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农业发展势头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我国已经在第二、三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农业水土工程的研究依旧是主要课题之一。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茶学学科发展现状以及与国外同类学科相比优劣势等方面的分析,并结合武夷学院茶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及武夷学院茶学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适应新阶段的需求,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作者分析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阶段与新要求,介绍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药学科在农学学科类群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其发展里程充满了曲折,也充满了活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高等农业院校改革的深入,农药学科在农业院校中的地位越来载重要。但目前对农药学科的特点、发展思路等探讨的报道还比较少。本系统介绍了我国农药学科发展的里程,分析了农药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该学科发展的建议,对我国农药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索引分析海水养殖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CIE数据库为统计源,对1996~2006年海水养殖学科论文的年度发表量、研究主题、发表期刊以及作者分布等数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灰色动态G(1,1)模型研究该学科在SCIE发表论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该学科科研论文的h指数为28,刊载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大为《养殖工程》(4.257),最小为《贝类研究学报》(0.563),表明SCIE收录的海水养殖学科论文的科研影响程度是非常高的 论文的年度发表量、被引次数以及论文的来源期刊数等计量指标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主题内容分布在海洋和淡水生物学、渔业、生物技术和应用微生物学、海洋学、环境科学以及微生物学等领域 应用科学著述频率得知该学科科研工作者年均发表论文数指标偏低,科研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英语能力较强的人才备受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企业的青睐。因此,英语学科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英语科学教学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比较缓慢,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必须积极的针对现阶段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一步促进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针对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村英语学科教学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作物栽培学科面临的危机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环境条件的关系 ,探索通过优化决策、生长调控、栽培管理等途径 ,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1 作物栽培学科面临的危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面临人口的刚性增长和人民需求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水土配合不协调等原因,导致出现人均耕地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不足等现状。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新时期农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如今的发展情况。本文根据现今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做出分析,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热带作物学科创立及发展历史,在国内工业原料天然橡胶供给、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以及世界热区粮食营养安全、缓解贫困等方面进行热带作物学科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分析,进而阐释我国热带作物学科发展对推动全球热带作物事业发展和引领全球热带作物科技创新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以促进其发展地位提升和影响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茶学学科发展现状,阐述了茶学学科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茶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对我国茶学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科化服务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值得注意的主要有:学科馆员2.0、学科信息共享空间、IC2学科化服务模式、学科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文化背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一直滞后于北疆和我国中东部地区。结合塔里木盆地各个绿洲城镇的发展特点,选取了经济、人口、工业、农业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7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将绿洲城镇分为区域经济中心城镇、区域资源主导型城镇和区域经济潜力型城镇三大类型。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发展定位,以及制定该区绿洲城镇发展战略模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升  焦云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403-14404
从缩小城乡差距、政府的责任、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政府成为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的必要性。探讨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动力机制,介绍了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政府公共性的缺失:一是政府的自利性,使得政府偏离公共性的目标;二是政府受强势群体的支配,使弱势群体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此,提出建立对政府官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利用政府的自利性,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与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并实施政府公共权力的广泛社会化监督。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三角洲土地荒漠化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东琳  刘蔚  席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79-10183
运用逆向因子修正法,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地下水的动态,研究额济纳三角洲土地的现状生产潜力和3种分水方案下2015年的生产潜力状况,分析了该地区在3种分水方案下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5年,在狼心山来水2.5×10^8m^3/a的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的土地生产潜力将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问题将继续加重;在狼心山来水5×10^8m^3/a的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基本上可以保持现状,不进一步发生荒漠化;在狼心山来水7.5×10^8m^3/a的情况下,额济纳三角洲的土地生产潜力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荒漠化现象将得到抑制。该结果可为整个黑河流域合理的发展规划和额济纳三角洲的良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取学科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的英美两国,以及中国985、211等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学科服务发展进行了简单回顾,明确了学科馆员职责与角色定位。通过对中、美、英3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典型案例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了其各自特色,重点针对学科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8个方面对国内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由于过度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酿成大面积耕地被迫弃耕,诱发了荒漠化的发生,生态问题日趋凸现。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即开始了弃耕地的恢复重建工作,通过开垦政策的调整,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机械开挖排渠,实行井灌、井排建设水源地,开发水土资源,进行渠系防渗及推广膜下滴灌节水等一整套现代技术,建成了现代水盐平衡系统,用现代水土开发技术收复弃耕地,实现了生态重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的概况,分析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出版后对图书馆文献主题标引工作的影响,并就《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修订后图书馆编目部门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的内涵,从角色定位、服务地点、服务逻辑起点、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几方面,谈论了两代学科馆员之间的区别;论述了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并运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探索的学科化服务:“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新理念,阐述了高校重点学科服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且末绿洲系统水资源利用情况、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工业发展及农民收入变化的基础上,对且末绿洲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表明,绿洲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主要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气候特点影响绿洲生态环境及农作物生产;(2)基础设施对加快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3)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来山丹绿洲变化总体上处于波动性扩张趋势,研究基于山丹绿洲时空变化数据、实地访谈资料、统计年鉴和相关历史资料对绿洲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文因素是山丹绿洲变化的主导驱动力,对绿洲面积变化的相对贡献率为64.3%。影响绿洲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有人口增长、农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等,其中2000年以前人口增长是绿洲扩张的主导驱动力,2000年以后农民为提高生活质量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绿洲扩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