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11,(10):63-63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很忌讳“家丑外扬”的,在商品经营中更是如此,“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卖瓜的不说瓜苦”,为的是提高销售额,厂商一般都是广泛宣扬自己的产品,“质量第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重庆一家面店的老板利用废旧镜子,写上“卖小面.照脸面”广告词.放置在店堂外.吸引顾客“照脸面”,面店生意越来越好。年过半百的老板称.镜面上的“卖小面.照脸面”有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技术》2009,(8):18-18
1.巧包苹果利润更多。去纸箱厂定做带提把的小纸盒,每盒装2.5千克苹果。由于纸盒设计新颖,提携方便,人们纷纷购买,而且所得利润比散卖还多。2.自己动手生意好做。饭店让“顾客自己动手做”,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能满足某些特殊顾客的好奇心理。山西有一家“自己动手做”面包店,每位顾客只要交10元钱,就可以参加“吃着玩”的游戏,面包师把原料调配后发给顾客,  相似文献   

4.
小菜场有两家卖干海带的,都是按把卖。左边一家的标签上写着:“海带.每把1元。”右边一家写的是:“整海带,1.2元一把;边块海带,0.8元一把。“从外表看,左边那家的海带跟右边的差不多,还便宜,于是人们多买左边那家的。可没多久,左边那家的生意渐渐不行了.右边的却好了起来。顾客暗中相互转告:左边那家的海带面子光.里边却包着碎片,这不是蒙人吗?还不如买右边1.2元一把的,全是整张的海带.两毛钱贵得明白。也有不图看相、求实惠的.就选0.8元一把的买。  相似文献   

5.
有家饭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饭店老板介绍说,来吃饭的多是“回头客”.他们之所以不怕路远,不嫌拥挤到这里就餐.图的就是饭店富有人情味,善于“听口音炒菜”,从而把生意做活了。如烧鳊鱼。对山东口音的顾客,厨师会留意在汤汁中多放一点辣椒干;对苏杭口音的顾客,则会考虑到他们偏好甜、咸、酸。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就是说,卖瓜的决不会说瓜苦,做生意的决不会说自家商品差。然而,纵观当今商业舞台,不少精明的企业家和商品经营者却反其道而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1,(11):22
天热了,马上就是西瓜的季节了。见过街边摊贩、超市卖瓜,有没有见过"微博卖瓜"呢?最近,微博上的热门词莫过于"西瓜"了。都说古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今的王婆卖瓜不动口只敲键盘,还流行只有140字。  相似文献   

8.
小李开店有奇招店主小李在小店林立、竞争激烈的小镇上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开始,她采取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比如10盒1包的火柴,别人都卖0.5元,而她却再送上1盒。小李解释说:“我这里进货便宜”。顾客一比较果真如此,结果顾客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创意也赚钱     
漳州的小贩把鸡蛋的蛋黄蛋清分开卖,受到顾客欢迎。一样东西“分开卖”能赚钱,几样东西“合着卖”也一样能赚到原来赚不到的钱。市场上曾有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业》2011,(11):22-22
天热了,马上就是西瓜的季节了。见过街边摊贩、超市卖瓜,有没有见过"微博卖瓜"呢?最近,微博上的热门词莫过于"西瓜"了。都说古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今的王婆卖瓜不动口只敲键盘,还流行只有140字。  相似文献   

11.
张纪增 《油气储运》2007,26(5):29-29
“真没想到,昔日的荒岭地,今日盛产出脆甜的白莲藕,我一个(667平方米)池子能收3000多千克藕,卖1.5万元不成问题”。正在扒藕的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南松林村农民魏彪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2.
《水治传》第五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卖水果为生的都哥生意不成反逼王婆的毒打,便想借武大郎之手报复,他欲告诉大郎由于王婆拉皮条,才使其妻潘金莲与西l’]庆勾搭成奸这一股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邓哥一次路遇卖炊饼的武大郎,便有意激怒他,一见面即对大郎说:‘“这几时不见你,你怎么吃得肥了!”武大郎摸不着头脑,只好说:“我只是这般模样,有甚么吃得肥处?”郑哥接着讥讽道:“我前日要条些麦秤,一地里没朵处,人都道你屋里有。”武大郎依然没有反应过来,回答道:‘’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麦种?”郑哥见其一步步落人…  相似文献   

13.
张正友 《农家致富》2009,(14):22-22
一位在菜场卖蔬菜的妇女.经常碰到顾客询问:“这辣椒辣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辣或者不辣没有一个量的标准.完全是看个人口味。如果回答辣.也许买辣椒的是个怕辣的,立马走人:说不辣。也许买辣椒的人喜欢吃辣,生意还是做不成。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摊主会把辣椒分成两堆.辣的和不辣的,让顾客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14.
新粮下来了.仓上陈粮得卖,腾出地方好装新粮,秋收前.农民都有这种想法。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凤城市宝山镇个体粮商.抓住机遇.起早贪黑走东家串西家,边脱粒边购销玉米,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同时,他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人们说:“要想富,开小铺。”河北一个仅有2000多人口的村里.近年先后冒出19家小卖部。僧多粥少,每一家小铺除在经营品种上尽量齐全.对待顾客的态度热情外,都在店外写上启事:“烟、酒、茶大降价。”位于村中心的阎秀丽不这样。她把电视机搬到外面.租来VCD影碟,每晚在露天场地放“大片”。每天来看录像的平坶都在300人以上,看录像者边看边买些烟、糖、瓜子和其他零食.阎秀丽的销售额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11,(11):10-10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马铃薯等农产品销售难问题,10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商务部已多次启动"滞销救助机制",但"卖难"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还是对接市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订单农业”,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陕西同兴村种植大棚西瓜鼓起农民钱袋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陕西户县蒋村镇同兴村几位瓜农在村口的马路边卖自种的大棚西瓜,新鲜、甜脆的西瓜让路人纷纷停车休憩、感受西瓜魅力.  相似文献   

18.
3天卖出1万份,博览会上传美名 “我要买30份!”“我买50份!”“爸爸,这蛋仔真好吃,我还要10份。”广州国际特色食品博览会上,“圆圆蛋仔”的展厅前品尝蛋仔的顾客排成长龙。许多顾客吃完后还20份、30份地买回带给家人吃。金黄色的“圆圆蛋仔”散发出奶香,螺旋纹式的酥皮松化香酥层层分明,酥皮外层香酥扑鼻,现场烤卖,香味四溢。  相似文献   

19.
一件商品能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与商品自身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能否找准卖点关系密切。现在的人们已经走出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人们消费、购物已不单纯是从实用这个角度出发,往往考虑心理需要、情感需求。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才能让顾客在你的叫卖声中自觉“掏腰包”。  相似文献   

20.
“菜市场的西葫芦要一块二一斤,这里的竟然只卖八毛钱。”在历山路某超市张女士拿着刚买的一包蔬菜,与其他顾客分享买菜省钱窍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