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侯和菊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8):34-34
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夜间大棚内温室要保持在14℃以上,阴天不浇水,更不能大水漫灌,最好在晴天上午浇水。初发病的棚室,要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提高棚温至33℃,使病菌不产生孢子。降低棚内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及时摘除大棚内的病花、病叶、病果及黄叶,带出棚外深埋 相似文献
4.
5.
6.
温室大棚西葫芦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温室大棚蔬菜的不断发展,蔬菜上的一些病虫害的发生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西葫芦灰霉病已经成为西葫芦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西葫芦生产带来比较严重的损失.据调查,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2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甚至造成毁棚. 相似文献
7.
8.
1.症状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以花、幼果及嫩茎最易受害。花和幼果脐部感病,初呈水渍状,残花凋萎,病部初生灰白色菌丝,后期病组织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褐色霉层。嫩茎受害,病茎蔓变褐,上生灰褐色霉层,病部以上叶、蔓枯死。(如图1) 相似文献
9.
10.
<正> 灰霉病是大棚西葫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幼果。一般情况下病菌首先侵染花或花托,发病后长出灰色至淡褐色的霉,然后再向果脐和果柄蔓延,多从果脐开始腐烂,被害果实迅速变软、萎缩腐烂,病部呈灰白色,密生灰色的霉层。如果病菌落到叶片上,也可引起叶片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相对湿度大时,也会产生灰霉层。茎部被害,病部表面灰白色,密生灰霉,当病斑绕茎1圈后,其上部萎蔫直至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1.病症识别。病菌首先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入,侵梁初期花瓣呈水浸状或水渍状,后变软腐烂并出现灰褐色霉层,造成花瓣腐烂、萎蔫、脱落。而后病菌逐渐向幼果发展.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发病组织如果落在叶片或茎秆上,也可导致茎、叶发病,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大斑,中央有褐色轮纹,湿度大时可见灰色霉层。茎 相似文献
12.
温室西葫芦病毒病(群众俗称疯病),是温室大棚西葫芦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的发生危害,可使西葫芦减产30%~40%,且果实质量低劣,甚至造成种植的失败。1 症状西葫芦病毒病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病害症状有三种类型:①花叶型。嫩叶出现明脉及褪绿斑点,后呈淡而不匀的小型花叶斑驳,有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时顶叶畸形,似鸡爪状,植株矮化,果实畸形。发病早的可引起全株萎蔫。②黄化皱缩型。植株上部叶片呈黄绿色斑点,以后黄化皱缩。叶片沿叶脉失绿,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皱缩下卷,叶片变小或出现蕨叶、裂片。植株矮化,… 相似文献
13.
西葫芦近年生产发展很快,尤其是保护地栽培.但西葫芦的病害发生比露地栽培重,以灰霉病为害最重,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葫芦在冬春日光节能温室、早春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生产中易发生病害,一般损失率25-30%,重者达100%,造成断产绝收,危害严重,使农民群众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西葫芦灰霉病的防治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 发生规律 西葫芦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害茎、叶、花及果实,以幼瓜为主.病菌从雌花侵入花和幼果的蒂部,初为水渍状,逐渐软化,表面生灰色霉层,果实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灰霉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在低温高湿下易发生,温室和大棚春茬栽培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影响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