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估苹果感染青霉病后的食用安全性,本试验检测了苹果青霉病菌(Penicillium sp.)在苹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病斑处青霉菌菌落数最高,为2 800 cfu/g;病斑外延1.0 cm处,青霉菌菌落数为120cfu/g;病斑外延1.5 cm处,青霉菌菌落数为18 cfu/g;病斑外延2.0 cm处,未检测到苹果青霉病菌。  相似文献   

2.
为猕猴桃采后贮藏和保鲜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青霉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和猕猴桃果实接种防治试验,研究粘红酵母对猕猴桃贮藏期由青霉菌引起的腐烂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粘红酵母菌悬液一定程度能抑制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对青霉菌具有抑制效果;猕猴桃果实接种浓度为10~9 CFU/mL的粘红酵母菌悬液,在20℃室温条件贮藏,青霉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为6.0%和0.9cm,其对青霉菌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空白)。粘红酵母具有作为猕猴桃贮藏期保鲜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兰光生 《福建农业》2005,(11):23-23
柑桔贮藏期间如措施不当,果实腐烂率可高达10%—30%,严重影响外销及贮藏。据调查,柑桔贮藏期发生的病害达20多种,最重要的是青霉病和绿霉病,其次是褐色蒂腐病、黑腐病、炭疽病,此外,还有褐腐病、酸腐病、枯水病等。为了减少柑桔贮藏期烂果所造成的损失,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1.青霉病和绿霉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皮变软腐烂,2—3天后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随后在病部产生青色或绿色粉状霉层,从开始发病到全果腐烂,约需7—15天。腐烂后具芳香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环境因子下柑橘绿霉病(指状青霉)、青霉病(意大利青霉)病原菌的生长生物学特性。分析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盐度对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生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DA、SDA、PSA、YPGA等培养基培养2种青霉时,菌生长直径较大( 40 mm)、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快;替换CA培养基中的蔗糖,当碳源采用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时,菌生长效果较好,菌落直径大于20 mm,菌丝密集度表现浓密或较浓密;酵母粉、蛋白胨、甘氨酸等有机氮对2种青霉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种菌株在4~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菌株能生长的pH值为2~12,最适生长的pH值为5~7;高浓度(4%以上)的盐水可以杀灭2种青霉菌;75℃是青霉菌的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5.
一、青霉病,青霉病是贮运期的病害。由于菌源分布广泛,所以青霉病对梨的为害很严重。包装房、贮藏室的带菌情况与发病轻重关系密切,25℃时青霉病发生扩展最快,降低温度有一定抑制作用。发病初期呈黄白色水渍状圆斑,果肉软腐,由果皮向果心呈圆锥状水烂,扩展速度快。条件适宜时,7天就可使全果腐烂。空气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表面长出小疣状的霉块,先为黄色,后变青绿色,上面覆有一层青色粉状物,稍一吹则四处飞散,有霉味,即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又可蔓延发病。防治方治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甜瓜播种出苗期间,阿勒泰地区春季寒流频繁,影响甜瓜根系发育及健壮生长,根部容易遭受土传病害侵袭,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甜瓜疫霉病和枯萎病。一、疫霉病1.发病症状疫霉病由卵菌纲霜霉目疫霉菌导致,感病植株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患病部位缢缩,造成萎蔫倒伏死亡,称猝倒病。病苗梢叶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圆斑,湿腐;病斑干燥后变为青白色,容易破碎;果实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凹陷,软腐,后期变褐  相似文献   

7.
苹果贮藏期易发病害及预防苹果贮藏期若环境不良,常造成多种病害发生和扩展,使果实变质、腐烂,不堪食用。常见的有青霉病、红玉斑点病、苦痘病、虎皮病等。1.青霉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主要发生于运销贮藏期,病菌从伤口侵入,造成果实软腐。发病部位先局...  相似文献   

8.
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库尔勒香梨树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引起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菌的来源,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程度提供依据.[方法]将从杨树(Populus bolleana Lauche)、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核桃(J.regia L.)、苹果(M.pumila Mill.)及香梨树(P.bretschneideri Rehd.)上分离的腐烂病菌株接种到30;香梨树皮培养基、香梨果实、叶片以及枝条上观察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及产孢情况.[结果]6种不同寄主来源的腐烂病菌株均能在30;香梨树皮培养基、果实、叶片及枝条上侵染.在培养基上除沙枣腐烂病菌株,其余5种腐烂病菌株均能在9d内显症产孢;在果实上,6种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株均未产孢;来源于苹果和香梨的腐烂病菌株在枝条上病斑扩展速度最快;6种腐烂病菌株在叶片上形成的病斑形态及病斑扩展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6种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株均能使香梨不同部位感病,但在病斑扩展和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水果在采摘、储藏、运输、销售和选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果皮、果肉部分受到一些碰伤。这时,微生物等就会由伤口处侵入。“入侵之敌”大多为霉菌。霉菌侵入后,可使果皮软化、形成病斑、下陷、果肉软化,发酵,有的霉菌还利用水果的营养产生新的毒素,如青霉、曲霉可产生展青霉素,黑曲霉可产生黄曲霉素等,有的还对人有致癌、致畸等毒害作用,有的可引起人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每公斤腐烂水果的原汁中含有近1克的展青霉素。在距离腐烂部分厘米的正常水果圈里,仍可检出这种毒素,所以水果烂了,光削掉腐烂部分,远远不够。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白薇提取液对新余蜜橘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不同白薇提取液浓度对新余蜜橘采后青霉病抑制效果,并用50 mg/m L白薇提取液处理带菌的新余蜜橘果实,无菌水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VC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薇提取液可有效降低病斑的生长直径,减轻青霉病发病程度;此外,还能延缓果实营养成分的下降和MDA含量的积累,以及提高果实POD、PPO活性,增强果实抗病性。因此,白薇提取液能有效抑制新余蜜橘青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HA-01。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绿霉病菌、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andidum等12种果蔬病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菌株HA-01对12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及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马水橘的活体接种试验表明,菌株HA-01的发酵液、菌悬液和发酵滤液处理3 d后柑橘绿霉病的发病率均低于20%,病斑直径均在2.00 cm以下,而对照发病率为94.44%,病斑直径为3.60 cm。  相似文献   

12.
苹果、梨贮藏期病害—青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苹果、梨青霉病俗称“水烂”、“霉烂”,是贮藏期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可造成苹果、梨大量损失。该病主要发生于贮藏期,病菌经刺伤、碰伤、压伤、虫伤等伤口侵入,皮孔也能侵入,但属次要。该病菌仅为害成熟的果实,病健果在一起时还可接触传播。果实被害后,病斑表面黄白色,凹陷,圆形,果肉腐烂,极湿软,成圆锥状深入扩展。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发病后10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明确呼市蔬菜公司菜库在冷藏期间造成蒜苔严重腐烂和损失的主要病害种类。根据诱发产生的病原物镜检,初步鉴定主要是青霉菌(Penicillium sp.)占病斑数的33%,丝核菌(Rhizoctonia sp.) 占病斑数的30%,疫霉菌(Phytophthora sp.)占病斑数的10%,未产生病征的病斑占27%。对冷藏蒜苔发病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最大贮存期限的估测,提出以湿腐的流行速度和从有效积温予测的探讨。并对冷藏蒜苔控制病的发展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大棚种植黄瓜,在湿度过大的情况下,黄瓜易发生灰霉病,造成叶片和茎部腐烂,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一、危害症状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毫米~20毫米的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引起板栗种仁腐烂的青霉菌属种类及其发病症状.以贮存期板栗种仁腐烂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贮存期板栗发病种仁的病健交界处分离纯化病原菌,验证其致病性,完成科赫氏法则,并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10株青霉属真菌,分离率为25%.分类鉴定显示:6株为光孢青霉菌(Penicillium glabrum),1株为菌核青霉菌(P.sclerotiorum),2株为草酸青霉菌(P.oxalicum),1株为简青霉菌(P.simplicissimum).其中,光孢青霉的数量最多,占分离青霉菌总数的60%.致病性鉴定表明,4种青霉菌均可以引起板栗种仁腐烂.青霉菌真菌是引起贮存期板栗种仁腐烂的原因之一,这为贮藏期板栗种仁腐烂的防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树腐烂病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农村科技》2008,(8):29-29
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  相似文献   

17.
沈慧 《农家参谋》2013,(10):29-29
症状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看不出病鱼有何种异常,当看到病状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如因操作、运输不慎而使鱼体受伤,低温造成冻伤,或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18.
新疆牧草病害新记录(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对新疆牧草病害的调查中发现珠芽蓼白霉病、补血草锈病及两栖蓼叶斑病在新疆地区及国内未曾报道过,现将这3种病害报告如下。1 珠芽蓼白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生于叶两面,病斑暗红褐色,不规则或圆形至多角形,直径达3mm,病斑上有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CCTCC M207210所产青霉抑制物的稳定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放线菌CCTCC M207210发酵液的青霉抑制活性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其在苹果贮藏与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无菌体发酵液经热、酸、碱、紫外线等处理不同时间后,用滤纸片法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检验发酵液对产展青霉素扩展青霉SP2204、SP2205生长的抑制活性;在接种扩展青霉的苹果和苹果汁上喷涂或加入无菌体发酵液,分别培养12和7 d后,测定苹果的病斑直径和果汁中展青霉素产量。【结果】加热、酸碱处理和紫外线照射都会破坏发酵液对扩展青霉生长的抑制活性:经100℃保温处理60 min,或紫外线照射(30 W,245 nm,15 cm)90 min,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发酵液原始pH(5.7)下最稳定,偏碱性条件的稳定性稍高于偏酸性条件。接种扩展青霉120 h后,在苹果表面喷涂无菌体发酵液可使苹果病斑直径的扩展速度降低25%;在果汁中加入40%(v/v)的无菌体发酵液,可使展青霉素产量降低90%。【结论】放线菌CCTCC M207210发酵液对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酸碱和紫外线耐受能力,在苹果贮藏和果汁加工中抑制扩展青霉素的生长与产毒方面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