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养殖新品种——圆斑星鲽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和同属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aseri)极为相似,但圆斑星鲽的背鳍、臀鳍和尾鳍有圆形黑色斑点,而条斑星鲽是暗色的垂直带状斑,两者较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5.
条斑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菱鲆、牙鲆的工厂化养殖,使我国北方走出了传统池塘粗养的困境,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大产业。但随着大菱鲆、牙鲆市场价格的大幅下滑,人们又把目光瞄向了鲆鲽类新品种。条斑星鲽外观漂亮优美,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条斑星鲽精子的超微结构。条斑星鲽精子全长45.57±3.23μm,主要包括三部分:头部、中段和鞭毛。头部呈圆形,主要结构为近圆形的细胞核;中段不发达,主要包括线粒体和中心粒复合体两部分,具有多个未分化的圆形小线粒体;鞭毛细长,结构为典型的"9+2"型双联微管结构,无侧鳍。这些特征表明,条斑星鲽的精子属于简单的原始类型。条斑星鲽精子不具顶体,但具有开口于核前端稍偏处呈不规则状的核前部凹陷及核内核泡结构,核前凹陷与染色质区无界膜分隔,部分精子在凹陷前端存在由核膜构成的凸起。凹陷区的前部及其开口处常有多个小的具单层界膜的囊泡,这些结构可能是顶体的遗迹,但也不排除其是向外释放核内物质的一种途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条斑星鲽俗称"花豹子"、"花边爪"。笔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条斑星鲽的养殖生产,试验表明,条斑星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厂化养殖优良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养殖设施目前,条斑星鲽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鲆鲽类相似,工厂化养殖是条斑星鲽的主要养殖方式。可利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养殖池面积一般为30~60米2,池深60~70厘米。 相似文献
8.
条斑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菱鲆、牙鲆的工厂化养殖,使我国北方走出了传统池塘粗养的困境,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大产业。但随着大菱鲆、牙鲆市场价格的大幅下滑,人们又把目光瞄向了鲆鲽类新品种。条斑星鲽外观漂亮优美, 体色似松树皮,含有较高的胶原蛋白,肉质细嫩鲜美,口感极好。在日本市场,条斑星鲽价格1万-2万日元/kg, 是牙鲆的5倍,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高档鱼种,具有很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记载了对渤海石鲽(Platichthys bicoloratus)、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及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四种经济比目鱼类食性的研究所得。石鲽及星鲽属底栖生物与游泳生物食性鱼类;高眼鲽属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焦氏舌鳎属底栖与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生活于同一生物群落中的比目鱼类以其营养生态位的部分交错,从而缓和了对食物的竞争。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最近 ,由荣成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 ,山东寻山水产集团、山东靖海实业集团协作的“星鲽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 ,顺利通过威海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星鲽俗称花豹子、花片 ,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冷温性鲽类 ,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区。其个体较大 ,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无论营养价值、生长速度还是食性范围均明显优于牙鲆 ,一般当年苗种即可长成 0 .5kg的商品鱼 ,市场价格高于牙鲆 ,接近大菱鲆 ,属名贵品种。近年来 ,由于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 ,我国的星鲽资源已基本绝迹 ,其人工养殖已成为北方沿海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异源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花鲈精子只有经过紫外线照射遗传失活后,才能诱导产生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经过大量实验筛选出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花鲈冷冻精子采用80 MJ/cm2 的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条斑星鲽卵子进行授精,在受精后7~9 min,将受精卵放在-1.0~1.5 ℃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60~9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相对诱导率达40.68%±7.24%。由于不失活精子与条斑星鲽卵形成的杂交胚只能存活到原肠期,而染色体未被成功加倍的胚胎会由于单倍体的致死效应在孵化前后死亡,所以存活的仔鱼全部为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首次报道了采用异源冷冻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的技术方法,为条斑星鲽性别控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对人工干法授精、微量充气孵化条件下星突江鲽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星突江鲽受精卵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无油球、卵膜薄、光滑且透明,具弹性。吸水前卵径为0.66~0.70mm,吸水后为0.91~1.06mm。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星突江鲽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关闭、眼泡和肌节形成、尾芽形成、晶体出现、听囊出现、出膜前期和出膜期11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11±0.5℃水温下,受精卵经过101h仔鱼脱膜孵出。初孵仔鱼全长2.3~2.5mm,卵黄囊长径1.075~1.25mm,短径0.60~0.675mm。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条斑星鲽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研究。结果发现,条斑星鲽染色体显示较为复杂的C-带,有4对染色体整体呈阳性深染,分别为3、13、20、22号染色体;3对具居间C-带,分别为1、4、8号染色体;9号染色体整体显示阴性,其余有大小不一的着丝粒C-带。计算其异染色质含量为54.91%。银染分裂相中Ag-NORs出现的数目以两个的频率最高,达87.5%,与此相一致,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两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的频率也最高,故确定条斑星鲽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为端部Ag-NOR。Ag-NORs的数目为1~3个,以出现两个Ag-NOR的频率最高,达87.5%,与此相同的是,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两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的频率也最高。G-带研究显示,条斑星鲽有37条深染带,22条浅染带。 相似文献
15.
16.
对圆斑星鲽mtDNA控制区序列及鲽形目鱼类鲽科的条斑星鲽、大西洋黄盖鲽、马舌鲽,美洲拟庸鲽和鲆科的牙鲆以及鳎科的欧洲鳎、塞内加尔鳎、沙鳎控制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的控制区序列可分为扩展终止相关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CSB—A、B、C、D、E、F)、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和串联重复序列区(Tandem repeat region)。通过与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发现鲽形目的鲆、鲽类和鳎类与两栖纲的无尾类在CSB-3之后存在相似的串联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17.
18.
19.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星突江鲽Platichthysstell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星突江鲽的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球形,主要结构为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植入窝较浅,凹入深度约为细胞核直径的I/4。核中染色质致密,但存在染色质较浅的头部凹陷和核泡。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基体的长轴相互垂直,呈“T”字型排列,基体的长轴与精子的长轴平行。袖套很浅,其最深处只达到线粒体下端的1/3处。在袖套线粒体的外面,具有大量的椭圆形囊泡存在。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鞭毛较粗,长有两排侧鳍,侧鳍不对称。鞭毛细胞质中可见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囊泡存在,囊泡的分布不均匀,一侧囊泡数量较多,另一侧偏少。鞭毛的这种结构与精子的运动相适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