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苎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从厚皮种S2×玉山麻S2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早熟苎麻新品种。全国区域试验中,中苎3号原麻产量2800.58 kg/ha,比对照中苎1号增产6.33%,居参试品种第一位;纤维支数2084 N_m/m·g~(-1),比对照中苎1号高179 Nm/m·g~(-1),纤维品质优良。中苎3号所有产量构成因素均超过对照,且适应性好,抗倒性强,抗花叶病,中抗根腐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用陆地棉中棉所7号(以下简称中_7)作母本与亚洲棉石系亚1号(以下简称石_1)作父本进行杂交,以中棉所7号自交作对照。将授粉后二天和三天的杂交和自交胚珠进行无菌离体培养,获得成熟的胚和幼苗。将培养70天左右的杂交和自交胚珠解剖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及统计有胚的百分数,所得结果,种间杂交授粉(?)二天的有胚数为32.1%(每100个胚珠中有胚的胚珠数),三天的为42.1%;陆地棉自父授粉后二天的为22.7%,三天的为23.8%。从培养70天左右长成的杂交和自交“种子”中剖出的胚,转培于适宜生根的培养基,获得100多株幼苗。  相似文献   

3.
“湘苎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听从“湘苎1号”自交种子~(60)Co—γ射线辐射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质高产苎麻新品种,我们于1990年引进“湘苎5号”进行试种,两年结果表现“湘苎5号”在桃江麻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苎1号"和"中苎2号"苎麻的营养价值进行初步评价,为苎麻作牧草利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苎麻的营养品质优于黑麦草和象草,和苜蓿相近;80cm收割高度下苎麻的叶、茎粗蛋白含量和叶茎比均显著高于100cm和120cm(P0.05)的收割高度,叶、茎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100cm和120cm(P0.05),同时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60cm(P0.05),生长时间相对100cm和120cm分别缩短了8d和13d。此外,"中苎1号"在80cm收割高度下的粗蛋白日增产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收割高度(P0.05)。综上可知,"中苎1号"和"中苎2号"可以做牧草开发利用。综合考虑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时间及成本,"中苎1号"和"中苎2号"在"二麻"高温期间整株收获作为反刍动物的饲草开发利用时,80cm左右是最佳的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5.
湘北丘陵区旱地苎麻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在湘北丘陵区旱地对11份苎麻种质和1份对照种质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通过3年7季麻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1份苎麻种质中,中苎1号(7 788 kg/hm2)、多倍体1号(6 770.55 kg/hm2)、湘苎X5(5 313 kg/hm2)、湘苎X3(5 254.5 kg/hm2)的产量明显高于湘苎2号(CK)。最后筛选出适合丘陵区种植的高产种质为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  相似文献   

6.
苎麻新品种“中苎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苎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从黑皮蔸S2×圆叶青S3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早熟苎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全国区域试验中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圆叶青增产11.08%,达显著水平;纤维品质优良,在全国区试中纤维支数2050支,比对照"圆叶青"高200支;"中苎2号"的抗逆性好,抗花叶病,高抗根腐线虫病,其它抗性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对25份苎麻种质资源叶片绿原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3个主栽品种不同部位、不同收获季节麻叶和不同麻龄麻蔸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25份苎麻种质叶片绿原酸含量变幅在0.059%~0.731%。3个主栽品种不同部位、不同收获季节麻叶和不同麻龄麻蔸的绿原酸含量变幅分别在0.155%~0.719%、0.143%~0.719%和0.311%~0.669%。部位间、收获季节间和麻龄间绿原酸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湘苎三号三麻的麻叶和中苎一号新栽麻的麻蔸适合作为绿原酸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8.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相似文献   

9.
茶树人工杂交结实习性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阐述了茶树人工有性杂交7年来的试验结果.共组配了72个组合.授粉花朵7286朵,获得杂交F1代材料883份.平均结实率为12.12%。其中不结实的组合12个.占16.67%,结实率20%以上的组合41个.占59.94%.超过20%结实率的组合19个,占26.39%,最高结实率达63.16%;开展了13对正反交组合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水平;不同授粉方法试验以上午杂交和一次授粉为宜,下午杂交对授粉授精不利;对人工杂交幼果脱落特性的观察结果,平均落果率为90.24%.主要落果时期分布在四月份的春茶期间,9月份后趋向稳定;同时,对祁门6号自花授粉结实规律的观察表明:自花授粉结实率为0—2.1%,综合分析了茶树人工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提高茶树人工杂交结实率提出三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索了不同镉浓度对9个苎麻品种吸收积累重金属镉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苎麻生物量、Cd含量和积累量等有显著影响,且浓度越高,影响程度越大。石阡竹根麻、宜春红心麻和川苎1号三个品种在Cd浓度23-46 mg/L下的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对照;Cd浓度为23、46、91和182 mg/L时,苎麻地上部Cd平均含量分别为22.93,37.22,71.27和88.08 mg/kg。苎麻地上部Cd积累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品种富顺青麻和中苎1号在不同镉浓度处理下表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在镉污染地区种植高耐高吸收的苎麻品种既可用于生态修复,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