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值全国上下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际,农民贫困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要想使社会和谐发展,必须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针对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贫困的基本原因,提出解决农民贫困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义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88-7490
在对"贫困"问题进行界说的基础上,对我国贫困人口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关注,分析了我国农民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必须充分认识“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大贫困:经济贫困、知识贫困和生态贫困。解决农民三大贫困,必须依据以民为本、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和持续发展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4.
农民视角下的贫困问题——甘肃省贫困县农民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肃省3个贫困县农民的原始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出影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因素和贫困地区农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劳动力转移困难,信息闭寒,贷款困难等.提出了解决缺水瓶颈,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对策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省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贫困老年农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目前普遍认为,三无人员(没有法定扶养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病残人员、下岗人员中的特困职工属于弱势人群.笔者认为,贫困老年农民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①.既是生理性弱势群体,也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他们是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近期,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参照国际通行计算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农村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计算,按1999年价格计算,新的农村贫困标准是865元,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12230万人②.又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现阶段我国60岁、65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10%和7%(人民日报,2001年3月29日).综合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与老年人比例可以估算,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60岁以上约为1223万人,65岁以上约为856万人,这确实为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贫困。农民贫困的原因有三:一是农民自身的因素,二是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三是体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前,贫困心理学逐步兴起,国内外许多学者从贫困的产生,神经机制等不同角度,对反贫困进行了探索研究,意在建立一个系统的贫困理论,用于贫困的实际应用。有关的研究证据假设,贫困可能是特定的心理后果,可能导致经济行为,使其难以摆脱贫困。证据表明,贫困导致压力和消极情感状态,这反过来可能导致短视和避免风险的决策,贫困可能通过限制注意力和偏向于习惯性行为来牺牲目标导向的决策。总之,这些关系可能构成有助于持续贫困的反馈循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贫困成因及治理等理论为基础,对河南省农村贫困农民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试图为提升河南省贫困农民的收入提供有效的建议,以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围绕河南省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杨清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58-2159
深入研究了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意义,探索了预防农民贫困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最根本的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因为“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是通过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应特别重视贫困农村农民的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贫困的衡量标准有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绝对标准。我国的扶贫应该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改变收入分配体制,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尽快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实质上是权利问题。本文通过揭示当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所受到的限制,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缺位和农民自身原因三个方面探求造成当代农民权利贫困的原因,并提出四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61-22062,22065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目前,大学校园内的贫困生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笔者从社会角度、家庭角度和大学生自身方面来分析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贫困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禄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20-8022,8026
2010年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454元,仅为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03%,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35%。该研究从收入构成角度分析了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指出广西贫困县农民增收存在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社会事业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提高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需求”的角度来探讨了生态恶化型贫困的概念,建议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评价生态恶化型贫困,并树立“生态重建”的生态经济扶贫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农村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增长是贫困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减贫的速度和效果出现明显递减的趋势,扶贫成本大幅度上升,贫困存在形式出现了明显不同于过去的新特点。本文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扶贫机制,积极推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扶贫;把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作为重点;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与措施,以此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财富,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农村的信息贫困。信息贫困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积极宣传,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物质保障和信息渠道,通过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用低收入和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贫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需要。一个人的贫困,除了生存需求的保障,还应包括权利、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反贫困工作,应采用相对标准,如居民平均收入的30%~50%或5%~10%最低收入人口比例而非某个人为的绝对值。反贫困工作在国家来说应是一个社会问题,即对贫困者的关切和救助。真正的反贫困行动,除了给予贫困者生存和生活保障,还应积极铲除人们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帮助他们踏上发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彭振芳  林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931-2932
对农村贫困文化的定性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农村贫困文化产生的原因,提出充分吸收贫困文化的合理成分,消减贫困文化的不良因素。作者认为研究农村贫困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