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卵细胞粘丝,鳔管长与鳔长比值,锶膜宽度与全长比值,产卵群体等4个方面对近太湖新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的初步比较,证明近太湖新银鱼与太湖新银鱼均为2个有效种。  相似文献   

3.
霍邱城东湖移植太湖新银鱼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家国  李进村 《农技服务》2007,24(10):76-77
通过研究东湖银鱼食物链的主要结构,及东湖银鱼在整个湖区渔业生产中产量、产值所占比例,阐明发展东湖银鱼对东湖水生生态系统利用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表明,银鱼具有低消耗、快积累、快偿还的生态学效应,发展银鱼生产是把水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女山湖移殖太湖新银鱼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山湖的水体资源调查结果 ,证明该湖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可供太湖新银鱼作饵料 ,有一定数量的沉水植物可供产卵、繁殖 ;凶猛鱼类量少 ( 5 %以下 ) ,无生存威胁 ;水体生产力仍有空间可利用 ,因此可移殖太湖新银鱼  相似文献   

5.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卵巢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卵巢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的卵巢发育基本上相同。均属分批产卵类型;只有一个春夏季繁殖群体;当年6月至翌年1月卵巢处于Ⅱ、Ⅲ期,翌年2月末发育到第Ⅳ期;3至5月为生殖期。  相似文献   

6.
7.
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对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繁殖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就移植增殖太湖新银鱼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同工酶遗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法,对采自内蒙古岱海、天津津南水库、天津黄港水库、天津于庄水库和江苏太湖的大银鱼Protosalartx hyalocranius共5个群体,以及采自太湖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1个群体的AAT、α-GPD、GPI、IDH、LDH、MDH、PGM和PROT进行了电泳分析。在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中各检测出16个基因座位,若以最高基因频率小于0.99为判别基准,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分别为0—12.5%和18.8%;若以小于0.95为判断基准,则大银鱼中没有多态基因座位,太湖新银鱼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为12.5%;两种银鱼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0—0.0057和0.0178。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在α-GPD-4^*、LDH-1^*、LDH-2^*、LDH-3^*以及PGM^*基因座位上存在种间差异。大银鱼群体间的Nei遗传距为0.000010—0.000103,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间的Nei遗传距为0.2996~0.3019。与大多数鱼类相比,银鱼的遗传变异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白龟山水库移植太湖新银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龟山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其水域理化因子及生态条件很适合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繁殖。该水库原有的鱼类区系不饱和,表现为水体饵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鱼产量低下,渔业效益差。因此,采用移植太湖新银鱼的受精卵,选择合适的受精卵投放场,使该水库的银鱼移植获得成功。检测表明,将太湖新银鱼移植到白龟山水库后,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原产地相似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富水水库太湖新银鱼性腺发育、生殖群体、生殖力和产卵场和卵母细胞粘丝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产卵群体数量占99%,生殖季节为2 ̄4月,盛产期为2月底到3月上旬;产贸场主要分布在库湾;卵母细胞粘丝为粗细不同的短丝、其间距不等、长短不一且呈辐射型分布。  相似文献   

11.
近太湖新银鱼个体虽小,生命周期只有1年,但它却在河北省徐家河水库成为最大的鱼类优势种群,形成较大的生产量,这是它所具有的狂特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经过多年研究,特别是能动地1995年5月至1996年4月每月采的近太湖新银鱼的样本分析和研究发现,与同时生活在该水库的其它硬骨鱼类相比,近太湖新银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繁殖策略。主要表现为:生殖腺成熟发育时间短,完成卵黄沉积的大生长期只需50d左右,繁殖  相似文献   

12.
用电镜观察淤泥湖的近太湖新银鱼第Ⅳ时相、第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的卵细胞粘丝的出现时相;卵细胞粘丝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讨论了卵细胞粘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分析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方法]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8月9、月在5个采样点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巢湖的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生长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结果]结果表明,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在8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66.32%±11.85%和100%,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7.77%±10.11%,出现率为100%,轮虫很少;在9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57.86%±31.00%和87.18%,食物中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9.35%±28.06%,出现率为74.36%,轮虫极少。[结论]随着富营养化加重、蓝藻频繁暴发,巢湖中浮游动物数量在不断减少,而鲚鱼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银鱼产生巨大食物竞争。此外,巢湖的银鱼大量感染双线绦虫,大量感染寄生虫肯定会对银鱼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阐述太湖新银鱼的生物学习性(栖息环境、食性、繁殖与生长),着重论述太湖新银鱼受精卵的采集。本实验共采集受精卵50多万粒,受精率达80%以上。受精卵的暂养保存,采取控温方法,将温度控制在8℃,使受精卵发育减慢,但孵化率并没受到影响。这一特性为小银鱼大批量运输提供了依据,在移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太湖新银鱼个体虽小 ,生命周期只有 1年 ,但它却在湖北省徐家河水库成为最大的鱼类优势种群 ,形成较大的生产量 ,这是它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经过多年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1 995年 5月至 1 996年 4月每月采的近太湖新银鱼的样本分析和研究发现 ,与同时生活在该水库的其它硬骨鱼类相比 ,近太湖新银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繁殖策略。主要表现为 :生殖腺成熟发育时间短 ,完成卵黄沉积的大生长期只需 50d左右 ;繁殖季节早 ,最早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 2~ 3月 ,繁殖高峰期为 4月中旬 ;繁殖力高 ,单位体重的怀卵量高出该水库其它鱼类 ,平均相对怀卵量为 4 40~ 1 2 2 3粒 /g ;繁殖周期短 ,仔鱼孵出后经过 1 0月即可成熟产卵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组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0.05)。此外,洪泽湖个体耳石标本有高锶环的存在,而太湖个体耳石中锶的分布水平较均一化。上述结果显示,一方面太湖和洪泽湖太湖新银鱼耳石微化学类型差异明显;另一方面太湖不同水域太湖新银鱼的微化学类型亦不尽相同;反映出耳石微化学特征具有可以用来区别太湖新银鱼不同地理资源群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分析,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比(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个体类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0.05)。此外,洪泽湖个体耳石标本有高锶环的存在,而太湖个体耳石中锶的分布水平较均一化。上述结果显示,一方面太湖和洪泽湖太湖新银鱼耳石锶钙比类型差异明显;另一方面太湖不同水域太湖新银鱼耳石的锶钙比类型亦不尽相同;反映出耳石锶钙比特征具有可以用来区别太湖新银鱼不同水域资源群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暴雨径流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与输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滇池流域典型区域多年暴雨径流、化学物质构成等实测资料的统计及相关分析,阐明了暴雨径流与N、P及固态污染物输移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粒径分析等实验,探讨了N、P、SS与降雨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太湖鹅组织学特性研究及其与肌肉品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修君  高玉时  汤青萍  陆俊贤  顾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28-19529,19532
[目的]探讨太湖鹅肌肉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品质的相互关系。[方法]以70日龄太湖鹅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常规肌肉品质以及组织学特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论是公鹅还是母鹅,胸肌纤维密度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距和肌大束间距之间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0.540和-0.620;肌纤维直径与肌大束间距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6;肌肉肌纤维密度与肌肉pH值、系水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纤维直径以及肌纤维间距与肌肉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为鹅肉品质选育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太湖猪皮肤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接种的存活率测定、生长曲线绘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所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接种的存活率分别为96·5%和93·2%;生长曲线呈"S"形,倍增时间为72h;对所制备的染色体片核型分析显示2n=38,XY。本次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太湖猪成纤维细胞系,为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太湖猪种质资源提供了可能,并为其他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