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2.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1,(4)
在一次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上,有个家庭的教育很有特色。这个家庭常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孩子礼让恭谦,先人后己;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教孩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给孩子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孩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给孩子讲“映雪夜读”的故事,教孩子勤奋刻苦,努力钻研。这种家教方法,始终贯穿了一个“德”字。  相似文献   

4.
父亲,一个有力量的词。每个人在成长中,父亲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父亲虽不如母亲那般细心体贴、时时相候,但更多的是一种威严与守候的存在。对一个家而言,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广垦橡胶集团海外干部中,有很多特殊的“爸爸”,他们中既有孩子的爸爸,也有如父亲般的领导,他们为广垦橡胶的海外事业发展树起一座丰碑,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00,(11)
平时,常听大人夸孩子说:“这孩子就喜欢一个人玩,真乖!”其实,孩子不与别人玩,怕见生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腼腆”。不能简单地理解腼腆的孩子是“乖”。腼腆的孩子一遇生人便无所适从,不是躲藏起来就是低头不语,表面看来又老实、又乖,其实却是胆小怕事,性格孤  相似文献   

6.
日本战后三十五年来,无论本州、北海道、四国还是九州,到处都有听来生疏的“营农团地”。何以叫营农团地,它和农业协同组合有什么区别?“营农团地”一语,从日本名词的字义解释,就是在特定地域,由农协组织起来的农业经营集团,它的基础是特产区和农(牧)业经营者十户、八户或几十户,实行某些生产项目的联合。先决条件是经营同一内容的生产。如以生产水稻为主体的农业区域,则组成“稻作营农团地”;以畜牧业为主的则组成“养猪团地”、“养鸡团地”、“酪农团地”(酪农即奶牛业);在大城市郊区或其它町、村盛产蔬菜的地域,则有“蔬菜团地”;适合发展水果的山地,则有“果  相似文献   

7.
贾薇 《中国农垦》2011,(4):85-85
3月13日,新疆兵团农五师九十团被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表彰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据悉,此次表彰的全国119个县中,九十团是兵团唯一获此荣誉的团场。  相似文献   

8.
小红 《新农村》2006,(12):22-22
一次,我和几个友人去一个多年未谋面的老同事家玩,他的孩子正在看电视。一阵寒暄之后,那位老同事又忙把孩子叫过来,让他喊我“伯伯”。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或是受到了干扰,他当着四五个陌生人的面,只是看了我一眼,淡淡地笑了笑,就扭头走了。他爸不高兴了,竟然跑过去揪着他的耳朵,非要他喊我不可,还生气地说:“怎么这样不讲礼貌?”我忙说:“算了算了,不要强迫了。我小时候也是不喜欢喊人的,父亲也是这样强迫我,总是弄得我非常难受。”说得大家都乐了。正因为我小时候吃过被强迫“讲礼貌”的苦头,所以在家里我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9.
王敬川 《新农村》2008,(2):31-31
最近,笔者因事到朋友家,一进门就听见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给他10岁的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孩子要礼让恭谦,先人后己。等朋友讲完,我问他,你是否经常这样做,朋友回答说:教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持之以恒。我常给孩子讲“狼来了”、“要做个诚实的孩子”的故事,教孩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  相似文献   

10.
“我是伴随着六个中央‘一号文件’走过来的”,新疆兵团一四三团团劳模李国信这样感慨道。今年62岁的李国信扳着指头娓娓道来:“1982年,中央下发了第一个‘一号文件’,破天荒地搞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当时我40岁,家里一下子承包了50亩地,我和家人甩开膀子大干,当年就  相似文献   

11.
胡丽丽 《当代农业》2013,(22):61-61
在成年人内心里.一方面总是幻想着可以重新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方面在孩子早教启蒙时又迫不及待的想把孩子带入到成人的世界。童年短暂而美好,作为家长,要学会让孩子“浪费时间”。两个伐木工的故事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讲过。故事讲的是两个技术熟练、体格强壮的伐木工人.他们要进行一场比赛.看准一天砍的木头最多。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一团四连职工王银学一次性购买5000只杂交鸡苗,育雏后投入到山区牧场,利用蝗虫养鸡,大有“钱“图。两年前,王银学的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为供养孩子完成学业,他购买100只生产母羊,冬季舍饲圈养,  相似文献   

13.
有人比较美国与中国养育子女的不同方式时,概括为美国家长是“培养”子女,而中国家长则是在“养”子女;美国“培养”出来的是勇敢善战、独立进取的“狼”,而中国“养”出来的是温顺乖巧、不愿离开妈妈的“小绵羊”。与美国相同的还有日本,在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中,一位日本老师曾直言不讳地说:“你们中国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八十六团十连,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职工:他是连队承包大户,每年种植收入超过10万元;他又是农机"大亨",农机作业面积上万亩。是谁这么"任性"呢?他就是李超敬。1989年,21岁的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安徽阜阳来到八十六团种地。刚开始种地的前三年,由于他缺乏经验,连年亏损,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事业逐渐有了起色。2002年年底,他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种植的140多亩棉花,纯收入达到8万元。有了资金积累,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儿童福利院照顾着近700个孩子,除了100多个在福利院接受照顾,大约有500个孩子分散在福利院周边6个村子的家庭中进行家庭寄养。这些村子被人们称作“乳娘村”。  相似文献   

16.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它们的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艺。唐宋盛行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炙烤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元明后大多已改为散茶沏泡,但其共同点均要掌握好茶水的沸度,不使...  相似文献   

17.
《百姓》2002,(13)
十三年前,广西上思县平福乡公安村,一个女婴出生第三天,一向身体健壮的父亲突然猝死,来不及留下一句遗言。母亲视女婴为“克星”,弃儿远走他乡。第一个家破碎。小女孩一岁半时,抱养她的盲人老爹在为她寻医途中,不慎坠入山崖,再没有回来。第二个家再次破碎。邻村的好心人何明不顾四乡邻里小女孩是“灾星”的谣言,把孩子带进自己的家,并给女孩取名何展军。可何展军三岁时,厄运还是降临到这个家庭。何明的四个孩子先后意外身亡,四位老人承受不了打击,相继离开了人世,而何明的妻子最后也身患癌症,撤手人寰。一个家庭9条人命意外死亡! 就在何家还沉浸在失亲之痛时,台风袭击,何家房屋被掀塌,第三个家家破人亡,只剩下一大一小形单影只。为了不“连累”乡亲们,何明把“家”安在远离村庄的山坡上,几条木桩、破麻袋和编织塑料袋,搭起了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帐篷,一个帐篷支撑起风雨飘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水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高产水稻生产开始向667平方米产(下称单产)1000公斤的目标迈进。一团从1992年开始水稻“吨粮田”综合技术研究,使水稻“吨粮田”在一团大面积实现,并且不断刷新纪录。现将其综合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各超市的酸奶柜台突然被铺天盖地的“老酸奶”所占据。几个月以来,许多朋友都问我: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营养价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有特殊保健作用?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是不是不含添加剂特别适合孩子吃?  相似文献   

20.
王坚 《当代农业》2011,(23):56-56
考上大学.将户口迁出农村.过去被视作“跳出农门”。这曾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也是他们发奋考大学的动力之一。但曾几何时.当农村孩子踏入大学校门时.却选择了将户口留在农村,甘愿做个“农民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不愿迁户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