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幼菇不分化幼菇不分化的原因有两方面。(1)棚温偏低棚温低不适合幼蕾发育分化。处理方法:通过提高棚温即可解决。(2)药物影响为防发病有的菇农使用大量农药拌料,甚至发菌期间也喷洒农药,结果使菌袋内废气浓重,抑制菌丝发生。处理方法:将料面划  相似文献   

2.
鸡腿菇因形似鸡腿而得名,属中温偏高草腐土生菌,菌丝生长适温20℃~30℃。一、生产过程建造菇棚→配制培养料→培养料建堆发酵→装袋播种→发菌管理→菌袋覆土→出菇管理→适期采收。二、建造菇棚选择远离"工业三废"等污染源的空地、荒地、林荫下均可建棚。三、培养料制作1.棉籽壳5%、出过菇的菌料30%、干粪(马、牛粪均可)20%。2.麦  相似文献   

3.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4.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5.
正双孢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造成产菇量和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一、死菇的原因1.持续高温在菇蕾形成到采收这一段时间,棚温不能超过20℃,料温不能超过18℃,否则将会大量死菇。这是因为双孢菇菌丝体都是相通的"管子",在温度较低时(16℃上下),菌丝体扭结,形成菌蕾,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借菌丝体中原生质的流动集  相似文献   

6.
<正> 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及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1.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防止办法:①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营;②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③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  相似文献   

7.
韦桥送 《吉林农业》2005,(12):30-30
一、菇蕾死亡原因:1、空气过干。2、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3、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对策:1、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沟内,使水面与栽培畦面持平补水。对于袋栽的可直接将营养液注入料内。营养液配制方法:50kg水加尿素125g、磷酸二氢钾45g、白糖500g混匀。加入营养液的量应使整个袋的重量同刚吃透料时该袋重量相同为准。采用泥墙法种植时墙顶沟内应灌2cm深的上述营养液。2、菇蕾分化后要密切注意保持…  相似文献   

8.
(3)发菌中期管理:指菌丝体在料块表面长满至布满整个菌块(盘)的时期.此时进入4月份,外界自然气温在8℃以上,应将菌块及时移到培养架上单独摆放,注意菇棚内空气新鲜.棚温控制在15℃左右. (4)发菌后期管理:指菌丝体布满整个菌块(盘),表面形成橘黄色蜡质层.此时期主要是使菌丝充分生长,吸收和积累营养.棚温控制在18~23℃,加强菇棚通风,打开塑料薄膜及时控出膜内积水.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金针菇发菌期和出菇期易出现的异常现象及防止方法。重点论述了发菌期菌种不萌发、菌种块萌发不吃料、菌丝发黄生长缓慢等问题,出菇期的不现蕾、菇蕾发生不整、袋壁出菇等10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秋栽代料香菇系在早秋接种 ,豫南地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区 ,因当时气温偏高等原因 ,往往发菌成功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香菇生产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采取集中培制菌筒 ,待发菌透料后交给种户管理出菇 ,以减少种户的技术风险 ,经过几年大量试验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 管理策略秋栽代料香菇的技术关键是要早 ,早接种、早发菌满袋(透料 )、早转色成熟、早现蕾出菇。因此 ,在管理策略上就要尽量抢早 ,促使生育期提前 ,争得足够的适温出菇日数 ,增加前期产菇在总产中所占的比例。各地经验表明 ,只要抓好这个关键 ,就…  相似文献   

11.
<正>长根菇属于中温偏高型高档珍稀食用菌,商品名为黑皮鸡枞,经济价值很高,适宜在晚春至秋季大棚出菇,为了提高效益,山东省一些地方菇农在临近冬季时才将长根菇菌棒进棚栽培,采用燃炉加热以提高棚温和地温,使其反季节出菇。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提出了长根菇简易大棚地栽冬季高效生产技术要点。一、长根菇需要达到的出菇条件出菇前棚温控制在15~30℃,地温18~26℃,才利于菇蕾分化,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晴天每天  相似文献   

12.
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能力和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多种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一、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1.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介绍如下:1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  相似文献   

14.
<正>夏菇长菇阶段正值气温较高季节,对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利,香菇越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做好越夏管理是香菇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管理不当易出现萎蕾烂菇。其管理要点如下:一、遮荫控光夏日棚温升高,荫棚要用茅草、树枝加盖,避免阳光直射,其光源仅靠四周棚壁草帘缝中透进弱光,使整个菇棚处于荫凉暗淡状况。夏季菇棚场地的选择,以傍山依水,空气流畅,光照不强的山坳、河旁为适。如果光强过大,温度升高,菇体  相似文献   

15.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法集埋土栽培法和菌墙栽培法的优点于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简单,且品质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第一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的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菌坯粘结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该法的优点主要有五条:①筑菌墙前,先让菌坯出一潮菇,用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螨虫也称菌虱、菌蜘蛛、菇螨,为害多种食用菌。食用菌播种初期发生菇螨为害,接种块的菌丝首先被咬,常不见菌丝萌发;稍后发生菇螨为害会引起菇蕾萎缩死亡。在子实体上发生菇螨为害,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孔洞,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菇螨容易乘机为害菌菇。因此,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中要及时防治菌螨虫。在食用菌播种后7天左右,将有色薄膜盖在料面上5 ̄10分钟,然后用放大镜贴近培养料的一面观察,一旦发现体小呈扁平或椭圆形、白色或黄色、长有多根刚毛的菇螨时,要立即选用以下方法将其杀死。1、熏蒸杀螨。将棉球蘸…  相似文献   

17.
总结青冈县香菇绿色安全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场地及菇棚建造、原料选择及菌袋规格、栽培料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及接种、养菌棚管理、出菇棚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迟Ⅲ菇、不出菇的表现主要有3点:一是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先后出菇时间可以相差1个多月。三是不出菇,接种后数月,菌袋不现菇蕾。迟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平菇地棚菌墙增产栽培技术集覆土栽培和菌墙栽培法为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省工,且质量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过第一潮菇的菌袋脱去,靠地棚四周土墙建菌墙,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外端用泥将菌棒与菌棒间空隙抹好,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此办法的优点主要有:(1)建菌墙前先出一潮菇,用已收缩的菌棒建成的菌墙不宜变形,不干裂,稳定性好;(2)地棚四壁是土,蓄水能力强,有利于调节菌墙内的水分平衡,补水多时,多  相似文献   

20.
<正> 平菇生产技术 平菇显著特点是柄侧生,菌褶延伸至柄上。此种菌类适应性强,野外自中秋至次年春末均有发生,属中低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目前,以袋装代料发菌,垛式立体出菇为主流栽培方式,有时为了多出菇,常与脱袋覆土相结合。出菇期自9月20日至翌年的4月20日,采用半地下墙式简易塑料菇棚,最低棚温不低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