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农 《山东农业》2001,(10):45-45
到2000年底,山东省符合农业部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发展到9809个,其中龙头企业4188个,中介组织3162个,专业市场1498个,其他类型的产业化组织961个。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9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50.7亿元,创利税109.9亿元,创汇18.1亿美元。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基地种植面积246.7万公顷,带动养畜5964.7  相似文献   

2.
本综合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对都市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兴农业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及京郊实践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即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理论、博弈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等。北京郊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具有显著的特点,即产业链分布的跨区域性、以流通企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为载体、形成门类多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永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形势下,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受到了冲击。就金融危机形势下永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十年实践,县级农业环境管理已形成了其独具的特色,并逐步得到完善,其特点与发展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管理概念基本形成,任务目标基本明确;法规建设进展较快,执法试点稳步发展;管理项目逐步完善,管理规律初步掌握;存在问题较为突出,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展望未来,要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下一个世纪全面发展和振兴,在2030年能够解决16亿人的吃饭问题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花大力气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切实把科技进步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我国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1978~1984年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改革全面推开 ,使得这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3.4 % ;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数额最多的时期是 1994~ 1996年 ,由于国家从 1993年开始大幅度调高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价格 ,  相似文献   

8.
据国内科学研究机构预测,中国未来农业开发的趋势将向以下几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1.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尚不健全。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存在明显差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困难,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生产要素流动困难,阻碍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也使得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难以实现,这些均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例如,由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农户必须以土地作为基础的生活保障,以抵御各种风险。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从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原由和农业产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笔者认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从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角度对我国农村经济的现实加以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规模化和乡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认识,对农业现代化的多层次含义进行诠释,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结合2007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提出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加强科企合作发展农业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与柑桔、稻米、茶叶等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提出了下一步加强科企合作的工作设想,即要注重抓好优势学科与企业特色、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学术交流与招商引资等四个结合。同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农业科研信息化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讨论了农业科研信息化的内涵、必要性和迫切性、优先发展领域和推进思路 ,提出了在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我国农业科研系统应加快实现信息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利用排放因子法对江苏省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运用STIRPAT模型对2020—2030年全省农业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9年的CO2排放当量(CO2e)整体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并在2005年达峰,估算为8 361.77万t,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则分别在2010年、2003年达峰,种植业排放量远高于畜牧业。农业CO2e排放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03年后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到2019年已降至1.31 t·万元-1;在各碳源中,水稻种植是全省农业碳排放的最大排放源,而在主要畜禽中,猪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碳排放远高于其他畜禽;预计2020—2030年,伴随城镇化发展、农业人均GDP提高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全省农业CO2e排放量仍将呈下降趋势,在减碳的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经济高效发展。研究表明,江苏省农业已实现碳达峰,未来农业碳排放的持续降低将有利于加速全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应用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0~2009年公开发表的农业立体污染及防治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年载文量、作者、合著度、研究机构和研究主题等方面的分析,以揭示中国农业立体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轨迹和发展状况,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为促进中国农业立体污染及防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长周期性、复杂性、选择性、市场性特点。当前我国存在着成果本身质量不高、成果采用者科技意识不够强和成果推广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加强农业科研管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证测度广西农产品流通效率,分析和解释其演进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充分借鉴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咨询专家,并结合广西农产品流通特点及现状,构建广西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采用1999~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实证测度。【结果】1999~2012年广西农产品流通效率指数从-0.52增至0.80,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阶段性特征显著:1999~2002年农产品流通效率小幅上升,但仍处于相对低效状态;2003~2007年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上升,逐步进入效率有序状态;2008~2012年农产品流通效率先降后升,处于相对高效状态;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小范围波动的趋势。【建议】应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机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流通合作组织、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技术创新,以提高广西农产品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数字地球”大背景下,从国际视角认清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态势,找准其优势与劣势,采取积极对措,使我国尽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方法】文章以我国为研究对象,通过我国与亚洲4国及亚州4国平均、欧洲8国平均及北美洲2国平均4个方面的9个指标,运用了统计分析、比较与综合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国农业自然条件用水效率有待提升,化肥用量依然有很大减量空间;从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和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劳动就业条件看,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相对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虽大有改善,但公路密度、互联网网民比重及千人拥有移动电话量明显滞后,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营商环境和信贷融资便利度方面,虽进步速度最快,但距离一流强国还有较远距离。【结论】我国农业应继续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研究,减少化肥施用量,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继续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产业化步伐,降低农林牧渔业产值占GDP比重和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比重,促进国家工业化发展来反哺农业;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以尽快提高公路密度和互联网网民比重等,提高农业现代化步伐;继续加快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使农业企业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