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花苜蓿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苜蓿以风干草、加工草粉、草块和鲜草饲喂家畜等为主要利用形式。而紫花苜蓿青贮是近年来国外畜牧业发达的一些苜蓿生产大国较为广泛的一种利用形式。为了探索紫花苜蓿青贮技术及其饲喂技术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所属大型国营农场 14 2团 (北纬 4 4°19′~ 4 4°38′ ;东经 85°3′~ 85°36′) ,进行了 2年大规模的紫花苜蓿收获后添加剂青贮生产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紫花苜蓿的适时收获在紫花苜蓿初花期 ,采用纽荷兰等大型青贮收割机收割苜蓿。割草机的切短长度控制在 3cm…  相似文献   

2.
1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设置在地处东经125°45′、北纬45°45′的肇东市德昌乡育民村。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为耕种多年的熟地,土壤为黑土,供试牧草品种为肇东苜蓿,播量1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硒引发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浓度为0.5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了0(CK),3,6,9和12 h的引发处理后,分析了其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抗氧化能力对外源硒引发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在短时间(3~6 h)硒引发下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而仅有‘偏关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在长时间(12 h)硒引发时仍显著高于CK(P<0.05),其他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则均显著低于CK(P<0.05)。从抗氧化能力变化来看,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中以‘偏关苜蓿’最适宜采用引发技术进行富硒草产品生产,而‘WL343HQ’,‘WL363HQ’,‘WL656HQ’,‘WL319HQ’和‘WL903HQ’紫花苜蓿品种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5.
闽北地区的葡萄栽培以欧美杂交种巨峰为主 ,成熟期集中 ,品质一般 ,且市场已饱和。本研究的目的是引入高品质的欧亚种葡萄 ,通过避雨栽培营造少雨干燥的生态环境 ,以探讨其在闽北高温高湿地区的栽培前景。秦龙大穗是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从里扎马特葡萄嫁接苗的株变中选育出来的欧亚种 ,1995年 8月通过鉴定。黑玫瑰为美国优良晚熟鲜食品种 ,属欧亚种。 1998年分别从山东省平度市和江苏省张家港市引入闽北地区的建瓯市。试验地位于武夷山南坡 ,北纬 2 6°2 4′~ 2 8°2 0′ ,东经 17°0 2′~ 19°17′ ,年平均气温 19 3℃ ,无霜期 310多天 …  相似文献   

6.
在畜牧业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为了提供其高效转化所需的技术保障,我们对国内外15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品种如费纳尔、WL232HQ、CW272、CW301、CW300等15个品种于2000~2002年进行了牧草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费纳尔、WL232HQ、敖汉苜蓿、皇后、金皇后等品种的表现比其他供试品种好,生长快,耐寒、产量高,适合在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1试验地概况 本次试验设两个试验区。试验在辽宁省彰武县进行,两处试验地面积分别为3.3公顷和2公顷。试验地年降  相似文献   

7.
2013~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对国内外1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5个苜蓿品种中4年平均年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中苜2号和WL712HQ,分别为14423.1kg/hm2、13706.3kg/hm2、13144.3kg/hm2。4个茬次的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1茬的产量最高,约占年总产量的38%,第4茬产量最低,年产量最高的两个品种的第一茬产量也最高。第一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综合4年的结果,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中苜3号和中苜2号,国外品种中WL712HQ、WL903HQ和MagnumVI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引进的11个国外苜蓿品种营养价值的灰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地方品种敖汉紫花苜蓿为对照,对引进的11个国外紫花苜蓿品种2个茬次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量化评估,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各品种的营养价值的优劣。结果表明,第1茬和第2茬以地方品种敖汉的营养价值高于引进品种;引进品种第1茬的苜蓿王和第2茬的金皇后,为引进品种中最高。同时,敖汉、苜蓿王、大富豪、农宝、费纳尔、WL232、WL232HQ等品种,其第1茬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第2茬。综合两个茬次,以敖汉苜蓿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苜蓿王和阿尔冈金,这两个外国品种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抗病品种,连续2年2次调查了2018年建植于新疆昌吉市呼图壁县的32个紫花苜蓿品种上各种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了各品种次年的越冬率和5次刈割期的草产量,评价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地发生了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白粉病、黄斑病、匍柄霉叶斑病和尾孢叶斑病5种病害,且以前3种为主,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7.08%、100.00%及57.14%。供试品种仅有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旱地与WL343HQ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皇冠、WL168HQ与阿迪娜等品种,而其他病害品种间未表现出差异(P>0.05)。根据抗性级别的频率分布,对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53.13%的苜蓿品种为高抗品种,25.00%的苜蓿品种为抗性品种,12.50%的苜蓿品种为中抗品种,3.13%的苜蓿品种为低抗品种,6.25%的苜蓿品种为感病品种;对于苜蓿白粉病,32个品种的抗性分布频率为抗性品种占3.13%,中抗品种占25.00%,低抗品种占15.63%,感病品种占56.25%,无高抗品种;供试品种对苜蓿黄斑病抗性分布频率为高抗品种29个,占90.63%,抗性品种占9.38%,无中抗、低抗及感病品种。32个品种的5次草产量总和为22.48~29.52 t·hm^(-2),其中,5茬总产量最高的苜蓿品种为龙威3010,总产量最低的苜蓿品种为陇东苜蓿。供试的所有品种未出现明显冻害,越冬良好,越冬率均在80%以上,其中有22个品种大于90%。综合特性较好的5个品种为皇冠、WL363HQ、中苜3号、敖汉苜蓿和旱地(综合得分0.850~0.942),较差的品种为耐盐之星、WL343HQ、冲击波、雷霆与陇东苜蓿(综合得分0.650~0.721)。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新品系中苜二号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苜二号是经过根选培育而成,30.7%~50.0%的植株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分枝根或侧根。1999~200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试验地,将国内外8个高产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秘鲁、保定、WL323、WL320、中苜二号、Queen、德国(国外品种)苜蓿,进行了品比试验,对其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苜二号分别比中苜1号、秘鲁、保定、WL323、WL320、Queen、德国(国外品种)产量提高0.97%~52.5%、5.9%~56%、14.3%~42.6%、2.6%~46.2%、0.97%~43.6%、0.77%~42.6%、7.0%~37.3%。在北京地区表现了较高的产草性能和适应性。表明选育效果良好,育成根系发达的丰产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