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山东潍坊地区以包涵体肝炎为病变特征的发病蛋鸡中采集病料,通过接种7日龄SPF鸡胚分离到1株病毒,经PCR检测、测序分析、进化树分析和血清中和试验鉴定,确定为血清8b型禽腺病毒。将该病毒通过肌肉注射接种14日龄SPF鸡,结果仅部分试验鸡出现肝脏轻微坏死变性,这与临床中发病鸡肝脏明显坏死甚至破裂并不相符,分析可能与饲养条件、管理水平、鸡的品种和日龄、药物使用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集北京市平谷某鸡场病鸡肝组织,经研磨后接种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禽腺病毒。经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进化树分析和病毒中和试验确定该毒株为禽腺病毒4型。动物回归试验复制出相同的临床症状,在电镜下观察到病鸡肝细胞中有典型的腺病毒粒子。综合上述结果确诊病鸡感染了禽腺病毒4型。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禽腺病毒毒株,将临床疑似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病例的肝组织,通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PCR方法对分离产物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的序列在NCBI网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可分离出病毒,用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序列与禽腺病毒SD1-15分离株序列同源性99%,说明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相似文献   

4.
自2015年以来,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地区暴发并造成大量肉鸡死亡,从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7年从江苏省某发病鸡场的患鸡肝组织中分离获得了1株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4, FAdV-4),将其命名为JS株。Hexon基因同源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株为我国近期流行株。为了验证该病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将10~(6.0)TCID_(50)的病毒用肌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感染3周龄SPF鸡,连续观察14 d。结果发现:肌注组鸡在攻毒后24 h有精神沉郁的症状,在攻毒后第2~3天大批量死亡,死亡率达90%;而口服组鸡一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精神症状且死亡率为0。病死鸡剖检可见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发黄、肾脏肿大出血、脾肿大等明显病变;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鸡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均有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对鸡有较强致病性的FAdV-4毒株,为有效防控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5份不同来源的临床上疑似禽腺病毒感染鸡组织处理后接种6~7日胚龄SPF鸡胚,经过LMH细胞传代,通过血凝性检测和PCR方法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血凝性检测表明分离物不能凝集鸡红细胞,对Hexon和52K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到5株病毒为Ⅰ群4型禽腺病毒(FAdV-4)。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5个病毒株均能致40日龄SPF鸡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并表现与FAdV-4感染临床发病相似的症状。研究结果为探究国内FAdV-4分子流行与毒力演变以及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将从临床采集的发病鸡组织处理后经绒毛尿囊膜接种7日胚龄SPF鸡胚,通过PCR方法对鸡胚培养物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到4株Ⅰ群禽腺病毒。结合免疫学试验、病理学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毒进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均能致鸡死亡并表现出临床症状。使用针对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分离株均属于基因C型血清4型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了构建能够同时防控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HS)和包涵体肝炎(IBH)的新型疫苗,本研究利用禽腺病毒4型(FAdV-4)中国流行株CH/HNJZ/2015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禽腺病毒8b型(FAdV-8b)中国流行株的全长Fiber基因插入至FAdV-4基因组中1 966 bp自然缺失区,构建感染性克隆并拯救出重组病毒rHNJZ-Fiber/FAdV8b,利用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重组病毒rHNJZ-Fiber/FAdV8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FAdV-8b的Fiber基因得以准确插入,Fiber蛋白正确并稳定表达,重组病毒rHNJZ-Fiber/FAdV8b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细胞中具有与亲本毒株相似的高滴度生长特性和复制动态。本研究构建的表达FAdV-8b中国流行株Fiber基因的重组FAdV-4将为同时研发HHS和IBH的有效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的毒株进行分离,试验采用病毒分离、DNA提取、PCR鉴定、Hexon基因序列分析、病毒毒价测定、病毒形态学观察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青岛地区疑似心包积水及包涵体肝炎病鸡的肝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提取的DNA经PCR鉴定为阳性;该分离毒株序列与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4型序列同源性为97.7%,病毒毒价为1×10~8TCID_(50)/0.1 mL;病毒形态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的粒子结构;在动物回归试验中,病死肉鸡心包有积液,发病鸡肝脏的中央静脉广泛淤血,肝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可见嗜碱性包涵体。说明该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毒株。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临床上疑似禽腺病毒感染鸡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对病鸡肝组织研磨液接种鸡胚、电镜观察、PCR及序列鉴定,分离出一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JH。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肌肉接种1 000 EID_(50)病毒量对3周龄SPF鸡的致死率高达90%;病死鸡剖解可见典型的心包积液与包涵体肝炎,肝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典型的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这一高致病性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报道,为探究国内禽腺病毒分子流行与毒力演变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禽腺病毒血清4型吉林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地区送检的疑似禽腺病毒感染样品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得到61个I型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对hexon基因进行的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414,1 786,1 670bp的基因片段。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吉林地区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基因型由B型变化为C型,血清型4型。根据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获得的3个分离株与禽腺病毒4型标准毒株ON1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了99.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云南省家禽及野鸟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4,FAdV-4)流行情况、Hexon基因差异性及致病性,为研究FAdV-4流行及Hexon基因对病毒毒力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大理州、红河州、玉溪市等家禽养殖密集区采集疑似感染FAdV-4家禽肝脏组织样品158份,候鸟迁徙地采集野鸟新鲜粪便310份,采用PCR技术检测FAdV-4核酸,对获得的代表性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毒株进行致病性及Hexo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家禽肝脏组织样品中检出FAdV-4核酸阳性样品19份,阳性率为12.03%(19/158);黑颈鹤粪便样品中检出核酸阳性样品1份,阳性率为0.3%(1/310)。从FAdV-4核酸阳性样品中分离到7株FAdV-4,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FAdV-4云南分离株均能致鸡胚发育不良,引起4周龄肉鸡发生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6.17~10―4.32/mL。7株分离株均聚类于FAdV-C亚群,Hexon蛋白与国内FAdV-4高致病性毒株具有相同的188R、193R、195Q特征。分离株感染SPF鸡后,临床症状明显,具有高致病性且高致死率,肝细胞病变明显。【结论】研究初步掌握了云南FAdV-4的流行情况,首次在黑颈鹤粪便中检测到FAdV-4病原核酸,分离获得7株FAdV-4,部分毒株Hexon蛋白存在氨基酸突变。  相似文献   

12.
从陕西渭南蛋鸡场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例中分离鉴定病原,并研究其致病性与分子特征,为防控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提供参考。采集并处理临床样品,通过SPF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传代分离病毒,测定分离毒株的血凝性和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进行攻毒试验、组织病理观察和病毒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检测,测定hexon基因序列并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毒传至第5代后鸡胚死亡出现规律性,鸡胚不同部位病毒分布检测发现肝脏、卵黄囊、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中有病毒分布,将获得的病毒命名为SX17株。血凝性测定结果表明,SX17株对鸡、鸭、鹅红细胞均无血凝特性;测得ELD50为10-3.54/0.1mL;攻毒2d后试验鸡陆续出现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脏、脾脏、心脏和肾脏均有典型变化;攻毒死亡鸡只肝脏、肠道、心包积液和肾脏中有病毒分布,在肌肉、粪便、心肌、肺脏和气管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hexon基因序列比对提示SX17株为FAdV-4型流行毒株。结果表明,鸡胚分离血清4型禽腺病毒可收获肝脏、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临床病例样品采集以肝脏、肠道、心包积液和肾脏为佳,分离到的SX17株为致病性较强的FAdV-4型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广西分离株(FAdV-4-GX2018-005)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将FAdV-4-GX2018-005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后,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利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利用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并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利用ELISA和IFA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成功获得3株单克隆细胞株3A3、13A11和4D5。3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能与FAdV-4产生特异性反应,与其他血清型禽腺病毒(FAdV-1、FAdV-2、FAdV-3、FAdV-5、FAdV-6、FAdV-7、FAdV-8a、FAdV-8b、FAdV-9、FAdV-10和FAdV-11)不发生反应。本研究成功制备FAdV-4广西分离株单克隆抗体,为FAdV-4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hepatitis syndrome,HHS)和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stis,IBH)疾病的防控能力,研制有效防控Ⅰ群禽腺病毒(FAdV)疫苗。本研究将实验室分离鉴定的FAdV-4 SN2016株和FAdV-8标准毒株,采用鸡胚增殖方式,优化最佳接种剂量、收获时间及甲醛的灭活条件,病毒抗原以3∶1比例混合,制备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检验疫苗性状、监测免疫后雏鸡的抗体水平及对其免疫保护效果。病毒采用卵黄囊接种,尿囊液中病毒粒子含量分别达到4.6×10~8和7.8×10~7拷贝/mL;灭活条件为终浓度1.5‰的甲醛灭活24 h;制备的疫苗为油包水剂型,物理性状稳定,无菌检测合格,4℃保存期可达12个月;雏鸡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免疫后3~4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第6周依然维持较高水平,制备的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可以有效抵抗单病毒和双病毒的攻击。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FAdV-4 SN2016和FAdV-8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性状稳定、保存期长,免疫效果好,能有效抵抗病毒攻击,为HHS和IBH疫病的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某鸭场发生以心包积液-肝炎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并造成死亡。为探究其发病原因,对病料进行临床剖检、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以及动物回归等试验,结果显示:剖检均可见心包大量淡黄色或透明积液,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出血;细菌分离呈阴性;PCR检测显示血清4型禽腺病毒为阳性;动物回归试验与临床病例一致。确定引起山东省鸭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病原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16.
近期从山东省许多地区爆发的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病变特征的发病鸡中分离到10株病毒,经PCR检测和血清型鉴定,确定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SPF鸡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到的病毒能完全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鸡相同的症状与病变。用该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制作的抗体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于2009年由患急性呼吸道疾病牛的鼻拭子中分离获得一株病毒,经形态特征、血清学试验及PCR鉴定表明,该病毒与牛腺病毒3型(BAV-3)相似。对其E2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BAV1型、3型、4型及人、绵羊、鼠等其它种属来源的腺病毒E2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BAV-3的同源性为95.5%。经MEGA4软件分析,分离株与BAV-3验证值为100,表明其为BAV-3,并命名为BAV-3HLJ0955株。对该分离株热敏感试验表明,BAV-3 HLJ0955在56℃ 30min可被完全灭活,属于BAV第一群。这是国内首次分离获得BAV-3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Ⅰ群禽腺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鸡群的感染状况,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采集自山东、河北等鸡场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病鸡的肝脏样品,通过病毒分离、PCR、动物回归试验等进行分离鉴定,最终鉴定出1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FAd VⅠ)Hexo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分离的11个毒株测序,并与其他血清型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11株FAd V同源性高达99.7%以上,与FAd V-4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8.3%~99.7%之间,与FAd V-10血清型序列同源性较近,为97.2%,而与FAd V-5、FAd V-8血清型同源性较低,仅在66.4%~87.2%之间。研究结果为FAd V的防控和新疫苗研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在广东省某鸭场分离到1株鸭Ⅱ型腺病毒,该毒株为中国首例鸭Ⅱ型腺病毒。该分离株能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内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15日龄鸭接种该病毒后呈现出典型的腺病毒感染症状和病理变化,动物回归实验发现攻毒鸭出现明显的包涵体肝炎症状,表现为心脏和肝脏出血肿大,肝脏出现坏死灶。  相似文献   

20.
为给I型犬腺病毒(CAV-I)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材料,采集疑似犬传染性肝炎患犬粪便,用PCR方法进行CAV-I核酸检测,并运用犬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PCR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检测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状态。结果显示:患犬粪便样品PCR检测为CAV-I核酸阳性,病料接种MDCK细胞培养24 h后出现明显的"葡萄串样"细胞病变效应(CPE);培养物血清学鉴定为CAV抗原阳性,不同代次病毒培养物均为CAV-I核酸强阳性;第9代病毒核酸序列与Gen Bank中CAV-I毒株核苷酸相似性在99.0%以上,与CAV-Ⅱ相似性仅为65.3%;该病毒与CAV-I毒株处于同一遗传分支;病毒接种MDCK后8 h内均无抗原检出,12 h后细胞核中分布大量的CAV抗原,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葡萄串样"病变,抗原在细胞中呈弥散分布。上述结果表明,分离到的毒株为CAV-I,命名为CAV-ZY1807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