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清洁化生产是茶叶加工的发展趋势。红条茶加工工艺复杂,目前的加工生产普遍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状态,卫生条件差,自动化程度低。针对这一现状,对红条茶连续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条红条茶连续加工生产线。生产线采用了触摸屏、PLC等控制技术,生产应用表明,该生产线解决了传统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难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的产品品质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闻链接:2013年12月13日,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委托广东省农业厅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由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承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饮用植物研究所参加的省科技计划项目“红条茶连续化生产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A020103002)验收会,并对项目成果“6CHTCT-500型红条茶加工成套设备”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引进的种子精选加工设备设计了控制系统,实现电机的降压、顺序启动和调速,保证了种子加工生产线的有效生产,分析了控制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种类众多、生产加工工艺各异,为了适应现代各种茶叶生产的不同工艺,研究和设计模块化茶叶加工生产线是创新和提升茶叶加工技术的关键。文章介绍了一种全天候模块化茶叶自动生产线,该生产线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量身订制机械配置,具有通用性高且符合各种制茶工艺要求的特点;应用结果表明:模块化茶叶生产线与传统设备制茶相比,不仅毛茶品质相近,且在减轻劳动强度、节工降本等方面更有优势,是现代茶叶加工装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首条核桃加工生产线存在的问题,项目组成员对其进行了改进,研制出适合我国不同品种的核桃加工生产线,以改进后研制的6HT-600型核桃加工生产线为例着重介绍了核桃加工生产线工艺、破壳机、核桃仁分级机、壳仁分离系统的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8日,农5师89团棉花加工厂新建厂区,一名安全员正在检查轧花机运转情况。为提高棉花深加工能力,89团在原有3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入3200余万元,新建设一条机采棉加工生产线,并对棉花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配套了地坑喂花、大功率叉车等棉花先进加工设备,实现了自动喂花、自动清理杂质、自动打包等。该生产线每天可生产皮棉4.6万kg。  相似文献   

7.
设计的双孢菇三次堆肥自动化打包生产线,由出料、输送、打包、热塑封设备以及控制系统组成。介绍了整条生产线的组成原理及运行功能,重点分析了控制系统及其运行方式。选用PLC作为控制器,完成自动化程序编写,通过触摸屏设计人机交互。打包实验结果表明,该生产线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提升作业自动化水平及工作效率,每小时可打550包,为双胞菇三次堆肥远距离安全运输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茶叶理条机仍处于半自动化加工方式,制茶过程需要人工参与,很难保证茶叶质量,无法大批量生产。而很多基于PLC控制的茶机成本又太高。本文从实际出发,将单片机技术运用到茶叶理条机中,将理条温度、理条时间、理条条形与速度及理条出锅环节实现全自动控制,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及加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理条是制茶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针对传统理条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无法实现清洁化和标准化等问题,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水平式茶叶连续理条机组,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重点介绍连续理条机的上料和压棒系统、送风加热与出料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设备实际运行表明,连续理条效果良好,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了制茶过程中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农业机械》2012,(20):6-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9团:新建先进机采棉生产线201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5师89团投资3200万元,引进了国内最为先进的大型轧花机、快速打包机及配套的条形码、在线原棉水分检测仪等设备。该条生产线将于2012年8月20日完工并交付使用。这条机采棉生产线建成后,该团机采棉生产线将增至4条,日加工籽棉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追溯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安全性低、可信度低、供应链信息断链等问题。以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红茶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过程,研究信息采集、数据共享、隐私保护、产品溯源等质量安全追溯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红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追溯数据上链时延为1.15 s,公开溯源数据查询时间为58.72 ms,隐私溯源数据查询时间为61.60 ms,能够满足红茶追溯过程数据上链存证、扫码溯源、供应链上下游共享需求。系统在广东省英德市红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应用示范,实现了各环节、各企业主体溯源信息的数据共享互通,确保了溯源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东绿茶生产设备配置和工艺流程进行研究,研制适应广东地区的绿茶连续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加工工艺流程包含摊青、杀青、揉捻、烘干,该生产线在广东省乐昌沿溪山茶业有限公司应用,加工出的沿溪山白毛尖茶叶,汤色清澈、茶香雅致、滋味醇爽、回甘味强,达到沿溪山白毛尖的生产质量要求。绿茶连续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开发与应用,符合我国茶叶加工清洁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茶叶揉捻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低的问题,满足揉捻技术标准化、精细化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云盒子的在线监控系统,实现无线通信、远程服务、云端监控、数据收集和参数调整,达到升级系统、降低运维成本、优化生产工艺的目的。设计的在线监控系统在湄潭县某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实验测试,系统运行平稳,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蜂蜜、柠檬和红茶含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子且资源丰富。以红茶为主料,配以蜂蜜和柠檬,研究蜂蜜柠檬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确定关键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进而研制出一种口味香醇、营养丰富、具有蜂蜜和柠檬特有酸甜口味的红茶饮料。  相似文献   

15.
炒青茶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基于PLC与组态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制茶业机械化程度低、茶叶生产成本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化炒青茶生产线。该生产线充分利用PLC可靠性优、精度高、体积小和逻辑算术能力强等特点,实现了茶叶在杀青、揉捻、解块筛分和炒干等工艺过程中的精确控制,有效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与品质。基于MCGS组态软件设计的友好人机界面,可对生产线的整个流程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保证了茶叶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茶园中耕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耕是茶园管理作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茶园机械化耕作管理,可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与品质。国内茶园耕作长期处于传统作业状态,不能满足茶园管理需要,更不符合现代化农业要求,而国外部分茶叶生产国已经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茶业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时效性较强,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资源急剧短缺,茶园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茶园耕作机械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型高效茶业的发展。为此,针对国内外茶园中耕机械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发展趋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RS的茶园环境参数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园一般建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所以对茶树的管理以及获悉茶树周围每天的生长环境便是一大难题。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套基于GPRS茶园环境参数的无线监测系统,能够监测茶园大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该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太阳能供电、单片机控制、A/D转换、数据采集与处理、GPRS无线传输5个模块。软件通过KEIL C51进行C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主要包括环境参数的采集与处理、数据的无线传输及利用TCP进行网络通讯。采用LabVIEW 8.20开发环境进行上位机监测中心人机界面设计,调用LabVIEW里的文件输入输出函数建立数据库,对茶园环境参数进行每日每月定时的储存与访问,以便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8.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桶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确保了揉捻压力控制的动态调节、实时性和精准控制,试验表明,加装了该系统的茶叶揉捻机在成条率、碎茶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均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茶厂生产茶叶的种类,提高鲜叶原料的利用率,设计了一台能实现绿茶摊放、红茶萎凋以及乌龙茶做青的多功能茶鲜叶前处理机。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包括机械传动系统、翻叶装置、通风与加热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采用多分支管道分层进风,确保风量的均匀性;高压小流量泵及微细喷头确保箱内湿度均匀;热源的分层设置,确保箱内温度均匀。试验表明,经过该机处理的茶叶制品,其理化指标和审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运行结果表明,整机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20.
自动配料生产线远程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自动配料生产过程的远程管理及生产现场的无人值守,根据自动配料生产线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自动生产配合饲料的远程管理系统。系统采用S7-200 CPU226实现现场设备的控制。通过自由口协议实现与现场监控计算机的通信。监控程序使用VC++.NET开发,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模式,实现了自动配料系统的网络化远程管理。采用屏幕切分法进行现场监控画面的及时传输,实现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