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阐明Ⅰ群禽腺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鸡群的感染状况,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采集自山东、河北等鸡场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病鸡的肝脏样品,通过病毒分离、PCR、动物回归试验等进行分离鉴定,最终鉴定出1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FAd VⅠ)Hexo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分离的11个毒株测序,并与其他血清型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11株FAd V同源性高达99.7%以上,与FAd V-4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8.3%~99.7%之间,与FAd V-10血清型序列同源性较近,为97.2%,而与FAd V-5、FAd V-8血清型同源性较低,仅在66.4%~87.2%之间。研究结果为FAd V的防控和新疫苗研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2007~2017年从我国主要养殖区临床病料中分离的86株禽腺病毒(FAd V)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我国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FAd V-11、FAd V-4、FAd V-8b和FAd V-8a,常与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混合感染。蛋鸡流行的FAd V血清型主要为FAd V-4(88.9%),肉鸡主要为FAd V-11(47.6%),而危害最大的是FAd V-4引起的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在鸡LMH细胞上进行的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FAd V-4的高免阳性血清可中和其自身和FAd V-11,但不能中和FAd V-8a、FAd V-8b。提示,有必要研制FAd V-4、FAd V-8a和FAd V-8b三价灭活疫苗和FAd V亚单位通用疫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鸡群中I群禽腺病毒(FAd V-I)的流行现状,从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部分大规模养鸡场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PCR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从76份病料中分离到10株FAd V-I,分离率为13%;10株FAd V-I中,1株为血清4型,6株为血清8b型,1株为血清9型,2株为血清11型。结果表明,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均存在一定的FAd V-I流行,主要流行血清型已由4型转变为8b型,因此需要评估当前的4型灭活苗能否有效防控这些地区的FAd V-I流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Ⅰ亚群腺病毒在我国鸡群中的流行情况,以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分离等方法对全国养殖重点区域的鸡群跟踪监测。本实验室于2010年3月~2014年12月,从黑、吉、京、鲁、晋、豫、苏、沪、粤9省收集了355份疑似样品,其中阳性数为198份。检测结果显示:Ⅰ亚群腺病毒在我国鸡群中感染率非常高,且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4年间,由30%上升至70%;目前国内Ⅰ亚群腺病毒主要有两个血清型,临床表现包涵体肝炎的为FAd V-8a/b型,表现为心包积液综合征的为FAd V-4型。  相似文献   

5.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 V)2015年开始在我国鸡群中大规模流行,目前在鸭群中的检出也日益频繁。为了解山东省鸭群中FAd V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2019—2020年从山东省中西部8个地区21个鸭场,收集病死鸭组织样品237份,通过PCR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将阳性病料接种鸡肝癌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扩增其六邻体(Hexon)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和氨基酸位点突变分析;利用蚀斑试验和高通量测序纯化鸭源FAd V(命名为CHSD-2)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237份样品中,有68份检测为FAd 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8.69%;冬、夏季节FAd V阳性检出率较高。共分离到16株鸭源FAd V,全部为血清4型(FAd V-4);所有分离毒株与鸡源FAd V-4亲缘关系最近,与参考毒株的Hexon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9%,仅有个别氨基酸发生突变,分离毒株间的Hexon氨基酸同源性为98.6%~100%;纯化后分离毒株CHSD-2基因组全长43724bp,与鸡源FAd V-4参考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结果表明,FAd V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鸭群中分布较为广泛,与鸡群中流行的毒株相同,未发生大的变异,因此使用疫苗免疫依然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禽腺病毒血清4型吉林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地区送检的疑似禽腺病毒感染样品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得到61个I型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对hexon基因进行的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414,1 786,1 670bp的基因片段。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吉林地区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基因型由B型变化为C型,血清型4型。根据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获得的3个分离株与禽腺病毒4型标准毒株ON1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了99.1%。  相似文献   

7.
为证实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hepatitissyndrome,HHS)在贵州省的流行、病原遗传变异和基因分型情况,对贵州首个疑似HHS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基于Hexon基因进行病原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病例组织材料中PCR扩增获得约295 bp特异性Hexon基因片段;基于Hexon基因分型显示,本病例病原与国内外报道的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FAd V-4)同源性高达100%,与禽腺病毒Ⅰ群代表株CELO株(U46933)同源性达到64.5%;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Ad V-4贵州流行株与禽腺病毒Ⅰ群代表株CELO株和FAd V-4国内外流行株均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禽腺病毒Ⅱ群和禽腺病毒Ⅲ群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结果表明:本病例确为贵州省首次报道HHS病例,病原基因分型为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研究结果为贵州省HHS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鸡群中感染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进行分型与序列分析,以期明确Ⅰ群禽腺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和hexon基因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上FAdV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套式PCR技术扩增临床病料中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测序后获得了8株FAdV hexon基因片段。结果表明,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其中HM、SXFS、LQQD、HXGB、GSPL、DYQY和FP共7株属于FAdV-4型,而GS株属于FAdV-1型。7株FAdV-4型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9.9%~100%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提示这7株FAdV-4型流行毒株高度同源。FAdV-1型的GS与CELO株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2%,提示GS与CELO株亲缘关系较近。在鸡群中发现存在FAdV-1型和FAdV-4型Ⅰ群禽腺病毒,各血清型毒株之间高度同源,毒株遗传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山东泰安地区鸭腺病毒的发病情况,本研究选择2对针对Ⅰ亚群禽腺病毒(FAd V)的特异性引物,对养殖户送检的54份病死鸭病料及48份死胚进行PCR检测,对Ⅰ亚群FAd V阳性的样品进行克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病料中Ⅰ亚群FAd V阳性率为9.3%(5/54),未从鸭死胚中检测出Ⅰ亚群FAd V感染。序列比对显示,Ⅰ亚群FAd V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与两株血清4型FAd V参考株(中国,KU569296、KU981115)的同源性最高,为97.7%,本研究显示,该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鉴定Ⅰ亚群FAd V,该结果对Ⅰ亚群FAd V的检测和生产上流行血清型的鉴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能够同时防控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HS)和包涵体肝炎(IBH)的新型疫苗,本研究利用禽腺病毒4型(FAdV-4)中国流行株CH/HNJZ/2015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禽腺病毒8b型(FAdV-8b)中国流行株的全长Fiber基因插入至FAdV-4基因组中1 966 bp自然缺失区,构建感染性克隆并拯救出重组病毒rHNJZ-Fiber/FAdV8b,利用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重组病毒rHNJZ-Fiber/FAdV8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FAdV-8b的Fiber基因得以准确插入,Fiber蛋白正确并稳定表达,重组病毒rHNJZ-Fiber/FAdV8b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细胞中具有与亲本毒株相似的高滴度生长特性和复制动态。本研究构建的表达FAdV-8b中国流行株Fiber基因的重组FAdV-4将为同时研发HHS和IBH的有效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Ⅰ群禽腺病毒陕西分离株相关基因的特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了禽腺病毒陕西分离株SX17株的4个基因片段,即33K、Fiber-1、Fiber-2、pⅢa,将其分别克隆到pCold-SUMO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并将克隆得到的4个基因片段与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4个片段与Ⅰ群禽腺病毒4型同源性最高,33K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与91.5%~100%之间,Fiber-1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8.5%~100%与65.9%~100%之间,Fiber-2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8.1%~100%与99.3%~100%之间,pⅢa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8.6%~100%与98.5%~100%之间。由遗传进化树可知,这些基因在遗传关系上与血清4型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分析显示陕西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毒株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本试验对山东省两家疑似暴发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鸡场采集的病料(肝脏、脾脏)进行PCR鉴定,并将鉴定为FAdV的2份阳性病料提取病毒液,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和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TCID50测定、鸡胚致病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病毒hexon部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FAdV,2株分离株细胞传第1代即可观察到CPE,PCR均可扩增出大小为500bp的片段,且2株分离株细胞F5代TCID50分别为10-7.75/0.1mL和10-7.60/0.1mL,均对7日龄SPF鸡胚有强致病性;第1分离株和第2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攻毒死亡率分别为80%和15%。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分离株与FAdV-4株同源性最高(99.57%),第2分离株与FAdV-8b株同源性最高(99.18%)。这2株FAdV分离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与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所在的血清Ⅱ群及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所在的血清Ⅲ群禽腺病毒位于不同分支。第1分离株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命名为FAdV-SDC4株;第2分离株基因型为E型,血清型为8b型,命名为FAdV-SDE8b株。综上所述,FAdV-SDC4和FAdV-SDE8b株属于近几年国内流行毒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鸡群中禽腺病毒4型(FAd V-4)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利用纯化的FAd V-4中国流行株作为包被抗原,并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FAd V-4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FAd V-4抗原与抗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735%和4.373%,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利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对40份来自疑似FAd V-4感染病鸡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FAd V-4 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对我国河南、山东、安徽、山西和江苏等不同地区的676份鸡血清样品进行了FAd V-4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上述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FAd V-4感染,抗体阳性率在69.3%~89.1%。表明该方法为FAd V-4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A型禽腺病毒在家禽中的分布情况,从不同地区外表健康家禽中采集泄殖腔拭子,根据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Virus,CELOV)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了禽腺病毒(Fovl Adenoviruses,FAV)病毒基因组右未端ITR片段和ORF 8片段。结果表明:A型禽腺病毒在家禽中分布比较广泛,鸡群、鸭群和鹅群的阳性率分别为23.8%、51.7%和17.2%。ITR片段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禽腺病毒分离株与A型禽腺病毒CELOV、FAV-JS株在ITR片段具有很高同源性,而与FAV-9、火鸡腺病毒A型和鸭腺病毒A型的同源性较低。ORF8片段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分离株的ORF8的序列与CELOV、FAV-JS株的ORF8片段也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2株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山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毒株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本试验对山东省两家疑似暴发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鸡场采集的病料(肝脏、脾脏)进行PCR鉴定,并将鉴定为FAdV的2份阳性病料提取病毒液,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和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TCID50测定、鸡胚致病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病毒hexon部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FAdV,2株分离株细胞传第1代即可观察到CPE,PCR均可扩增出大小为500 bp的片段,且2株分离株细胞F5代TCID50分别为10-7.75/0.1 mL和10-7.60/0.1 mL,均对7日龄SPF鸡胚有强致病性;第1分离株和第2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攻毒死亡率分别为80%和15%。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分离株与FAdV-4株同源性最高(99.57%),第2分离株与FAdV-8b株同源性最高(99.18%)。这2株FAdV分离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与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所在的血清Ⅱ群及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所在的血清Ⅲ群禽腺病毒位于不同分支。第1分离株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命名为FAdV-SDC4株;第2分离株基因型为E型,血清型为8b型,命名为FAdV-SDE8b株。综上所述,FAdV-SDC4和FAdV-SDE8b株属于近几年国内流行毒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 HZBL-S1株遗传进化情况,试验对HZBL-S1株六邻体(Hexon)蛋白全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对其进行蛋白全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推导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ZBL-S1株与来自国内外的FAdV基因C型、血清型为4型的参考株的相似性较高,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8.2%~99.9%(98.5%~99.9%)。对Hexon蛋白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推导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HZBL-S1株与基因型为A、B、D、E型的参考株均处于进化树的不同分支,遗传距离相对较远;而与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的参考株均处于进化树的同一分支,遗传距离相对较近。说明HZBL-S1株与基因型为C型的参考株来自同一祖先,推测该病原有可能由国外经某种途径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快速监测鸡群中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扩增FAd V-4 AQ强毒株的fiber-2基因截短体(112 bp~1 440 bp),克隆至p ET-32a(+)载体中进行原核表达,以重组表达的Fiber-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快速检测FAd V-4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除FAd V-4外,与其它病原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血清最低稀释度为1∶12 800,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对FAd V-4临床感染的阳性血清检出率为100%,与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完全吻合。本研究建立的以Fiber-2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能够用于FAd V-4灭活疫苗免疫后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购自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Veterinary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CVCC)的4株禽腺病毒(FAdV-1 AV208、FAdV-4 AV211、FAdV-8 AV215、FAdV-11 AV218)的血清型。方法采用PCR的方法对4株FAdV hexon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性扩增、克隆与测序,并与GenBank上公布的FAdV各血清型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hexon基因片段核苷酸及其编码Hexon蛋白氨基酸亲源性分析结果表明,FAdV-1 AV208为禽腺病毒A血清1型;FAdV-4 AV211为禽腺病毒C中的血清4型;FAdV-8 AV215为禽腺病毒E中的血清8b型;FAdV-11 AV218为禽腺病毒C中的血清10型。结论FAdV-1 AV208、FAdV-4 AV211的血清型与CVCC标注一致;FAdV-8 AV215为FAdV-8b,相比CVCC该研究进一步细化了其血清型;而FAdV-11 AV218为FAdV-10,与CVCC标注的血清型不一致。该研究为今后正确使用CVCC标准毒株FAdV-8 AV215、FAdV-11 AV218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首先对血清8型禽腺病毒(FAd V-8)的纤突蛋白基因F进行了克隆并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后分别命名为p GEX-6P-1-F和pc DNA3.1-F。将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F转化BL21,经IPTG诱导,获得了FAd V-8 F蛋白的GST-F可溶性融合表达产物。将纯化的GST-F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抗FAd V-8 F蛋白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证明,制备的抗FAd V-8 F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转染pc DNA3.1-F或感染FAd V-8病毒细胞中57 ku大小的蛋白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同样证明,抗FAd V-8的F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及特异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FAd V-8快速血清学诊断方法、亚单位疫苗研制及探究纤突蛋白F在病毒感染致病中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东北某疑似感染FAdV-Ⅰ病毒AA+肉鸡养殖公司采集病料送至瑞普生物诊断中心,采用PCR方法禽腺病毒Ⅰ群核酸(FAdV-Ⅰ)核酸检测,结果成阳性。回收琼脂糖凝胶中的目标核酸送至测序公司测序,利用MegAlign软件和MEGA6.06软件分别做腺病毒分离株与禽腺病毒Ⅰ型hexon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分离株与FADV-11型参考株同源性为99.9%,基因型属于D亚型,血清型属于11型。对发病鸡群采用注射腺病毒卵黄抗体和干扰素,同时使用保肝护肾中药肝肾宝和放继发感染抗生素头孢噻呋钠,控制住了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