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巩固 《河南农业科学》1989,(10):11-11,10
豫棉三号是我所用商17做母本、珂310做父本杂交,经海南加代,集团选择,单株选择提早鉴定的方法育成,适宜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原名商丘64)。198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一、丰产性与适应性1985—198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结果,26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亩产量81.41公斤,皮棉亩产量90.1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一号  相似文献   

2.
<正> 低酚棉是棉纤维、棉籽蛋白等多种用途的新型棉花品种。1959年美国首先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低酚棉新品种“23B”,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相继开展了低酚棉研究利用工作。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依据这一新动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酚棉育种工作。1975年以美国兰布莱特GL—5作为低酚棉的种质资源,与国内多个优良品种(系)复式杂交,经严格的后代选择,于1987年成功地选育了优良低酚棉新品种豫无302,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二号。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用途广、综合效益高等特点,开创了我省综合利用棉副产品的新途径。一、丰产优质豫棉二号皮棉产量与当前推广的优良普通棉花品种(高棉酚含量)相当或稍高,平均每亩霜前籽棉179.5公斤,霜前皮棉为71.1公斤,最高亩产皮棉可达  相似文献   

3.
<正> 中棉20(原名中无268)是中棉所育成的新品种。1990—1991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亩均霜前皮棉47.4公斤,比对照辽棉9号增产13.1%,居第一位。1992年河北省生产试验,比辽九增产18.1%。1993—1994年在大名县推广5.7万亩,平均亩产皮棉58.9公斤,1.2万亩良繁种子田平均亩产皮棉70.2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豫早11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的夏棉新品系。在1990、1991年省夏棉品种生产示范试验孟县试点,霜前花率分别为79%和89.6%,皮棉亩产分别为95.6和111.68kg,均居试验首位。早熟性、丰产性均明显优于对照中棉14和16号。而且铃大、吐絮  相似文献   

5.
豫杂35是200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型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年河南省区试,平均籽棉产量为每公顷4066.5kg、皮棉产量为每公顷1674.75kg、霜前皮棉产量为每公顷1637.85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杂交棉)增产8.4%,10.4%和10.9%,均居全试验首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增产潜力。为了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和生产上大面积高产栽培经验,麦棉套种豫杂35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1985年我们从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豫棉四号,连续两年进行了小面积麦棉套种试验,以晋棉七号为对照。豫棉四号单产籽棉239.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19.3%;皮棉单产96.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3.9%;霜前皮棉73.4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7.8%。小麦单产247.5公斤。1987年,我们又以中棉  相似文献   

7.
新研 96- 48是新乡县棉麦研究所从豫棉 1 7- 7×中 1 5 8- 49- 90 - 1的后代中经单株选择 ,辐射处理 ,导入双价抗虫基因 (Bt +CPTI)、海南加代及定向选育而成的棉籽无短绒、早熟、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系。1 产量表现1 997~ 1 998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 ,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2 .8% ,5 .4% ,1 4.6% ;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试 ,2年 1 5个试点平均霜前皮棉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9.9% ,最高皮棉产量达1 2 6kg/亩。同期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 区试 ,2年 1 8个试点 ,霜…  相似文献   

8.
豫棉 2 2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于 1 993年以郑 35为母本 ,以豫职 860 2为父本进行杂交 ,经海南繁殖加代 ,病地多年选择而成的棉花新品种。 1 997~ 1 998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区试 ,1 999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 ,1 999~ 2 0 0 0年参加黄河流域春棉区试 ,2 0 0 0年 1 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1 .1 河南省春棉区试2年 2 4点次平均 ,豫棉 2 2号每公顷产籽棉32 1 1 .5kg ,皮棉 1 368.8kg ,霜前皮棉 1 2 63.8kg ,分别较对照中棉所 1 2号增产 6.9% ,1 3.5 %和 1 4.7% ,均居试验第 1位。1 .2 河南省春…  相似文献   

9.
郑杂棉6号是以郑158为母本、郑81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棉铃虫、抗枯萎耐黄萎病、品质优等特点,2008-2010年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是240.5 kg、100.2 kg、93.8 kg.  相似文献   

10.
两年21个点试验结果,豫早1109平均亩产皮棉72.96kg,比对照增产15.1%;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3.82kg,比对照增产19.5%;霜前花率达88%,是一个产量高,早熟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夏棉新品系。技术上重点要适期播种,花铃期加强肥水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1.
 利用棉花远缘杂交技术,用海岛棉(G.barbadense)、野生瑟伯氏棉(G.thurberi)、陆地棉(G.hirsutum)进行杂交,对杂交铃喷(滴)GA3(50ppm)、NAA(40ppm)、杂种胚离体培养,试管内染色体加倍,对获得的种间杂种进行回交较育,南繁北育,异地鉴定选育而成棉花新品种“石远321”。1993~1994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亩产子棉、皮棉、霜前皮棉均居八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其中霜前皮棉产量885 kg/hm2,比对照增产19.7%,是1982~2000年19年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增产幅度最大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进行2015年德安县国家棉花新品种展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介于127~136 d之间,霜前花率高,介于87%~94%之间。徐杂棉8号皮棉产量最高,为1 999.5 kg/hm~2,居第1位;华杂棉4号皮棉产量为1 888.5 kg/hm~2,居第2位;创杂棉072皮棉产量为1 860 kg/hm~2,居第3位。  相似文献   

13.
晋棉12号高产优质抗病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12号经1991~1992年省抗病区试多点鉴定,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3.69kg,比对照中棉12号增产22.4%;经1992~1993年2年生产示范多点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9.98kg,比对照增产15.5%,是一个高产优质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经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良好,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宛19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丰产优质抗病品种宛棉9号为母本,以常规抗虫宛棉10号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的。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4008)。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好,适应性强,适宜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棉区种植。1产量表现宛198于2009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8点汇总,平均每公顷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短季棉新品种豫棉12号的选育王惠萍冯复全谢德意王新望张海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棉12号(原名豫早42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短季棉新品种。其籽棉、皮棉产量在1991~1995年的品系比较试验、多点...  相似文献   

16.
豫 112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通过远缘杂交途径选育出的常规棉品系。它是以石远 14为母本 ,用郑 46 6、郑 410 7、新 15 3、罗 12 4、7886、86 0 2等混合花粉授粉诱导杂交而成。其中石远 14为远缘杂交后代 ,具有野生棉抗源 ,父本也均为抗枯萎病丰产优质品种。1 产量表现1998和 1999年河南省麦套棉区试 ,豫 112亩产籽棉2 2 3kg ,皮棉 81.7kg ,霜前皮棉 75 .7kg ,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 14.6 % ,10 .4% ,10 .8% ;1997~ 1999年在太康县板桥乡万亩示范方中 ,平均亩产皮棉超过 10 0kg ,并出现许多皮棉产量超 12 5kg/亩的田…  相似文献   

17.
<正> 豫棉4号是继中棉12号之后又一个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棉花新品种。1984年以来,我场每年麦套棉180亩左右,一般亩产小麦200—300公斤、皮棉90—100公斤。1989年前期低温、中期多雨、后期早霜的情况下,仍有亩产皮棉118.7公斤的地块。根据豫棉4号的特性,探索了配套栽培技术。一、根据地力,调节麦棉矛盾和群体结构豫棉4号和小棉12号比较,其棉籽短绒较薄,子指偏高,饱满度好,生活力强,抗苗根病,出苗快,容易抓全苗、抓壮苗,移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邓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杂1号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原邓州市种子公司)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2006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农业部转基因安全鉴定(农基安证字[2006]第11号,安全等级:Ⅰ);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命名(豫审棉200710)。该品种抗逆性好,抗棉铃虫株率96%,Bt蛋白表达量379.1,为中高抗棉铃虫品种;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在2006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较对照豫杂35增产7.6%,4.5%,4.7%。  相似文献   

19.
安花0017是安阳市农科院以豫花15号为母本,鲁花1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的高产、优质、多抗的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64.7 kg,籽仁257.75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25%和6.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94.12 kg,平均亩产籽仁278.9 kg,较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9.58%和9.49%。2014年3月安花0017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河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杂交棉花新品种豫杂35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选育过程豫杂 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2 产量表现2 0 0 0年河南省区试 7点平均 ,豫杂 35籽棉产量 382 6.5kg/hm2 ,皮棉产量 1 5 2 8.5kg/hm2 ,霜前皮棉产量为 1 0 60 .5kg/hm2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9号 (常规棉 )增产 5 7.1 % ,60 .6%和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