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摘     
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的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末年至秦代的墓葬。其中十一号墓是公元前217年(甲申)即秦始皇三十年的墓葬,棺内藏有竹简一千一百五十五支(另有残片八十片),内容包括有《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等十种。墓主人是在该  相似文献   

2.
再说“黄肠题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肠题凑”的兴衰   关于“黄肠题凑”的记载,大概是以《吕氏春秋》为最早。其《节葬篇》称:“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椁数袭。”《吕氏春秋》一书,系吕不韦所撰,实际上是他组织门客集体编著。《吕氏春秋》所记,主要是战国之事,其中也涉及春秋时期。《节丧篇》所记的国大,指的是诸侯强大起来;所记的家富,是指大夫富裕起来。因此,在丧葬礼制方面出现了僭越的行为。实际上礼制的崩坏从春秋时期即已开始,到战国时期就更加严重了。据《吕氏春秋》的记载,战国时期存在题凑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人推测在春秋…  相似文献   

3.
我国以法治林的历史相当久远,可以追溯到周代。据《周礼·地官》记载,当时设有掌管山林政令的“山虞”、“林衡”等官职,规定“木不中伐,不鬻(音yǜ)于市”; “草木未落,斧斤不入山林”。即树木没长成材,不准砍伐拿到市场出卖,草木叶子没落,不准带刀斧进入山林。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以法治林了。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执政,实行了严格的以法治林。《管子·地数》说:“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音zǜ)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他规定:“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仲主张对  相似文献   

4.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对自然保护的认识相当久远,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早在西周(公元前一○六六年至前七七一年)时代就对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有了认识。据《西周·大聚篇》记载的《禹禁》中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可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森林法”。周文王时,他也颁布有《伐禁令》,明确规定:“毋杀人,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他把人、星、井、树、畜並列並加以保护,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北大俞孔坚教授指出,圆明园伐林灌之举比防渗工程的后果更为严重。此话不幸被言中,2003年我曾在《世界林业动态》上发过一条题为“林业决策纠错需要100年”的消息,这是德国林学家做出的结论。而在城市林范围内,所犯的造林决策错误就更难纠正,持续的时间会更长。圆明园的林木改造工程是严重的倒退。  相似文献   

6.
第四讲林业建设的方针和确定林业社队的依据一、林业建设方针为了加快林业的发展,根据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我国解放以来基本上坚持了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三日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的《森林法(试行)》中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这方针与前一方针不同的是“造多于伐”,这句话是针对过量采伐、  相似文献   

7.
前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椁室木材经我所鉴定为我国特有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并经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表明其性质没有变化,材质较好,仍保存浓厚的杉木气味,与现代杉木一样。从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有防腐处理的迹象。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鉴定这些木材已有2130±95年。该墓葬棺椁木材在地下保存如此之久而未曾败坏,确是举世罕见的发现,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为此,我们对椁室杉木的耐腐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是一座距今二千一百多年以前的西汉早期墓葬,在这座古墓葬里,从尸体、棺椁到大批的随葬器物,都保存比较完整,充分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这一极为罕见的重要发现,对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文化、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医药、防腐、木材等方面都有极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为期两年的试验里,对同龄的番石榴第一年八月初和翌年二月喷施浓度为2%、4%和3%的尿素;第二年七月中旬和翌年二月喷施1%、2%和3%的尿素。第一年,2%和4%的尿素增加了座果量,而6%的减少座果量;第二年,1%和2%的增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底,鲁某、许某、张某等人租用某村右冲山场用于开发种植厚朴。2004年8月,鲁某等人向乡林业站申请林木采伐指标,并邀林业站站长李某等人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由李某担任联合开发公司会计。李某应邀后,在鲁某等人的陪同下,仅用一上午的时间,对右冲山场进行了伐区调查设计。县林业局依据李某所作的伐区设计资料核发了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定采伐立木蓄积1206立方米,采伐方式为皆伐。同年底,鲁某、许某等人组织民工进山砍伐。经林业技术鉴定,实际采伐立木蓄积2477立方米,超伐1271立方米。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邱有元…  相似文献   

11.
采伐更新方式目前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以皆伐、人工更新为主,培育整齐乔林,有人叫“大砍大造型”;二是以择伐、天然更新为主,培育复层异龄乔林,有人叫“少砍封育型”;三是以皆伐、天然更新为主,培育次生林,有人叫“大砍封育型”。1 宝鸡市采伐更新方式的回顾1.1 皆伐天然更新方式在宝鸡市除森工林场1960~1966年为集中采伐外,其他林区在采伐的指导思想上摇摆不定,一段时间不准主伐,一段时间集中采伐。1954~1977年,先后曾出现了修建宝  相似文献   

12.
闽东地区不同海拔浙江红花油茶林全伐改造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伐措施对于不同海拔浙江红花油茶林的改造效果,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天然籽播浙江红花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伐除全部上层木(全伐)措施对寿宁县白鹇墓试验地和霞浦县八斗丘试验地进行改造,调查改造前后林木生长、结实状况的变化,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与八斗丘试验地相比,改造后白鹇墓试验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叶片N和K含量增长量较大,而P含量增长较小。白鹇墓试验地和八斗丘试验地空气湿度分别降低了4.6%和7.0%。白鹇墓试验地光照强度日变化是八斗丘试验地的1.47倍。白鹇墓试验地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的增长量均较大,分别是八斗丘试验地增长量的6.75、2.17、3.33、1.56倍。八斗丘试验地土壤温度增长量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18倍,空气湿度的降幅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5倍,土壤N、P、K含量分别增加了7.85、20.44、57.12 mg/kg,均较高,冠幅生长量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12倍。八斗丘试验地的单株结果量、果实产量、产油量的增长量分别是白鹇墓试验地各指标增长量的1.65、1.67、1.22倍。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八斗丘...  相似文献   

13.
有生命的画     
苏周 《林业与生态》2013,(12):33-33
盆栽是我国独特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始于东汉,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有长着六枝红花的圆盆,下面是方型架座,这是最早的盆栽艺术的雏型。到了唐、宋时代,盆栽艺术盛行一时,陕西乾陵出土的唐章怀太子墓的甬道壁画上,有两个仕女手持盆盂和浅盆盆栽。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底,在七坡林场杉木采穗圃,笔者发现一莞衫伐根断面中部,长有一新生植株,根径粗2.5厘米,高160厘米(见照片)。这一伐根是1991年夏季间伐时留下的,估计植株称发于.1992年春季。为什么在伐根断面中部能长出萌芽?这有待林业专家去探讨。奇!杉木伐根断面长萌芽@钟业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历每月都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 ,民间称为“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头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 ;宋伐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制度是《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法律制度,是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法律手段。采伐限额主伐合理年伐量的编制是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编限单位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成果质量和准确性,意义十分重大。参考了近年来国家和邻省科学的主伐合理年伐量方法,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几种主伐合理年伐量计算方法,以期对正在进行采伐限额编制的单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总面积11015公顷,成立于1988年。主要保护对象是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泥炭藓沼泽以及丰富的珍稀动植物。 该区成立以来,制定和执行了《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各项规章制度》、《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管理办法》、《进山人员管理制度》。建区13年来,未发生乱砍乱伐等破坏自然资源的  相似文献   

18.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有一些帝王十分重视植树造林,治林轶事甚多: 黄帝植柏 轩辕黄帝是重视植树的先贤。据考证,陕西黄陵县轩辕庙,现存的一株高近20米,胸径7人合抱有余的古柏,即为轩辕所栽,距今已4000多年,被誉称“世界柏树之父”。 大禹封山有林 据《逸周书》记载,大禹不准人们在树木萌生季节乱伐林木,以利育林。他发布禁令:“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之长。”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林业记事》杂志一九七八年二期报道〕加拿大安大略州东部有撩荒地81万公顷,土壤瘠薄,容易积水,约49万公顷宜种杨树。自然资源部在这里进行三种轮伐期的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20.
我国栽培泡桐有悠久的历史。桐之各最早见于公元前21至16世纪成书的《夏小正》即“三月,拂桐笆”。据夏纬英先生考证,这里所说的桐,即玄参科的泡桐。因为泡桐花蕾形成于去年秋季,到夏历三月才开花。《诗经》有:椅桐梓漆,“爱伐琴瑟”,“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但古时把泡桐和梧桐科的梧桐相混。明代药学家兼植物学家李时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