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张家口市将脱毒马铃薯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给予技、政、物等极大支持.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方面做到了系列化,用途实现专用化,栽培技术逐步达到标准化,种薯生产进入微型化.本项研究就如何利用脱毒瓶苗筛选骨干品种生产微型薯的最适定植时间及不同定植时间对产量构成影响进行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今后同类型区微型薯生产最佳定植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二年制脱毒种薯体系建设及其关键技术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利用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因繁殖周期长,病毒再侵染风险高,使种薯质量很难保证。本研究以品种脱毒和试管薯生产为基础,以微型薯生产和标准种薯生产为扩繁环节,建成了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该体系将种薯生产在田间多年繁殖改进为只需一年繁殖,从而降低了病毒再侵染机率,保证了脱毒种薯质量。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脱毒瓶苗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各级脱毒种薯也源源不断地向周边县市供应。马铃薯脱毒瓶苗快繁技术进一步得到了补充完善,新型培养基的应用、全日光培养代替人工培养,简化了配制程序,培养的瓶苗更加健壮,移栽成活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脱毒及微型薯繁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颖蔚  孟令文  张辉 《杂粮作物》2006,26(3):197-199
介绍了马铃薯茎尖脱毒及微型薯繁育技术的发展概况,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茎尖分生组织诱导成脱毒苗、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繁和试管薯的生产以及马铃薯脱毒小薯的生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还对脱毒马铃薯的病毒检测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70年代,就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得到了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成功地获得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开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和推广。实践证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体系,是建立在基于解决优良品种种性退化,并大面积推广健康优良品种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技术措施。其所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增产效果很好,一般增产30%以上,但是,由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较高,而马铃薯的产区又大多是贫困的冷凉地区。马铃薯种植户难于接受脱毒马铃薯的昂贵价格,这就限制了脱毒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我们根据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农业的生产机制和技术水平,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云南省实情的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高效生产技术。这套生产技术的应用将使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促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种薯技术的广泛推广,对我国马铃薯产业提升、种薯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采收、分级与包装,结合不同时期的陇薯系列马铃薯脱毒种薯特征特性及其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和甘肃谓源高寒阴湿区气候气象特征.提出马铃薯脱毒种薯采收、分级与包装技术,旨在为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马铃薯的种性退化是生产中造成马铃薯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马铃薯脱毒技术则能显著提高其产量,脱毒种薯比普适种薯一般增产30%~50%,高者一倍以上。脱毒后的种薯在繁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可避免地受病毒感染并逐代积累、加重,最后完全失去脱毒作用的问题。因此,马铃薯脱毒后,在扩繁过程中能否控制和减轻病毒侵染、短期内生产出大量可以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优质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脱毒技术能否在生产上充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谭伟军 《中国马铃薯》2009,23(5):306-307
<正>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是目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此方法开展了无病毒马铃薯种薯生产,解决了马铃薯因病毒病造成优良性状退化而减产的问题,使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我市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总结了一整套先进适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通过对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全生育期中不同生长时期的株高、茎粗及根茎叶鲜重和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的生长动态差异显著,原种生长势较强,商品薯生长势较差,但原种与原原种及生产种的差异较小;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的产量分别比商品薯提高了27.57%、39.55%和39.19%。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目前开展的马铃薯脱毒工作,到处方兴未艾,马铃薯脱毒热遍布全省,脱毒马铃薯成为全省十项农业新技术推广之一.有些地方把脱毒马铃薯喻为扶贫作物,它突出的增产增收的优点,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全省建立了三大马铃薯专业种子公司,这三大专业种子公司的建设将对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起到重要的加强作用.但是目前这三大马铃薯专业种子公司仅是从种薯调运、收贮、交换着手建设的,从脱毒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 对脱毒马铃薯种薯进行田间鉴定、定级,是马铃薯种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张北县生产应用合格脱毒马铃薯种薯进行田间鉴定、定级的路子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脱毒试管苗移栽大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应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陕北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但如何在短时期内大量生产出高质量、高级别的脱毒种薯,尽快地应用于马铃薯生产,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病毒性退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脱毒原种一年制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种薯质量,防止病毒再感染,常用温室、防虫网室以无土栽培的方式生产脱毒原原种。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以来,从茎尖脱毒、培  相似文献   

14.
<正> 1978年以来,我场在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工作的同时,认真加强种薯的生产管理工作,有效地保证了脱毒种薯韵质量。一、加强基础建设脱毒种薯繁殖生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实现脱毒种薯投入生产,我场从1978年开始,相继建成脱毒苗培养室、化验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由于马铃薯的退化现象 ,制约了我县马铃薯产量及生产技术的发展。 2 0 0 1年 ,我们引进了恩施天池山农科所选育出的优质脱毒马铃薯鄂马铃薯 3号 ,两年来建立了原种良种基地 ,取得了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 鄂马铃薯 3号的五大优势1 1 生长优势4~ 6月观察 ,脱毒种薯生长旺盛 ,普通种薯黄而枯萎 ;脱毒种薯茎秆比普通种薯的茎秆粗0 6 5cm ,分枝比普通种薯多 1 5个 ,株高比普通种薯高 10cm。1 2 抗性优势2 0 0 2年马铃薯播种期和出苗期遇到严重旱灾 ,4~ 6月又遇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天气 ,鄂马铃薯 3号表现出了…  相似文献   

16.
网室中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的网室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生产中,脱毒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在60%左右,甚至更低,对人力、财力是很大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防虫网棚温室的设施、基质的配制、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建立规范化生产,使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7%,以期为高效低成本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乔海明 《中国马铃薯》2008,22(2):115-117
<正>提高马铃薯脱毒小薯单产水平是降低马铃薯脱毒小薯生产成本的根本途径。河北北方高寒区气候寒冷,无霜期90~110d,普通温网室设施栽培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一年只能生产一季,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本地区生产脱毒小薯显得更为重要。国内  相似文献   

18.
<正>1 前 言 马铃薯采用无性繁殖,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近年来脱毒微型薯已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对微型种薯的田间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 微型薯的特点和种用价值 微型薯是利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和无土栽培方法,在防蚜虫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直径1.0~  相似文献   

19.
<正> 1 引言从5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脱毒品种,此后相继由许多科研单位用这种方法生产脱毒种薯,以解决种薯退化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脱毒小薯播种是当前马铃薯生产的一项先进技术。脱毒小薯主要是用于原种生产,我院所处呼和浩特市气温较高,马铃薯病毒传播较快,不适应生产原种。我们选择在海拔1600米,7月份平均气温为18.3℃,昼夜温差较大的阴山丘陵后山冷凉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与主粮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是浙江省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几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万hm~2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春马铃薯、秋马铃薯和冬季设施马铃薯等种植模式,种植产量高、商品性佳、效益好,发展潜力也较大。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是近阶段保证浙江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马铃薯主粮化研究在浙江省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通过品种专用化、种薯本地化、生产机械化和产品丰富化等措施,加速实施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