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德海  郑王华 《油气储运》1996,15(11):33-34
“拒、引”结合地技术是根据雷电机理研制的一种新型实用技术,它由拒雷塔和引雷针两部分组成,当拒雷器周围空间出现雷云时,拒雷器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空间电荷来改变雷云与保护物间的电场强度,提高雷云与保护之间的击穿电压,抑制先导放电的发生;当引雷针周围空间出现雷云时,引雷针与雷云间电场强度提高,发生先导放电,并导致主放电,引雷针可促使雷电泄放通道的导通,中和雷云电荷,对被保护物起到保护作用,拒雷器与引  相似文献   

2.
石油库防雷技术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石油雷电安全规范不够完善,操作管理不够科学,致使石油库雷电灾害时有发生,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危害。为预防和消除石油库雷电灾害,特对石油企业现行防雷措施进行了考察,并对各种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装独立的避雷针存在以下问题:①有雷击二次效应;②向附近被保护物反击;③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对人畜的危害;④保护范围不可靠;⑤对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爆炸和火灾。介绍了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装置——消雷器,与避雷针相比,消雷器有四大特点:①能完全地消去由地面向上发展的雷电;②可使对地雷击率减少百分之七十五;③避免雷击二次效应;④保护范围大,因此建议采用少长针半导体消雷器。  相似文献   

3.
雷电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雷电的破坏中,感应雷对弱电系统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大。本文针对建筑物中弱电系统的防雷技术展开讨论,认为要加强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安装避雷针、引下线,并做好接地,感应雷主要做好雷电波入侵及线路防雷,同时加强建筑物弱电系统防雷知识宣传,增强防雷意识,降低雷电危害机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试验场地的布局和主要测量设备的设置,进一步探讨了人工引雷技术在森林防火、人工影响雷暴雨天气过程、电力系统防雷以及军事、航天设施防雷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对人工引雷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和理解雷电物理过程,而且可以为雷电防护提供理论基础,并最终服务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建设前后对雷暴大气电场的影响,利用IES电磁场仿真软件,采用BEM(边界元)方法模拟分析了二七长江大桥建设前后周围空间电场的变化,进一步细化分析了不同负电荷中心高度对大桥主塔及地面场强的影响。设定了8种不同位置的雷电先导,随先导的逐级递进模拟了主塔电场的变化,同时给出了电场空间分布图,分析了电场变化的特征,进而分析雷击点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大桥建立以后,大桥塔顶部的电场强度明显增大;雷云中负电荷区的高度逐步降低,地面电场强度逐步增大;雷电先导与大桥主塔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最可能的雷击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防雷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引雷已逐渐从试验阶段走向实际应用阶段,如果技术成熟将改变现有的"被动防雷"模式,将由现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被动防雷"逐渐过渡到安装防雷装置的"被动防雷"与人工引雷的"主动防雷"相结合的模式。主要阐述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着重介绍了火箭引雷技术,并就人工引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农村防雷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农民防雷知识匮乏、防雷意识淡薄,农村地区最容易发生导致人员伤亡的雷灾事故,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刻不容缓。阐述了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特点,分析了农村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的问题和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措施,指出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雷知识宣传和雷电预警信息传递、提高农民防雷知识水平、增强防雷意识,是当前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策略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电气几何理论(EGM)理论认为雷电先导进入接闪杆周边划分的不同空域是接闪杆拦截雷电先导成功与否的 决定因素,并且被保护物的侧击空域是反映被保护物发生侧击概率的重要因子.利用高等数学中极坐标积分的方 法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推导出侧击空域体积模型公式,并对模型公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① 侧击空域体积与被 保护物高度、接闪杆与被保护物距离成正比,与接闪杆高度成反比;② 随接闪杆与其保护范围内物体两者之间距 离增大,侧击空域先从0增大到最大值后减小至0.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地区,遭遇雷电袭击的事故经常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从雷电产生的原因和雷电放电方式出发,介绍了个人防雷基本知识、雷电事故急救措施,并提出了大力开展雷电灾害防护宣传科普;加强雷电灾害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天气监测,建立完善的“叫应”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创新防雷领域等雷电灾害防护措施,以提高人们对雷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是电力系统防雷工作的重要方面,常用的防雷改进措施有:架设避雷线、安装避雷针、加强线路绝缘、采用差绝缘方式、装设藕合地线或辆合地理线、升高避雷线减小保护角、装设消雷器及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使用接地降阻剂等。解决线路的雷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黄柳宾  李文瀛 《油气储运》1997,16(11):44-46
介绍了消雷器消雷的理论依据--“中和理论”及消雷器消雷失败的实例,了消雷器消雷的关键是消雷器在雷云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电晕电流能否“中和”雷云中的电荷。通过采用多针导何体消雷器和避雷器对比方法测量电晕电流,对其结果进行消雷可能性分析,得出结论:一般雷云携带电荷量约20-100℃,依靠消雷器释放的电荷“中和”20C雷云电荷需80h,而雷云移过建筑物的时间只有2.7min,因此仅在2.7min内消雷器不能  相似文献   

12.
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85-7087
分析了农七师气象局1994~1996年71次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利用SD型闪电计数仪对闪电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连续监测,可识别炮点周围40km范围内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天气系统移动时,闪电频数在50次/5min以上、闪击脉冲在10次/5min以上可作为识别雷雨云和冰雹的作业指标;冰雹云的峰前升度和峰后陡度均较大,闪电活动较活跃且维持时间较长,说明闪电发生频数与降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雷电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是受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而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通过分析雷电的形成特征,指出应根据不同的防雷等级采取防御措施,特别是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以期将雷电自然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杨夯  康桂红  冯桂力  杨帆  车晓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62-20064,20068
[目的]研究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建立。[方法]在一种三维强对流云模式的基础上,选取几种比较成熟、有试验基础的起电机制和放电机制的参数化方案耦合到强对流云模式,使得该三维强对流模式能够模拟起电—放电过程,建立三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结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评估不同环境下各种起电机制的相对重要性,而且描绘出雷暴云内电荷中心及电场的形成、闪电的发生位置、传播过程以及对电荷分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可以定量描述雷暴云演变过程中动力、微物理和电过程之间复杂的相对关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雷暴云的闪电特征及其与动力和微物理过程的关系,以及深入探讨雷电活动的预警预报技术提供了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月7日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雷暴天气过程,利用MTSAT卫星的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的回波信息以及全国闪电监测系统监测到的闪电资料,结合气象物理参数信息,分析了这次过程中闪电在雷达回波、卫星云图上的表现。结果表明,应用卫星和雷达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闪电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从而为雷电的预警提供依据。同时,了解暴雨过程中闪电的频数、分布和极性特征,也有助于分析暴雨的发展过程,预测暴雨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雷暴是一种能引起严重灾害的自然现象。2007年7月9日,秦皇岛市发生多起雷击事故,局部地点还出现了冰雹。利用"GDS-2型高精度闪电探测仪"监测到的雷暴天气和此次雷暴灾害天气过程资料,对出现雷暴、强雷暴灾害的电荷结构、闪电出现频率、闪电放电轨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9日雷暴、冰雹发生时,地面电场电荷以正电荷为主,地面电场闪电放电轨迹具有离散性、集中性和线性特征。揭示了闪电频次〉10次/min出现雷暴灾害、冰雹可能性大;闪电发生的集中地点极有可能出现雷暴、冰雹天气,应当及时预警预报,并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对该地区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对厦门市同安区雷电活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2005~2010年同安区雷电观测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同安区雷电分布特征。[结果]同安区雷电活动频繁,主要出现在3~11月,其中5~9月最为活跃;空间分布不均匀,北部山区多,南部平原少。对同期相关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产生雷闪的天气类型主要有高空槽类、副热带高压类和热带系统类等3类6型。[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雷击损害评估、雷电灾害预警预报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鲁南地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的闪电资料和温湿观测资料,讨论了闪电与温湿度的相应关系,以期进一步加强对闪电活动的认识,为该地区的雷电研究、雷电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学校防雷安全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人群聚集,是开展防雷安全工作的重点地,主要进行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在做好雷电灾害天气的预测预警工作的同时,加大学校防雷工作宣传力度,增强学校部门防雷意识,完善学校防雷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学校师生防雷知识宣传教育,并定期进行防雷工程验收和检测。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雷电防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并分析引起灾害的原因,最后提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技术性措施和政策性建议,旨在为减少雷电灾害损失,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