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轮式收获机采用的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元件参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以及能否正常运转。以收获机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典型故障分析过程为例,阐述采用该系统的收获机在零件选型过程中,容易忽视的技术要点,对相关采用静液压行走驱动的收获机开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静液压驱动技术与负荷传感技术是当今行走机械两大关键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行走机械水平乃至整个机械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静液压驱动技术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组成的液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与动力源、负载源的匹配系统以及该系统的控制装置。行走机械由于工况变动频...  相似文献   

3.
静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车辆无级变速,从而提高传动系统功率密度。论述了静液压驱动技术在车辆与行走机械领域的应用优势和发展趋势,研究了静液压驱动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案,分析了开式静液压系统和闭式静液压系统,介绍了静液压驱动技术在农业车辆、工程车辆和军事车辆上的应用现状,讨论了限制静液压驱动系统性能提高的因素,并对未来新型液压复合传动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前桥摆转转向式四驱底盘的行走轮在转向过程中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合适的驱动方式可为该类底盘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通过ADAMS软件对不同长宽比下行走轮角速度变化分析,得出长宽比越小,底盘后内外两侧行走轮之间的角速度变化趋势越大。为了满足底盘在转向过程中各行走轮的驱动要求,分析比较了机械式、电动式、液压式3种驱动方式,选择了液压驱动方式的方案。液压驱动系统采用4个液压马达分别驱动1个行走轮,第5个马达用做动力输出轴。系统采用一轴两液压油泵分别驱动4个行走轮马达和动力输出轴,利于动力输出轴与行走速度参数的匹配。两前轮液压马达采用串联形式并与两后轮液压马达并联连接。转向时,通过控制前内侧液压马达停转,后内侧液压马达随动,实现了前桥摆转转向,满足内侧后轮在转向过程中随着前桥摆转时的角速度与角速度方向的变化。通过物理样机试验验证,在无方向盘的操作下前桥摆转转向式底盘采用本设计的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良好的直线行走性能和任意角度摆转转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果园管理的要求,设计出一种能够适用于果园作业环境,主要用于进行喷药、施肥和开沟等作业的液压驱动履带拖拉机底盘。针对果园履带拖拉机行走工况和要求,进行了液压行走系统设计和研究,提出了液压行走系统的设计方案,确定了系统压力,并根据确定的拖拉机驱动力进行了马达和泵等主要液压元件相关参数的选择与匹配计算。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行走液压驱动玉米收割机的现状,介绍了静液压驱动系统的组成、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玉米收获机的普及,为满足用户高舒适度、高可靠性、低能耗需求,国内农机企业开始逐步在玉米收获机行走驱动系统中采用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对于轮式玉米收获机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轴向柱塞变量泵加轴向柱塞马达的系统,另外根据轮式玉米收获机工作状况的多样化需要,设置一个二级或三级、四级挡位的机械变速箱前桥。为保证此类配置的玉米收获机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配置轴向柱塞变量泵、轴向柱塞定量马达、机械变速箱前桥的静液压行走轮式玉米收获机的制动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机工业迅速发展,农业机械传动系统从单一的机械传动向液压传动方向发展。液压传动系统被应用于农业机械的工作驱动系统和行走驱动系统中,液压传动所具有的优势也日渐凸现。  相似文献   

9.
玉米收割机行驶系统采用液压传动能够提高稳定车速作业工况下的传动效率,然而机械液压元件本身的固有特性对传动系统的总体动力存在较大影响。为此,通过分析静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设计了具有泵控马达结构的传动方案,计算了传动元件的动力参数,并基于柔体动力学建模理论建立了玉米收获机行走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Mat Lab/Simulink对玉米收获机静液压驱动行走系的传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恒压油源液压泵输出压力、输出流量、负载液阻、压力损失、压力变化、流量间的关系、泵控马达系统阻尼比对机械液压传动系统传动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可为玉米收获机液压驱动行走系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联合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的环境特性及液压传动的使用技术条件,在新疆C-2型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设计了液压驱动的行走系统,并对液压系统的重要元件及作业回路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使用分析软件AMESim进行系统回路建模仿真,为产品的试制提供最优技术参数,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联合收割机液压驱动系统回路满足设计要求,为联合收割机驱动系统的技术升级与优化改进,提供了参数支持及理论知识的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