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作为民众翻身的一个重要环节,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描写一改鲁迅等人的批判色调,充满肯定意味。这种新型示众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使民众取代地主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且解构了传统的社会关系结构,使阶级意识取代传统人情成为社会人际关系构架的基础。然而,由于作家们反思意识的缺席,过于强调阶级怨恨与阶级暴力的革命性与合理性,忽视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使得这种示众描写潜含着人性与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
湘军在晚清历史上声名显赫.作为湘系官宦子弟,谭嗣同最初对湘军有着一种朴素的认同感.他赞颂湘军的功业,崇仰湘军人物并以之作为偶像.但是,到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谭嗣同开始打破偶像,对湘军及其人物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与否定.发生这一转变的深层原因在于谭嗣同放弃了他早年尊崇的"圣人之道",转向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在这种情况下,湘军作为清廷维护其封建专制主义"私天下"的工具,自然遭到了谭嗣同的唾弃与痛恨.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为相关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后现代主义注重“批判”与“否定”,强调“多元化”,主张“去中心”,促进“境遇化”,坚持“非理性”,从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的维度,对高校体育教学观进行哲学批判,并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对其重塑,丰富高校体育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栻以性为本体,以儒家人伦道德及其政治治理的根本原则为标准来界定佛老、杨墨、词章之学、霸道之学为“异端”。对“异端”展开批判,以维护儒家正统学说,指出佛教理论虚妄不真,杨墨之学偏离仁义,词章之学、霸道政治走向功利。这反映出湖湘学派的价值评判标准:即重视经世致用,强调对儒家伦理的躬行践履。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的人性学说,是在批判和改造朱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王夫之对朱熹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改造。他的人性论。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已具有了自己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研究了从康德开始到黑格尔、马克思关于认识论问题的反思,认为他们都对主体性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思,但同时又都没有妥善处理好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即便如此,哈贝马斯仍然肯定他们这种对认识主体进行反思的路径,是一种对待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沿着这一反思路径,哈贝马斯为批判理论找到了存在基础,并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发展出自己颇具特色的交往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7.
"私小说",指的是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叙述故事的一种小说种类,又称之为"自我小说"。"私小说"是日本大正年间,即1912年到1925年产生的一类具备独特性质的小说形式。并且不少日本作家,如久米正雄、宇野浩二等,发表了对"私小说"的见解,认为"私小说"属于日本的纯文学,为散文文学的精髓。日本小说家田山花袋是日本"私小说"的创始人,他创作的《棉被》被称之为"私小说"的典范。本文重点对田山花袋的典范之作《棉被》进行略谈,以期为深入了解日本"私小说"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208-209
法兰克福学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建立了社会研究所的基础上出现的,他们为分析当代社会及其历史根源发展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和和方法,即批判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三大批判理论: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技术理性批判。使我们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这也对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更大裨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0.
在湘西系列小说中,沈从文从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高度,把对自然、人性、社会和谐之美的追寻和探索作为贯穿于整个创作中的主线,审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乡土中国的冲击,批判过分注重物质发展所造成的人性异化,提出"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存状态是最理想的"人生形式",彰显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 ,公私之争由来已久 ,且大多数人主张以公胜私。到了 17世纪前后 ,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种种变化 ,进步思想家们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公私观。具体表现在以下 5个方面 :1)他们在“私心自然”基础上 ,对传统的私观念“一分为二”;2 )主张“众私之和”为公 ,公通过私表现出来 ;3)主张天下为公 ,斥责绝对专制君权是天下之“大私”;4)公私性质具有时空上的相对性 ;5 )比较客观地评价了“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人性为根基,提出了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指出幸福是人性及其需要得到肯定和满足时的主观感受,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与伦理幸福的统一,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管理活动的展开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前提,不同的管理理论及实践体现着不同的人性预设。文章分析了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预设,阐明了几种主要的人性预设理论的逻辑关联及其演进的逻辑进程,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历史及其逻辑上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公共行政领域提出的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理论,它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批判。法默尔提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批判现代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后现代公共行政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并提出了对现代公共行政进行后现代重建需要注意的方面。该理论不仅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它所崇尚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认识上的探索、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词汇、结构、修辞等几方而对英语中经常出现的肯定陈述强调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而的阐述,并总结了介入一些英语肯定陈述强调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18.
饶小龙  吴君茂 《甘肃农业》2006,3(7):128-129
本文从权利保障的理论开始讨论,引出农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农民权益保障.接着分析造成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各种因素,最后尝试性的总结我国目前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二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欲是本能 ,情是升华 ,情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通过对情欲的描绘与表达 ,肯定了生动真实的人性 ,鞭挞了虚伪腐朽的礼教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实现"人性假设之上,它研究的核心问题便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人本管理强调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并在实际活动中处处强调"以人为本"。现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以闵行区农民中等专业学校"三农"培训工作的管理现状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训质量的提升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