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夏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变化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时间序列平滑外推预测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建国以来50多年进行粮食生产、耕地压力指数作动态变化分析,对未来1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变化、人口、耕地压力指数预测。结果表明:(1)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的趋势,1950年宁夏的粮食总产量为33512×104kg,人均占有量为266.05kg,到2004年粮食总产量为290488×104kg,是1950年粮食总产量的8.87倍。(2)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7年,耕地压力指数迅速减小,从1950年的1.46减少至1957年的1.16。第二阶段,1957-1961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耕地压力指数高达1.61,该区域的粮食处于严重不安全的状态。第三阶段,1962-1984年,耕地压力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到1984年降至最低点0.9,粮食安全处于富余状态。第四阶段,1984-2004年,处于波动有升的趋势。(3)1950-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分别从1950年的0.57hm2和0.832hm2降至2004年的0.19hm2和0.22hm2。(4)在未来的15年里,宁夏的耕地压力指数有下降的趋势,人口继续的增加,到2020年可能达7435792人,粮食产量也将会提高,到2020年预计可达426663kg。区域粮食安全隐患较小,但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很严重,所以对耕地的保护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函数研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函数模型预测模型。从而对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研究,预测粮食产量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3.
"绿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主要关注点,而"绿色"的关键在于植物保护的思想、技术和策略。本文总结了农业生产模式的4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化学农业和物理农业,论述了农业生产模式及其与植物保护思想发展的关系,详细阐述了这4种农业生产模式下植物保护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重新排序了IPM植保工程的5项措施: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强调针对不同作物,制定标准化的IPM工程操作体系,以确保农产品的绿色品质。  相似文献   

4.
近40a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和价格波动,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旱涝灾害是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1971-2010年间河南省粮食平均灾损为331.3万吨,平均灾损比例为9.6%。因此,加强灾害监测,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保证河南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以占世界10%的耕地面积养活着世界上21%的人口,任务十分艰巨。我国还是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农药行业快速发展,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加强农药管理,既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农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但促进了农药生产的健康发展,使得农药产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6.
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植保战线和植保工作,就没有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安全可言。面对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科学、有序、节本、高效地做好植保工作,不断理清和完善今后的植保工作思路,逐步解决制约植保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升服务农业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 ,随着边区成为人民抗日的总后方 ,边区人口净增 40~ 5 0万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使边区军民内外交困。为了度过困难时期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生产运动 ,农业发展选择了大量的开垦荒地 ,虽然农业生产卓有成效 ,但林草的破坏造成整体环境质量下降 ,局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尽管边区政府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 ,并且兴修水利来改善农业环境 ,但收效甚微。欲使西部的“山川秀美”真正变为现实 ,必须要探明本区生态环境演化的历程 ,并以之为据制定本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运用DEA模型,以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投入指标,以农业生产总值、粮食产量、油料产量为产出指标,对1987—2014年黄土高原281个县(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94,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高值(V0.250)出现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县(市)域;(2)黄土高原纯技术效率主要表现为3种基本类型,其中高效率县(市)数量有所增加,并有向北部扩大的趋势;综合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二者共同影响,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大于规模效率;(3)该区农业生产规模效率值大于0.9,平均水平较高,分布也较为均衡。在2005—2014年期间,黄土高原大部分县(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通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分析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农业生产结构,构建充分体现资源优势,以牛羊为主的农牧结合型调整优化模型.实施该模型,可使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述3市旗种植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2.15倍、2.08倍、1.52倍;畜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1.99倍、1.83倍、1.29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若羌县近50a来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若羌县气象站1958~2007年日平均气温实测资料,深入分析若羌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近50a来若羌县年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04℃/10a,50a增温达1.02℃,年均气温波动基本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2)年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各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夏两季对全年气温上升贡献较大。(3)近50a来≥0℃、≥10℃、≥20℃活动积温值增加,持续天数增多,而<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4)近50a来若羌县气候显著变暖,热量资源增加,使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生长期延长,对越冬作物有利;同时病虫害越冬存活率上升,防止难度加大,气候变暖对若羌县农业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1.
蔬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链条,其中蔬菜的生产在这个链条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安全生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效益持续稳定的根本保障,生态健康也对蔬菜安全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蔬菜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包括产地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污染,其中又以作为重要的农业投入品的农药引起的污染为主。农药是蔬菜安全生产中减少病虫草等危害损失、保障蔬菜产量的重要核心因素,但如果农药使用不科学就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作物药害或导致人们中毒,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国外为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随之相继出现了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等生产管理和控制体系。我国对农药污染控制技术手段比较薄弱,为缓解我国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污染之间的矛盾,必须对农药的使用进行全程调控。  相似文献   

12.
本刊获悉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今年5月29日发出的紧急通知中指出,"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响,给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因难.  相似文献   

13.
郧县高岭村从2004年以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升了农民科技素质,已经形成了清洁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方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利用了资源,培植了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自繁衍以来就没有脱离过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病虫害,发生病虫害之后,如何处理好“防”与“治”的关系极为重要。因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确保粮食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沙雅县气象站1960~2009年的日均温度数据,以回归分析和趋势线分析方法,分析沙雅县近50 a来年均气温、≥10℃积温、极端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近50 a来沙雅县年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424℃/10a,气温波动基本上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坝上地区自然环境脆弱性再叠加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本文以坝上地区沽源县为例 ,指出了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8.
咸阳市建国60年来耕地利用因素与粮食生产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中解析出耕地利用4因素,即耕地利用广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利用结构以及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而采用相关分析法求得各阶段耕地利用4因素与粮食产量的相关系数,并参考其偏相关系数,研究建国60年来耕地利用这4方面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1)不断加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始终是第一位的贡献因素,但其影响趋势缓慢减弱;(2)耕地利用广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减弱,二者互动效应不明显,然而,在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和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力增强;(3)耕地利用程度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增强趋势凸显,从而,加大耕地利用程度成为推动粮食生产的有效新动力。(4)耕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减弱,然而其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性渐强。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务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9年8月1日开始实施.这既是我省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服务"三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这部新法规,为保护我省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方面的带动作用尚未可知。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文中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农业企业,而家庭农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仅合作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合作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土地规模较小、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显著。3)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在提升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水平的过程中扮演了示范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据此提出,要分类施策,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优化小农户扶持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展示,畅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