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桩体复合地基在成桩过程中柱土接触处的相互作用,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碎石桩复合地基施工实际情况,采用弹塑本构模型并考虑能够反应土体与桩体相互作用的接触单元,分析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桩体与土体间的位移和受力情况,其力学性能得到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检验,结果表明:在竖直方向上,应力最大的点在桩顶附近,应力最小的点在中性点附近. 相似文献
2.
采用考虑了桩周土的非匀质性的Novak薄层法计算桩土相互作用的方法,对考虑径向非匀质性的层状地基中摩擦桩竖向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桩周土非匀质性、泊松比、频率等因素对单桩竖向动力阻抗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匀质区刚度与匀质区刚度比对单桩竖向动力阻抗基本无影响,泊松比、非匀质区大小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CFG桩材质与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将其固结过程分为初期与后期2个阶段,并分别按碎石桩、水泥土桩进行了固结分析,由此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度统一计算公式.结合某工程实例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了固结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介于碎石桩和水泥土桩两者之间,固结过程基本与沉降同步,且桩周土的竖向固结是引起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而桩周土的径向固结作用一般可忽略. 相似文献
4.
5.
针对现有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研究了基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应力应变关系,并在考虑桩、土体孔隙率随加载而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面积置换率与桩、土体变形模量及泊松比的确定方法.引进分级加载和分层计算的思想,建立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布桩方式下桩土应力比的求解,且能够反映桩、土体变形模量和面积置换率随加载而不断变化的特点.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并与其他计算方法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将碎石桩与CFG桩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用于沿海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了其加固机理。通过多桩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测定了不同桩型及桩间土上的应力,分析了这种新型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实践表明,将碎石桩与CFG桩2种方法联合处理软土地基,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2种方法的优点,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不同的桩复合地基,通过实际工程和试验对桩复合地基进行不同的分析。对CFG桩,结合具体工程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用实地载荷试验进行了验证,肯定了有限元分析的合理性;灰土桩单桩,通过有限元计算,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对粉喷桩,以ANSYS为工具,对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试验。通过本文对各种桩复合地基分析整理,为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在不同地基土的地质环境中合理应用各方法提供依据和宝贵经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单桩与桩间土的荷载-沉降曲线出发,采用荷载-沉降的双曲线模型,给出了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解。分析表明,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形式有3种,具体的变化形式与桩、桩间土的初始切向压缩模量和极限承载强度有关。实例计算表明,所得解析解与实测桩土应力比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长短桩复合地基可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潜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沉降.为了进行优化设计,在探讨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两个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保证设计方案技术上可靠,而且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后讨论了设计计算参数对优化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虑土和结构物的动力相互作用时,两者之间的接触状态必然对基础和结构反应产生影响.通过假定桩土接触面薄层单元本构关系特征,人为地在两种不同材料交界面上引入一种位移间断面,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将其位移及刚度反应到桩土子结构中.文中给出了桩-土-上部结构动力有限元平衡方程.计算分析表明,考虑薄层单元接触效应与假定桩土位移一致协调条件下所得的动力反应结果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Von Karman理论,建立了弹性椭圆板的非线性动力微分方程。引入了Kelvin-Voigt粘弹性本构关系后,得到用中面位移表述的非线性粘弹性运动控制方程组。然后应用Galerkin技术和KBM法求解了此微分方程,并讨论了有关参数对粘弹性椭圆板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An integr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s of layered viscoelastic half-space subjected to normal harmonic exitation on the surface is deduced using transmission matrices. Based on it,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displacement and the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风化岩路基边坡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动态变化,为类似立地条件下边坡生态防护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区组设计法建立24个试验小区,对不同植物群落覆盖度、地上生物量、灌木生长速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人工植物群落覆盖度明显大于对照,后期基本达到70%以上,其中,“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狗牙根+高羊茅+白三叶”群落的覆盖度较大,防护效果较好。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其与时间的动态函数关系与“s”形曲线较为吻合。供试灌木的生长速率在7、8月份达到峰值,生长速率曲线方程可用二次函数表示。[结论]根据植物群落生长动态变化规律选择适于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所需植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承台埋置在土中的群桩的动力阻抗.采用透射边界来模拟土的辐射阻尼,计算了2X2群桩和3X3群桩的竖向、水平和摇摆动力阻抗.分析表明,承台的埋置对群桩的水平和摇摆动力阻抗有很大的影响.与高承台群桩相比,低承台群桩动力阻抗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可能大很多,但在另一频率范围内也可能小,呈现出复杂的频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力文克尔地基梁模型计算单桩的动力阻抗 ,利用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来考虑桩 -土动力相互作用 ,在此基础上导出计算群桩桩顶内力的方程 .通过算例说明动荷载作用下群桩桩顶的荷载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对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梁-板脱层前后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基于四分区梁板脱层模型,利用Galerkin法和Wilson-θ法对梁板在脱层前后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进行了求解.分析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产生突然脱层的梁扳,其在脱层前后的动力学性态有明显变化:脱层后系统的频率比脱层前系统频率低;系统的各种动力响应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均增大,而且这种变化在脱层的区域比在未脱层的区域显著。最后,将有限元方法和本文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8.
既有重载铁路混凝土简支双T桥梁已不能满足现在重载运输的要求,故对既有重载铁路桥梁提出一种加固方法——辅助钢梁加固法.采用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的时变动力分析理论,建立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的空间振动分析模型.本文计算了桥梁加固前后的动力响应和加固后不同速度条件下桥梁的动力响应,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车试验作了对比.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辅助钢梁加固法能同时显著提高混凝土双T梁的横向和竖向刚度.因此该加固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化桩模型和多分段杆单元模型来模拟独立桩承框架结构.对一幢七层独立桩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考虑与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影响的结构自振特性对比分析.然后依次输入9条地震波加速度记录,对结构进行了考虑与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影响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由大量的数值分析结果总结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并用算例对部分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悬空管道常因支座扰动的激励而发生振动,为此,计算中引入固定系数,模拟相邻跨对于计算跨的约束,从而将单跨的和多跨的悬空管道都归结为单跨梁,并采用简化的Euler-Bernoulli梁受迫振动微分方程,求解了几种常见约束边界的悬空管道对于支座扰动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