民在1984年率先搞起来的。当时,村里167hm2水田只有一台大拖拉机(75马力链轨),全村土地翻一遍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翻地总得有先有后,即使水稻育苗准备好了,但仍不能保证及时插秧,于是李氏兄弟等7户农民,在5.3hm2的水田上,根据当地土质特点,采用手扶拖拉机换个压耙铁脚,实行泡田后直接压耙插秧,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方法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