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及其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香蕉、粉芭蕉和大蕉等是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但美人蕉、芋头、艳山姜、芭蕉芋、姜黄、长春花、甜瓜等其它24种供试植物不是该病毒的寄主。研究结果还认为:在福建省香蕉产区,香蕉束顶病流行的主要侵染源为香蕉病株,而粉芭蕉和大蕉等病株则可在病区中病害的长期定殖和流行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对该病害的流行学和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香蕉束顶病毒株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自福建各地蕉区的不同香蕉束顶病毒株类型之间致病性和介体蚜虫的传病率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依其在香蕉品种台湾蕉和Williams上的反应、香蕉交脉蚜的传病率、毒株类型之间的交互保护和血清学测定结果等,把香蕉束顶病毒区分为BBTV-S(重型)和BBTV-M(轻型)两个株系。
BBTV-M和BBTV-S均能引致香蕉叶片上的青筋症状,两者在血清学上有密切关系,但BBTV-M仅引致植株产生少量青筋,而BBTV-S除引致香蕉植株上有大量青筋之外,还引致严重矮化、束顶以及轻度黄化,BBTV-M的潜育期较BBTV-S明显长,香蕉交脉蚜对BBTV-S的传病率大大高于对BBTV-M的传病率,BBTV-M对BBTV-S有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香蕉束顶病毒株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广东香蕉束顶病株症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8个产区分别随机采集11~15个标样共111个分离物,接种在香蕉苗上,其后又从8个产区的分离物中各选取1个代表分离物用于进行各项研究。寄主范围试验结果,这8个代表分离物可分为能侵染粉蕉的NSP株系(以广州天河分离物为代表的7个分离物)和不能侵染粉蕉的NS株系(高州代表分离物)。用Eco RI对8个毒源地的111个分离物DNA组分1进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高州分离物共15个和信宜分离物14个中的9个都可以被酶切,应属NS株系;而其余6个毒源地的所有分离物及信宜分离物中的另外5个都不能被酶切,应属NSP株系。在病害潜育期方面,2个株系在大蕉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香蕉4个品种上,2株系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其中有些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病毒增殖、运转速度及病毒达到高浓度所需的时间上,2个株系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是香蕉(AAA基因型)和大蕉(AAB基因型)上最重要的病原物之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广泛分布。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香蕉中不同基因型内源条斑病毒(endogenous Banana streak virus,eBSV)的激活及其机制,根据eBSOLV-GD(endogenous Banana streak OL virus Guangdong)的结构设计引物,采用内源条斑病毒基因型分析方法及RT-PCR检测法对其基因型、表达和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含A基因组的香蕉不含eBSOLV-GD;含B基因组的香蕉均含eBSOLV-GD。在所检测的含B基因组的香蕉中eBSOLV-GD可分为6种基因型,部分为感染型的eBSOLV-GD。粉蕉和大蕉中eBSOLV-GD的片段Ⅱ和Ⅲ能表达,eBSOLV-GD经组织培养后可激活产生BSOLV-GD,引起香蕉发病,发病率为8.6%~18.0%,表明发病率的高低与香蕉的基因型有关,与eBSV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香蕉束顶病毒海口分离物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口香蕉束顶病株的幼嫩假茎和叶片总DNA为模板,通过反向PCR法克隆了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海口分离物(命名为BBTV-HaiKou)的6个DNA组分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DNA1~6序列全长分别为1106、1040、1058、1040、1013和1082nt。各组分非编码区各包含一个茎环共同区和一个主要共同区,同源性分别为91.55%和88.45%。各组分编码区均编码一个开放可读框(ORF),其中DNA1 ORF内部还有一个小的ORF。序列分析表明,BBTV-HaiKou分离物与其它分离物间的DNA1最为保守,DNA2变异最大。DNA1组分核苷酸序列与亚洲组、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及ABTV (Abacá bunchy top virus)分离物同源性分别为93.1%~99.1%,89.6%~90.7%和76.2%~77.4%,相应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BBTV和ABTV中分别为93.4%~100%和85.7%。根据Karan等的分类方法,确定BBTV-HaiKou分离物属于亚洲组成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抗病品种宜香2292(Oryzas ativa L. ssp. indica cv. Yixiang 2292)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和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virus,RDV)胁迫下水稻内源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受RDV侵染后,病株体内GA3含量显著低于健株,在显症后的第1d和第10d最为明显,分别较健株低6.28和5.92倍;IAA含量呈现波动变化,但病株体内的IAA含量始终较健株低,在显症后的10d最为明显,比健株低3.58倍;与GA3和IAA相反,病株体内ABA的含量始终高于健株,显症后的第1d和第13d最为明显,分别较健株高2.29和2.84倍。Real-time PCR定量检测了植物内源激素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GA3代谢相关的氧化还原酶基因表现为下调,而IAA和ABA代谢相关的Cullin-1和P-glycoprotein1基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水稻矮缩病的症状表现可能与病株体内的植物内源激素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一步PCR法同时检测香蕉束顶病毒和香蕉花叶心腐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CTAB方法同时提取BBTV和CMV侵染的香蕉叶片的总核酸,然后同时加入BBTV和CMV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来检测BBTV和CMV。结果显示,虽然BBTV和CMV属于不同核酸性质的病毒,但可以通过一步RT—PCR的方法同时被检测出来,为实际检测香蕉组培苗中的这2种最主要的病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香蕉束顶病毒DNA组分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基因组中至少含有6个DNA组分,栽们实验室已经对BBTV广东2个株系(NS和NSP)基因组中的DNA分组1、3、6进行了测序和报道。现又对NS和NSP的DNA组分2分别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水培20 d的苗期向日葵进行浓度为0、50、100 mmol·L-1以及时间为10、20、30 h的盐胁迫处理,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各组向日葵的根部、茎秆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向日葵根、茎、叶中四种激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IAA,ABA和ZR三种激素总体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盐浓度越大,植物激素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越大,变化速度也越快。GA没有显著变化且波动在±2.0 ng·g-1范围内。而根、茎、叶中IAA/ABA,GA/ABA,(ZR+IAA+GA)/ABA的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了盐胁迫对生长的抑制。盐胁迫下向日葵叶片和茎秆中这几种激素的变化更为明显,而根部的变化则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香蕉束顶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香蕉束顶病毒(BBTV)的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了检测香蕉束顶病的间接ELISA方法,其检测香蕉病组织汁液的最大稀释度为1:1280,健康香蕉组织汁液无非特异性反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采自广东、广西9个市(县)的香蕉产区的80个大田香蕉束顶病样本和25个荫棚香蕉试管苗样本,其中大田样本BBTV的带毒率为76.5%,试管苗样本的带毒率为8.0%。香蕉束顶病株不同部位BBTV含量检测表  相似文献   

12.
BBTV两个株系DNA组分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在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寄主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的NSP株系和NS株系的代表分离物(广州天河分离物和高州分离物)的DNA组分1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代表分离物的DNA组分1全序列、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率分别为3.2%、3.1%和2.8%,从而进一步确证了可以用寄主范围来作上述2个株系的鉴定。此外,这2个株系的DNA组分1、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肖火根等报道的中国(广东)分离物、以及亚洲组和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S株系与肖火根等报道的中国(广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很密切;这2个株系与亚洲组各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小,而与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大,它们应属亚洲组。  相似文献   

13.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上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玉米病毒病害,也是我国玉米生产上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有效的手段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而抗病育种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对抗源的把握和对抗病性状的了解.课题组对国内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筛选,鉴定出唐山四平头血缘的玉米自交系普遍具有较高的抗性,进而以唐山四平头血缘的代表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开展抗性遗传研究,在微效多基因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检测出主基因的存在.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的玉米矮花叶病抗性存在什么样的生理生化过程?实验试图通过抗感材料接种病毒后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类型激素的平衡情况进一步探讨抗病机制,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trains CHA0 and Pf1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biocontrol efficacy against Banana bunchy top virus (BBTV) in banana (Musa spp.)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chitin under glass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Bioformulation of P. fluorescens strain CHA0 with chitin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banana bunchy top disease (BBTD) incidence in banana under glass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o disease control, the bioformulation increased the economic yiel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oxidative enzymes, peroxidase (PO), polyphenol oxidase (PPO),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pathogenesis-related (PR) proteins, chitinase, β-1,3-glucanase and phenolics were observed in CHA0 bioformulation amended with chitin-treated plants challenged with BBTV under glasshouse conditions. Indirect ELISA indicated the reduction in viral antigen concentration in P. fluorescens strain CHA0 with chitin-treated banana plants corresponding to reduced disease ratings.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induction of defence enzymes by P. fluorescens with chitin amendment reduced the BBTD incidence and increased bunch yield in banana.  相似文献   

15.
 病株经土霉素处理后,以浸根法易被植株吸收,并迅速地运转到植株各部位,4~5天内达到高峰期。土霉素被植株吸收后,在植株体内保存期20天以上。而且能被叶蝉吸收,在叶蝉体内达到高峰期一般需要7~8天。土霉素在叶蝉体内保存期约7天左右。土霉素被植株吸收后,随着植株体内抗生素量的增多或减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叶蝉的传病能力。土霉素被叶蝉吸收后,随着其吸收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叶蝉本身的传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对棉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蚜寄生选择、显微测量、解剖法及室内培养,研究了西瓜花叶病毒2号对棉蚜寄生甜瓜的趋向性、体长、胚胎数量、繁殖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嗜好感病的甜瓜;病株上棉蚜胚胎数目比健株多2~3个;病株上棉蚜的体长大于健康株;用Logistic曲线拟合,病株上棉蚜最大生物容纳量和瞬时增加速率大于健株;在寄主甜瓜接毒2周内,病株上棉蚜个体繁殖力大于健株,但接毒2周后,病株上棉蚜的繁殖力小于健株;病毒WMV-2对棉蚜种群结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放线菌618菌株发酵液防病应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华南地区稀有放线菌分类研究期间,从广州市郊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吸水链霉菌,菌株编号618。该菌株发酵液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引起广西柑、橙贮藏期果腐的指状青霉、白边青霉和短梗霉,以及引起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的欧文氏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试验表明:发酵液对灵香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等于或优于200ppm链霉素。对柑橙防腐保鲜效果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