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事业是为防御自然灾害,为开发、利用、管理、保护水资源提供重要信息的前期性工作和基础性事业.开展水生态监测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水文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水生态信息的主要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水文部门水生态监测的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对研究区域15个断面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确定各指标层权重和计算方法,构建苏南农业社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和各准则层得分对研究区域河网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评价结果显示53.3%监测断面处于"亚健康",46.7%为"不健康"状态。各监测断面水体理化指标得分表明研究区域水生态环境健康程度受其影响较大,水利水文指标影响较小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匮乏,导致水生态极其脆弱,乌鲁木齐市作为主要人口聚集区自然成为监测重点.本文以乌鲁木齐河水质检测和评价工程为实例,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步骤及对乌鲁木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针对检测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最初的农田一般仅依靠自然河水和雨水进行灌溉,而后由兴修的水利工程进行灌溉,农水建设发展到今天开始重视环境水生态.传统农田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形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用水需求,而且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本文主要分析农田水利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概述了传统农业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提出北运河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评估方法,采用2007年相关调查统计资料,对北运河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得出2007年北运河水生态系统服务平均总价值41.08亿元,其中,直接服务价值占24.03%,间接服务价值占75.97%,为当地政府在北运河水生态方面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城市,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水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人类和自然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水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涉及的内容较广;普通的理论方法难以定量地描述影响水生态系统变迁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影响程度。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以时间序列的人口密度、人均用水量、废水排放量等8个指标的水生态系统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指标数据的主成分,定量描述水生态系统受影响因素的实际程度,并评价各年水生态系统的优劣。将指标体系和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东营市鉴定水生态系统影响因素和水生态优劣的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市的水生态系统呈现逐年恶化趋势,对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指标有5个,次要影响指标有2个;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关部门制定水生态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用水的大户,农业节水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十分重要,在国际粮食供求趋紧的背景下.提高农业水分生产力是农业节水的关键.应用农业标准产量概念,建立农业水分生产率评价方法,以行政分区为分析单元,研究山西省农业水分生产率与灌溉强度、灌溉广度以及复种指教之间的关系,评价区域农业水分生产率状态,分析了不同区域水分生产率及单位标准产量高低的原因,为山西省水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典型性湿地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水生态监测系统建设水平和基础资料缺乏,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更侧重于水行政部门和研究者的主观期望,对调水和补水指导性不强。从湿地水生态系统功能入手,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年均补水量在内的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以具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湿地水生态演变状况为例,对海河流域各重要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储水量和补水量分别为7.29108m3和7.35108m3/y,为湿地管理部门制定流域区内和流域间的水资源配置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深圳观澜河清湖段生态修复工程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地区观澜河清湖段水生生物与河岸带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水体属于劣V类水质;浮游植物有16个属18个种,优势种为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种蓝藻门的泽丝藻和硅藻门的星杆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2.19;浮游动物仅检到北碚中剑水蚤、微型裸腹溞、旋轮虫,总丰度不超过0.01 ind./L;底栖动物仅有耐污种水丝蚓,种群密度为3600 ind./ m2;河岸植被群落以禾本科为主,乔、灌木、水生植被稀少。为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出如下对策:按照适宜水生动植物生存的水环境因子制定水净化目标,采取相应净化措施;按照适于底栖生物或其他生物附着的栖息地环境修复河床或护岸;以营造多样化栖息地为目的修复天然弯曲河流形态,并构建急流区、滞水区;人工种植水生植物重建生态系统食物链。本文还提出指示生物法以监测修复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水生态状况调查、水生态修复措施选择与工程实施过程生物监测可为水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可操作性途径和范式。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情况,利用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重庆市2000—2014年水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运用GRNN模型预测了2015—2018年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0.093 2亿hm~2增长到0.143 5亿hm~2。水资源承载力受降水量的影响,整体波动较大。水生态压力指数介于0.115 6~0.235 9之间,远小于1,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大。2城乡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有差异:农村总水生态足迹大于城市,但人均水生态足迹小于城市。农村总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均大于城市。城市水生态压力指数大于农村,但二者都小于1,说明城市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但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也大。3预计2015—2018年重庆市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总体上都呈上升态势,城市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386 64 hm~2增长到0.409 62 hm~2,增长了6%。农村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276 50 hm~2增长到0.336 57 hm~2,增长了22%。城乡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水生态足迹增长将威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充分考虑重庆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布局,可促进重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