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凤利 《油气储运》1996,15(12):36-36
濮阳泵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原油交接点之一,收油计量以中原油田计量交接站流量计的计量数据为准,濮阳泵站以油罐计量进行复核,外输原油计量以油罐计量为准。濮阳泵站有6座10000m~3的计量交接罐,投产以来一直采用人工查表、手工计算的工作方式,既费时又容易出错。为提高原油计量的精度和速度,编制了一套程序,该程序完成如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叙述了我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的计量计算方法和交接模式。原油报关计量数据采用中哈双方公认的第三国(美国)的API标准进行计量计算,根据实际情况,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相关标准作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的计量交接与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管道输送企业与各炼化企业进行原油交接计量主要采用流量计系数区间法。为了克服流量计特性曲线漂移所产生的误差,需对两次检定系数采用算术平均值法进行修正。两次检定期间实际交油质量的总和与采用基本误差法结算油量的总和的差量,在每次流量计检定结束后的油量结算中多退少补。给出了油量计算公式和计量参数读取规则,结合实际算例,介绍了该方法在原油计量结算应用中的计算全过程,包括求取流量计在某排量下的系数MF值、原油体积压力修正系数Cpi、原油体积温度修正系数Cti、原油在20℃时对应的标准体积V20、含水原油质量m、纯油量ma、含水量ms、补差油量mB。分析了交接计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原因,包括原油物性和温度,管道运行压力、计量设备运行状况、人为操作等因素,提出了减小误差的对策,对原油交接计量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油动态计量是原油贸易交接的主要方式,使用的计量器具主要是容积式流量计。着重从误差的来源分析了用容积式流量计进行原油计量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了体积管保温、安装自动取样器和自动含水分析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线含水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原油交接过程中,该系统可有效地控制和捕捉瞬间含水率的变化,解决了原油含水频繁变化带来的计量误差,减少了输差损失,确保了原油交接计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外输计量直接影响LNG贸易交接的顺利进行,浙江LNG接收站选用超声流量计组成的计量橇座系统,配置取样分析监控设备,能够保证计量系统的整体精度,满足能量交接需要。介绍了浙江LNG接收站计量系统的组成及流量计算过程,详细阐述了计量系统在设计及运营阶段控制要点。结果表明:通过周期性开展流量计使用中检定及声速核查,及时判定计量系统"健康"状况,既方便操作人员及时采取防御性维护,又可提高检定周期内计量仪表的精确度,减少贸易纠纷。同时,给出了超声流量计常见问题及对策,对今后投产的接收站计量站场建设及运营维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般大型油田原油外销计量具有连续运行、动态计量、数量大、精度高的特点.在密闭压力管道中,计量温度和压力直接影响原油标准体积的计算结果,进而影响纯油量结算,事关原油交接双方的经济利益,尤其在大型原油交接点,由于交接量较大,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庆油田原油总外输计量站计算机系统技术改造的原则、系统功能特点及改造后的成套原油仪表计量系统的主机配置,包括AW51B应用/操作处理机、WP51B操作站处理机、COMM10通信处理机、CP30FT容错控制处理机和FBP12现场总线处理机、数据试验与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成大原油仪表计量系统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计量精度高、维修操作方便,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的现场生产试验数据,对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的原油粘度及摩阻进行了测定,对海底管道中摩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影响原油外输的摩阻规律,提出了降低原油外输摩阻的建议,对浅海原油外输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输差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天然气用量的增加,市场供需双方对计量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以供方计量为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供需双方交接时的误差较大。针对输气系统的输差问题,从误差理论出发,以输气干线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生输差问题的原因以及减少输差的措施和方法,并以标准孔板流量计的误差为基础,对中济输气干线的输差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1.
原油流动性测量及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粘原油(特别是改性原油)的流动性与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密切相关,在管输应用中,凝点(倾点)、流变曲线及屈服应力是表征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管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分析讨论了这些参数的测量及测量结果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凝点测定中观察液面的扰动剪切、分层原油凝点(倾点)的测量、平衡流变曲线测定中剪切率上行与下行的影响、含水原油流动性质的测定、原油屈服应力及其测定方法和管输应用等,并指出为管输应用提供数据的流动性测试应与管输条件的模拟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日东原油管道通过使用静态掺混装置实现了高黏油的在线掺混输送,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数据和经验。介绍了日东原油管道的掺混工艺、输送油品的物性、掺混界面的移动对运行参数的影响及油品静置对启输的影响。以黏度异常事件为例,对比分析了事件前后管道流量、压力、黏度及水力坡降等重要参数和数据,最终确定高稠油掺入比和部分管段沉积的杂质颗粒黏团为两个关键影响因素。为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避免再次发生黏度异常事件,建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以取样数据为依据,严格控制掺混比例和黏度等运行参数,明确清管频次,进一步优化管道生产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管道安全输送掺混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乳化含蜡原油沉积层含水是油水两相管流蜡沉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冷指、环道沉积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乳化原油蜡沉积层含水的影响因素,明确了油相体积含水率、分散水滴粒径等因素的影响。综述了乳化原油沉积层含水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理,讨论了含水对沉积层含蜡量、流变性的影响,列举了当前主流的乳化油水体系蜡沉积预测模型及方法,并展望了今后含水乳化原油沉积机理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海含蜡原油混输管道的设计、运行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衍礼  遇宁 《油气储运》1997,16(11):50-53
原油流变性测量是储存和管输原油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在SY/T0520-3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仪器人工操作繁琐,测量时间长和测量仪器软件操作无标准的缺点。通过对该标准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测量无弹性触变性含原油流变曲线的基本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在流变仪、粘度计的人工操作和软件操作两种方法下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含蜡原油的屈服性能直接影响其管输安全,当温度降低时,含蜡原油析出的蜡晶与其中的胶质、沥青质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在外剪切力作用下,该结构屈服裂降,存在一个屈服值,即屈服应力。通过应变扫描实验法对长庆、大庆、环江、冀东4种含蜡原油进行流变性测试,结果表明:含蜡原油在线性黏弹区内储能模量基本不变,应力与应变呈线性递增关系,其线性黏弹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含蜡原油的储能模量与屈服值在双对数坐标图上呈现线性递增关系,可以用结构屈服系数表示含蜡原油屈服时结构的强弱,该系数等于储能模量和屈服值的对数比值。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获得的屈服值结果更加稳定,易于形成相关标准。(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16.
杨华  孟宪海 《油气储运》2014,(8):873-877
临邑输油站2008年建成的原油精密配输系统采用超声波流量计UFM3030,计量精确度极高,给临邑站的精密配输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对大管径、高输量的胜利油的计量精度较低。根据原油精密配输系统的工艺流程,介绍了超声波流量计的组成与测量原理,分析了在原油精密配输系统使用中超声波流量计UFM3030出现计量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UFM3030超声波流量计的精度与管输油品雷诺数有关,即超声波流量计的误差主要是油品、温度和输量(或管径)不同引起的。建议将胜利油给油泵出口汇管和鲁宁管道外输支管上换成完全不受雷诺数影响的五声道超声波流量计,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当前的计量误差。(图3,表7,参8)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质原油混合输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鲁宁输油管道和中洛输油管道进行不同原油混合输送的两种混合方式和现场测试概况。国产原油和进口原油在油品性质上具有较大差别 ,原油混合均匀是一项重要指标 ,否则管道的运行安全将受到影响。研究了不同性质油品混合输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解决方法并进行了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18.
原油管道的顺序输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凤山 《油气储运》2004,23(1):9-10,28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进口原油需要在原油长输管道进行顺序输送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原油管道的现状,提出了在组织原油管道油品顺序输送过程中的运行管理要求以及常用操作方法,结合实例,给出了掌握混油界面的具体方法与切割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俄油气管道运行标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中俄原油管道安全运行,全面梳理了俄罗斯油气管道运行标准。从管道试压及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运行技术4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和俄罗斯管道运行标准的差异。系统阐述了俄罗斯标准的先进性,包括管道投产延迟条件下重新试压、运行管道强制性试压和周期性试压、清管作业、输油站紧急停输准则、混油控制切割和掺混、压缩机异常条件操作程序和辅助设备检验等。建议借鉴俄罗斯标准对我国油气管道运行标准进行修订。(表1,参1)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原油聚类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加强 《油气储运》1999,18(4):40-43
在原油四因素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原油模糊聚类分析的新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关键在于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和权重的确定,而隶属度和权重的确定往往受人擅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必须严重影响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因此根据评价对象,评价因素集及评价目标,提出了以原油粘度为参考因素,运用各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确定共权重的新思路,同时根据岭形系列曲线的特点,导出确定单因素隶属度的计算关系式,阐明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