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该病能引起牛羊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导致病畜消瘦和生产性能下降,特别对幼畜和绵羊危害严重,感染后大批死亡,给牛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该病原属于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吸虫,有两个种,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肝片吸虫为大型吸虫,成虫  相似文献   

2.
怀孕绵羊片形吸虫病病情程度的诊断和治疗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绵羊片形吸虫(肝片吸虫、大片吸虫)病是绵羊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在许多牧区,羊感染率在80%以上,它对羊危害严重,幼虫引起急性肝炎而致宿主死亡,成虫引起宿主营养不良、颌下水肿、肝硬化等,重者致宿主死亡,1983年我们在洪雅县从1头水牛体内采到1000...  相似文献   

3.
片形吸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对反刍动物危害性尤为严重。药物驱虫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抗片形吸虫药大多只对成虫有效,有的毒性较大。近年来,新引进的“蛭得净”(Acedist),在国内对黄牛、水牛、绵羊、山羊等验证,确认该药具有安全、高效,并对童  相似文献   

4.
与抗线虫剂形成对照,在发展高效安全的抗肝片吸虫药剂方面没有新的进展。就对流行病有效的化学预防剂而言,需要有一种对从早期童虫到成虫各种年龄的肝片吸虫都具有高效安全的药物。虽然当前有一些药物可用,苯骈咪唑类驱虫药在加大剂量情况下勉强有抗肝蛭成虫的效力。但它们没有抗肝蛭童虫的活性,即童虫使得这些药物不适用于控制片形吸虫病。 Boray等(1981)报道了把一种新的苯骈咪唑化合物即三氯苯唑用于抗绵羊和牛的肝片吸虫童虫和成虫。本文介绍了此化合物对153只实验绵羊之功效的详细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肝片吸虫病能引起牛羊慢性或者急性肝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导致病畜消瘦,生产性能下降,特别对幼畜和绵羊危害严重,感染后大批死亡,给牛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该病原属于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吸虫,有两个种,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肝片吸虫为大型吸虫,成虫雌雄同体,扁平叶片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寄生于羊、羊、象、鹿、猪、马、兔及人的肝脏胆管。虫体大小:20~40mm,宽  相似文献   

6.
<正>肝片吸虫属于片形科片形属,其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椎实螺。羊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有发育障碍和全身性中毒的现象,是危害羊的最为严重的蠕虫病之一。其中羔羊和成年绵羊感染率最高,可引起大批死亡,对养羊业危害相当严重[1]。笔者在2015年遇到一例典型的绵羊肝片吸虫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最后采用中医辅助西医的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该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供广  相似文献   

7.
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 (Fasciola hepatica)和大片形吸虫 (F.giganica)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据报道 ,每年全世界造成农业和商业的损失达 2 0亿美元。牛群感染率在非洲达 30 %~90 % ;泰国东部及北部多达 85 %以上 ,印度尼西亚达2 5 %~ 90 %。我国各地区、各种动物感染率不同 ,高的可达 90 %~ 10 0 % ,低的也在 8%~ 15 %。全世界除 6亿动物被感染外 ,还有 2 4 0万人被感染 ,1.8亿人受到此病的威胁 [1] 。目前控制片形吸虫仍然靠化学药物治疗 ,一方面费用较高 ,另一方面已经产生耐药虫株 [2 ] 。部分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氯苯咪唑(Triclabendazole)是一种新的苯骈咪唑类衍生物,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均有驱虫活性,主要用于驱除马、牛、羊等动物各期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  相似文献   

9.
青海华隆绵羊肝片形吸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片形吸虫病是家畜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流行于世界各地.肝片形吸虫主要寄生于家畜的胆管内,对牛、羊的危害较大,猪、马属动物、兔及一些野生植物亦可寄生,人也有被寄生的报道.患该病后不仅使家畜消瘦、贫血及营养障碍,还可导致畜产品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感染时还可造成家畜的大批量死亡.为了掌握绵羊肝片形吸虫流行规律和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笔者于2008年9~11月对本县绵羊肝片形吸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氯苯达唑化学名为5-氯-6-(2,3-二氯苯氧基)-2-甲硫基-1H-苯并咪唑,又称三氯苯咪唑、二氧苯咪唑、三氯苯唑,英文名为Triclabendazole,分子式为C14H9Cl3NOS,为新型咪唑类驱虫药,对各种日龄的肝片形吸虫均有明显驱杀效果。对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肝片吸虫,对牛大片形吸虫、鹿肝片吸虫、鹿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1.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三氯本咪唑5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和92.9%,驱净率为75%;三氯苯咪唑10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均为100%,驱净率为100%;硝氯酚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驱虫率为100%,但对童虫的仅为74.3%,而驱净率仅为60%。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羊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正>矛形双腔吸虫属于双腔科双腔属(也有称之为歧腔科歧腔属),是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的一种小形吸虫。肝片吸虫属于片形科片形属,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之一。2012年5月26日,笔者在承德县六沟镇遇到1例矛形双腔吸虫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从辽宁省葫芦岛市通过汽车运输引进成年绵羊60只,体重5565 kg,采取放养的方式。购入10 d左右,绵羊陆续开始发病,表现腹泻、  相似文献   

13.
1前言片形科不是一个大科,世界性分布的片形属包括两个已详细阐明的重要虫种:温带地区的肝片形吸虫和在分布上更靠近热带的巨大片形吸虫(Fas-ciolagigantica)。成虫(特别是肝片形吸虫的成虫)可以在很大范围的哺乳动物中寄生,包括啮齿类和人类,...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氯苯咪唑片剂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选择6~8月龄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80只进行驱虫试验。结果:(1)三氯苯咪唑片剂5、10、15 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成虫的驱虫率均达100.0%,对肝片吸虫幼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3.9%、100.0%和100.0%;(2)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5、10、15 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60.0%、80.0%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89.2%、98.2%和100.0%,对成虫驱虫率均分别为97.9%、100.0%和100.0%,幼虫驱虫率分别为90.7%、94.3%和100.0%;(3)三氯苯咪唑片剂10 mg/kg体重剂量与同剂量对照药物三氯苯咪唑混悬剂的驱虫效果无差异;(4)三氯苯咪唑片剂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3个剂量组试验羊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片剂5、10、15 mg/kg体重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10、15 mg/kg体重剂量驱除绵羊肝片吸虫安全高效。驱除绵羊肝片吸虫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不低于5 mg/kg,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不低于10 mg/kg体重。  相似文献   

15.
肝片形吸虫在国内、省内流行广泛,在我区的北安,德都、嫩江等市、县都有绵羊死于肝片形吸虫病的报道。1979年以来,对全区牛羊肝片形吸虫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瑞士苏黎世大学寄生虫学系的研究人员给感染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4或13周后的羊群(每群8只),以每公斤体重10毫克的剂量使用“triclabendazole”。在感染15周后所作的尸体剖检中,未发现有任何一个羊群存在肝片吸虫。在使用已自然获得严重的亚急性到慢性肝片吸虫感染的66只绵羊和10只山羊所作的3次试验中,已表明“triclabendazole”在绵羊中以每公斤体重10毫克,而在山羊中以每公斤体重5毫克的剂量是高度有效的。在另一项比较试验中,亦证实供试羊对“triclabendazole”的耐交力强,而对“联硝氯酚”(剂量为每3公斤体重毫克)的使用则会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吸虫病(Trematodiasis)如血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等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危害严重。本文将对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的研究进展、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目前,已完成包括复殖亚纲10个种和单殖亚纲4个种总计14种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吸虫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基因结构与排列、基因变异等分析结果为线粒体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分子分类学研究、物种起源、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分析及其疾病诊断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作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有助于解决一些新近发现的种如三平并殖吸虫、中华血吸虫等独立种的分类地位;而怡乐村并殖吸虫和佐渡并殖吸虫是大平并殖吸虫的同物异名吸虫。日本片形吸虫与大片形吸虫的cox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这些日本片形吸虫应为大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不同株虽然在cox1基因序列上无差异,但nad1基因却有8.3%变异性,这表明大片形吸虫不同株中可能存在隐蔽种。总之,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可为吸虫虫种与虫株的分类学地位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人们可根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通过PCR方法有效地对临床上易混淆的吸虫的种、株或群等作出确切的鉴别与诊断,从...  相似文献   

18.
片形吸虫病系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可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或死亡,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合理选用抗片形吸虫药物是防制本病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抗片形吸虫药物近10余年来进展较快,涌现出了一批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药物,特别是既抗成虫又抗童虫,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新药,为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抗片形吸虫药物。本试验为验证抗片形吸虫新药溴  相似文献   

19.
绵羊与牛片形吸虫病的粪便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应用廖党金 (1 996)的方法 [9] ,并对粪便的不同稀释度和采样量进行处理来检测绵羊和牛片形吸虫病。选 2只绵羊 ,每羊分别称取 1 g、3g、5g、8g、1 1 g和 1 4g粪便样品 ,每个样品沉淀液分别做 5~ 1 0 m L/g的稀释 ;选 3头黄牛 ,每牛分别称取 3个 1 0 g粪便样品 ,样品沉淀液分别做 3~5m L/g、5~ 7m L /g和 5~ 8m L /g稀释度 ,然后计数其片形吸虫虫卵 ,结果表明每 g羊粪便沉淀液稀释 5~ 1 0 m L和每 g牛粪便沉淀液稀释 3~ 7m L较佳。对片形吸虫虫卵在牛和羊粪便中分布的均匀性测定 :在 6只绵羊 ,从每只绵羊一次排出粪便的 6个不同部位各取一个 2 g重的小样品 ,分别对这 6个小样品处理、计片形吸虫虫卵数 ,求出其 EPG值 ;在 4头黄牛 ,从每头黄牛一次排出的粪便的 5个不同部位各取 1 0 g重的小样品 ,分别对这 5个小样品处理、计片形吸虫虫卵数 ,求出其 EPG值。然后用数学方法分别处理其 EPG值 ,结果表明用本检测方法检查绵羊片形吸虫病所需的粪便采样量每只羊应在 4.7g以上 ,检查牛片形吸虫病所需的粪便采样量每头牛应在 2 7.5g以上  相似文献   

20.
羊肝片吸虫病称为肝蛭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或大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引起,据1992年疫病调查在德宏州主要是肝片形吸虫。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多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幼虫在肝实质内移行,通过胆管,引起肝组织的损伤和大量出血;由于成虫阻塞胆道,可引起胆汁停滞、积贮,使局部实质病变;血液出现胆红素,甚至发生黄疽等症状。本病对羊危害极大,尤其对羔羊危害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