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北平原是华北平原内位于黄河以北的地区,土壤主要类型为褐土和潮土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河北平原土壤重金属污染逐渐得到环境工作者的关注。在参考国内有关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前提下,河北平原重金属污染的概况及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分布影响的相关因素建议从土壤镉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并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2.
3.
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近年来土壤镉污染及植物修复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壤镉的背景值、污染物的来源和我国农业土壤镉污染现况,阐述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机理、种质资源及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究CSBC-PGPR-黑麦草联合修复体系对Cd污染黄壤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椰壳生物炭(coconut Shell Biochar,CSBC)耦合植物促生菌—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YXL1制备4种不同的生物炭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考察CSBC-PGPR-黑麦草联合修复体系修复前后黑麦草生物量、黑麦草中Cd富集量、土壤中Cd赋存形态及其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等。【结果】相较于CK对照组,CSBCB(CSBC+YXL1)施用后黑麦草生物量最大增幅74.20%、有效态Cd最大增幅15.25%、黑麦草富集Cd最大增幅为434.90%;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提升,pH、全氮、有效磷最大提高了0.50个单位、0.48 g/kg和7.61 mg/kg;土壤脱氢酶、土壤脲酶、土壤酸性磷酸酶以及蔗糖酶活性较空白处理活性显著提高,最高分别提高了62.55%、70.05%、27.49%和73.57%。【结论】运用CSBC-PGPR-黑麦草联合修复体系强化黑麦草对Cd富集能力,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苎麻对镉污染土壤功能修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湖南安化矿区的镉污染土壤种植苎麻前后土壤的微生物活菌量、有机质、pH值和镉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镉污染土壤种植苎麻后,土壤微生物活菌量明显增加,土壤细菌活菌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为1.33倍,土壤真菌增加幅度最大的达2.42倍;土壤的酸碱度变化受苎麻品种与季别的影响;镉污染土壤种植苎麻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土壤中镉含量,起到修复土壤镉污染的作用。同时,可收获苎麻原麻912.0~3 450.0 kg/hm2,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生物改良剂在修复水稻镉污染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早稻品种株优819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其修复水稻镉污染能力和促生能力进行评价。共设置2个试验点,每个试点3个试验组,分别为常规施肥组、常规施肥+生石灰1 200 kg/hm2组、常规施肥+生物改良剂600 kg/hm2组,测定各组中水稻的株高、茎粗、叶宽、根粗、主根长、单株次生根数量、各小区单收单打测产、稻米中的镉含量和秸秆中的镉含量,对比各试验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改良剂后,水稻的株高、茎粗、叶宽、主根长、根粗和单株次生根数量相比常规施肥+生石灰1 200 kg/hm2组和常规施肥组均有显著提升。在产量上,相比常规施肥+生石灰1 200 kg/hm2组和常规施肥组,施用生物改良剂后分别增加了6.33%~7.59%和7.71%~7.81%。同时,施用生物改良剂还能有效降低水稻植株和稻米中的镉含量,相比于常规施肥+生石灰1 200 kg/hm2组和常规施肥组,稻米中的镉含量分别下降30.43%~36.00%,水稻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CBC)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向酸性低镉土壤、中性高镉土壤和碱性高镉土壤中分别添加0、0.5%、1.0%和3.0%(W/W)的CBC时,土壤pH、全镉含量、有效态镉含量、黑麦草根和茎叶的生物量以及其中的全镉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施用CBC可以提高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随着CBC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降低,当施加量至3.0%时达到显著水平。CBC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镉活性,其钝化效果与土壤污染程度、酸碱性密切相关。随着CBC施加量的增加,黑麦草根和茎叶中镉含量降低,尤其植物地上部分降低效果明显,也证明了CBC对土壤中镉具有钝化作用;黑麦草的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随CBC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施用CBC能够减弱土壤中的镉向植株体内的迁移,从而达到缓解镉毒害的作用。[结论]CBC可以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尤其是在污染程度严重的酸性土壤中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攸县“镉大米”事件后,湖南省镉污染长期积累的环境、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湖南省目前镉污染土壤情况的现状,分析了湖南省镉污染土壤严重的原因,提出了符合湖南省镉污染治理实情的建议,为湖南省的镉污染土壤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DTPA为提取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和镉,多次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对比试验表明,其方法可靠,精密度和允许偏差都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DTPA为提取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和镉,多次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对比试验表明,其方法可靠,精密度和允许偏差都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油菜对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对"秦油8号"(Brassica rlapus L."Qinyou No.8")在不同水平Cd污染下的耐性以及富集指标进行测定,并施加不同水平螯合剂对油菜的修复效果进行强化.结果表明,低水平Cd处理对油菜的株高、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等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高水平Cd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在土壤Cd添加量为80mg/kg时,油菜的株高、干质量、叶绿素总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0.5%、43.5%和64.3%.油菜体内脯氨酸含量与Cd添加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比对照升高了23倍,表现出一定的耐性.油菜体内Cd积累规律为根部大于地上部.各部位含Cd量以及每盆油菜吸收Cd总量都随土壤Cd添加量的增加而递增,在土壤Cd添加量为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此后则会下降.施加3种水平螯合剂均提高了油菜对Cd的吸收,但高水平的螫合剂处理却导致油菜死亡.相比之下,中等水平螯合剂处理下,油菜对Cd的吸收效率较高.可见,秦油8号具有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镉污染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Cd污染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0.6 mg/kg)使硝态氮含量增加,当Cd浓度为1.0~70 mg/kg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降低;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反而加强了Cd对硝态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土壤中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目前的土壤镉污染的问题,总结了土壤中镉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和植物体产生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土壤镉污染的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污染对紫茉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紫茉莉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逐渐上升,其中全氮和全磷上升趋势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则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生物量氮下降趋势显著。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除了多酚氧化酶活性上升外,其余5种酶活性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脱氨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天冬酰胺酶下降趋势显著。由此可知,镉污染对紫茉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环境生态问题 ,在对国土整治方略和生态重建的理论与观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形势下黄土高原开发整治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东莞某工业镇农用地土壤、农产品镉(Cd)污染特征,以期有效防治 Cd污染。【方法】
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菜地、果园、林地、荒地)123 个表层土壤样品及 27 个农产品(叶菜类、茄果类、水果类),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农产品可食部分的 Cd 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指
数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土壤 Cd 的平均含量为 0.36 mg/kg(0.02~1.52 mg/kg),有 91.06% 的样点
土壤 Cd 含量高于广东省自然背景值(0.056 mg/kg);48.78% 的样点 Cd 含量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筛选值(0.3 mg/kg,pH>7.5 时为 0.6 mg/kg,GB 15618-2018);农产品中 Cd 含量平均值(0.013 mg/kg)低于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蔬菜 Cd 含量限值(0.05 mg/kg),但有部分蔬菜超标,超标达 11.11%;不同利用方式
土壤 Cd 含量、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大小均为:菜地 > 林地 > 果园 > 荒地,且菜地
与其他 3 种利用方式差异显著。【结论】研究区域土壤 Cd 含量呈明显的累积现象,48.78% 的土壤存在污染风险;
农产品中 Cd 含量对人群存在健康风险;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 Cd 的累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菜地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蒜种为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鲁蒜王(VF684)1号,选取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健壮无损伤的蒜瓣为试材。供试土壤为青岛市郊农田0-20cm表层土壤。该土壤远离公路和居民区,属于该地特有的砂质壤土,土壤污染较轻,其pH值6.56,有机质含量25.35g/kg,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91.56、24.20、42.10mg/kg,重金属全镉、全铅含量分别为0.21、45.83mg/kg。采集土壤风干后过3mm尼龙筛,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