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建国以来,我国养蚕业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1949年,全国有桑园面积270万亩,年产茧仅61.8万担,平均亩产茧不到23斤。80年桑园面积,包括“四边”桑大约650万亩,其中“四边”桑约300万亩(每500株折算一亩),产茧486万担,平均亩产茧75斤左右。31年来桑园面积增加了1.4倍,产茧量增加了6.8倍,亩产茧量提高了2.3倍。拿亩产茧量来说,广东已超过200斤,浙江超过100斤,江苏近100斤,四川“四边”桑不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省的桑园大多是专用桑园,栽培密度为1000—1200株/亩,平均亩产茧为75—100公斤,年收入干元上下,蚕桑生产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 桑叶是养蚕的基础,桑叶产量决定饲养量和产茧量。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涌现出不少蚕桑生产高产典型。石泉县力建村钟桂琴3.7亩桑园,1987年平均亩产茧197公斤,顺风村刘启秀1.5亩桑园,亩产叶达到2730公斤就是其代表,但大面积生产仍停留在低水平状态,1985年石泉县21000亩桑园,平均亩产茧26公斤,1986年提高到31.5公斤。安康地区260000亩桑园,  相似文献   

4.
<正> 启东县大丰乡现有桑园1200多亩,1116个桑园承包户。1983年桑园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狠抓了对蚕桑生产的投入,促进了蚕茧持续高产。1984年来,连续三年亩产茧超过100公斤,亩产茧值近500元。这个乡蚕茧持续高产,除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蚕桑承包制以外,主要是在蚕桑生产中狠抓了以下三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正> 为改变桑园低产面貌,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8年春开始,连续四年在金坛县白塔乡、朱林镇等地对密度较稀的低产老桑园,在注重肥水管理、摘芯增条等措施的配合下,采取了桑树水平压条的补缺加密改造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选择亩产茧50公斤以下的低产桑园作为改造试验基地(共148.6亩),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1.枝条平伏:桑树树液流动前后,2月15日~3月10日,选择缺株之间两旁桑树方位上的较好枝条,为防止枝条基部与母株  相似文献   

6.
力争秋茧大跃进,关键在于多产优良的秋叶,充分利用秋叶,多养蚕;养好蚕。目前桑树生长正常,千方百计以长条、增叶、保质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环环猛攻,秋叶完全可以超春叶。1958年海宁县长安公社肖王管理区6.75亩桑园加强了肥培管理,充分利用秋叶,亩产秋叶1485斤,超过春叶1238斤的30%。德清县城关公社城西大队217亩桑园亩产夏秋  相似文献   

7.
海安县海安镇从1996年开始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桑园丰产方、示范方5040亩,由于组织措施层层落实,加大力度推广桑园标准化栽培模式,注重桑园投入,桑树群体结构逐年提高,并以桑园丰产方、示范方推动了全镇桑园的培管水平,显著地提高了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8年全镇养蚕46003张,产茧1822.9吨,茧值2933.36万元,平均亩桑发种3.2张,亩产茧126.8kg,亩产茧值2040.46元,亩桑发种、亩产茧、亩产值、张产茧等指标,比建设桑园丰产方前的1995年分别提高18.8%、26.2%、6.7%…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为提高亩桑经济收益和保证桑叶优质高产,我们在丘陵旱地桑园作了间套多种矮化经济作物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以“桑树(养蚕)加草莓”的组合经济效果明显。在桑园亩植750—1000株,行距为1.3—2.0m的试点:其亩产桑叶1710—2240公斤(产茧108—140公斤),产值为394—507元;亩产草莓204—372公斤,产值449—818  相似文献   

9.
<正> 新沂市有桑园2.5万亩,但桑园产量水平很不平衡,今后应在拓植新桑的同时,改造现有低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做到增产不增地。对低产桑园的概念,作者认为成林桑园亩桑养蚕在2张以下,产茧在60公斤以下者,属低产桑园,理由是1亩农田一熟水稻450公斤,一熟小麦300公斤,每公斤粮价以0.8元计,则全年亩产值在600元左右,成林桑亩产茧不足60公斤、亩产值不足600元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县功公社桃园大队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大队之一,已有十五年历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获得了连续七年平均亩产茧上百斤。全队现有50.9亩桑园.其中12-14年生的桑园22.9亩,5年生的低杆密植桑园8亩,新栽坡地一年生桑园20亩.去年投入养蚕采叶的桑园30.9亩。总产桑叶80200斤。分五期养蚕77张,实用叶76978斤,共产茧4767斤,茧产值8899.34元。平均斤茧用桑量16.1斤,亩产茧153.8斤,亩产值288.30元.每斤茧生产时间为3.9小时。养蚕工日值5.66元。嫁接良桑12万株,成活率70%,  相似文献   

11.
密植桑园合理间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珥陵镇总耕地面积48450亩,其中桑田面积8480亩,占耕地面积的17.5%。八十年代以来,大面积推广应用速成密植高产桑园技术,亩产茧量从10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46公斤,总产茧量从1981年的435吨增加到1990年的1238吨,亩产效益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能力,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我们于1987年开始到1988年,对在密植桑园内进行合理间作提高效益立题试验,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2.
富安镇万亩桑园自1989年亩产茧突破150公斤以后,1990年亩产茧又有所提高,全镇10783亩桑园,收购蚕茧1645.5吨,亩产茧152.6公斤,平均亩产值1688.3元,他们坚持“科技兴蚕”的方向,不断吸收新技术,并把蚕桑理论和各项新技术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蚕茧优质高产的技术,促进了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其技术关键如下: 一、夏伐技术夏伐是桑树年生长周期的开始,夏伐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桑树在该生长周期内产叶量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自治区15个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1989年全县有桑园4560亩,饲养蚕种1.6万张,产茧325吨,收购(即丝茧和原种茧)255吨。桑园比上年增加1960亩,养蚕种增加1倍,收购量增1.42倍,并出现有常乐平心、阳月、火星三个村公所年产茧超50吨;有莲北村新联队,火星村苫西头队,阳月村西头队三个生产队养蚕户均收入超4000元,人均收入近千元,有王瑞辉等19户养蚕收入超万元;有新联队大面积186.4亩亩产茧143.25公斤;有王瑞奎等7户亩桑产茧超200公斤,其中:王瑞奎种桑3.8亩,亩桑产茧234.4公斤。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场原有桑园投产面积1572亩。1980年最高年总产量达到1358959公斤,平均亩产897公斤。从1987年以来,有的认为自有桑园投入多、成本高,蚕种效益低。不如自有桑园少投入,只要保证选原种用桑量,其余有多少叶养多少普种,而走大力发展原蚕收茧制种,成本低、效益高的路子。致使投入未能跟上,仅肥料费亩平不到100元。同时管理逐渐松懈,技术贯彻不认真,衰败桑园逐年增多。树势差,  相似文献   

15.
王根法 《江苏蚕业》1991,(3):35-36,34
<正> 富安镇宝塔村蚕桑科技户王存根承包2.4亩桑园,1990年共饲养蚕种14.5张,生产蚕茧557.5公斤,平均张产茧38.45公斤,亩桑发种6张,亩产茧232.25公斤,全年蚕茧收入6355元,亩产值2647.95(见表)。几年来,王存根认真总结高产经验,不断采用新技术,连续三年亩产茧超200公斤。  相似文献   

16.
亩桑产茧量是蚕桑生产效益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量,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于1988~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着叶数量;改进施肥技术,促进桑叶生长:选栽桑树良种,提高产出效率;实行多次收获,提高全年产量;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桑叶损失和提高养蚕水平,确保叶茧转化等六条技术途径,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制订并推广了六项具体技术措施,使153400亩桑园亩产茧达到170.75公斤,比1987年提高22.3%。制订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丰富和充实了蚕茧实用高产技术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提供了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
<正> 茅东地区的行宫乡圩庄村现有桑田面积39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4%。从1982年冬到1984年春,在原来只有80亩稀植老桑的基础上,规划和拓植了亩栽1500株的密植丰产桑园318亩,由235户承包。1986年蚕茧产量达50吨,产值32.7万元,亩产茧126公斤,亩产值821.6元,人均产茧47.3公斤。1982年人均蚕茧收入308.49元,占总收入的50.4%。蚕桑生产已成为这个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拓植速成丰产桑园。以村基桑为主成方连片,亩栽1500株,统一放样、挖沟、  相似文献   

18.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桑蚕基地县之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但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急剧蔓延,桑园面积由1985年的16238亩,下降到1988年的8262亩,蚕茧产量由1050吨下降到620吨,1988年亩产茧仅有75公斤。近几年,采取综合防治和快速更新相结合的措施,桑黄化型萎缩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蚕桑生产出现了反降为升的势头。全县桑园面积1991年达到22000亩,产茧1100吨,成龄桑园平均亩产茧增加到15公斤。一、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宁阳县自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桑苗建园,主要品种是湖桑32。八十年代初期,在城南  相似文献   

19.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20.
<正> 低产桑园现状与分析去年十月我县进行一次桑园普查,全县共有桑园7239亩。全年共养蚕8,435张,总产茧4042担,平均亩产茧55.8斤,亩产值93.36元。根据本县生产水平,桑园共分为三类。1.亩产茧在100斤以上350亩,2.亩产60斤以上1441亩,3.亩产60斤以下5448亩,占桑园总面积的75.3%。桑园低产的原因:一、干部群众对蚕桑生产的重要意义和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存在“重粮轻桑”、“祗栽不管”等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