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前言《中国茶文化大观》编辑委员会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是中华的"国饮"。清香的茶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民的肌体,丰富的茶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情操,并且飘洋过海,成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有益贡献之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相似文献   

2.
开拓性的鸿篇巨制──评《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南昌大学曾良,钟汉生茶与咖啡、可可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而茶是三大饮料中饮用人数最多的。千类万品的茶叶是中华大地上精心培育而出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产茶历史源远流长,伴随茶而孕育出来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走向辉煌──试论中华当代茶界茶人的运行轨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余悦新时期以来。中华大地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出现全方位的跃动,从城市面貌到社会意识都起着深层的变化,一切古老的传统习俗风尚无不打上现代化的烙印。顺应时代的大潮,当代茶业改革领域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历史久远,茶文化覆盖全国,传播全球。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培植、制作、品饮和茶文化的创造上,为人类文明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茶文化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体现主体精神的事业。单纯的茶叶生产经营和单一的品饮功能,不可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茶文化。只有赋予茶以审美上的意义,将茶饮从解渴疗疾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到精神寄托的高度,体现一种特定的文化心理,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蕴,这样,茶文化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茶引自神农,发乎陆羽,延…  相似文献   

5.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06,(2):189-191,213
茶人定义 2003年10月,当笔者决定与钱时霖先生合著《中华茶人诗描》时,便一直在思考茶人的定义。笔者以为,茶人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统称,各行各业的爱茶者均可称为茶人,历代为茶产业、荼文化作出贡献和有所建树的前辈和长者,是当之无愧的荼人。茶人中懂得茶之诸法、树茶学丰碑的陆羽尊为茶圣,至今无人超越;超然物外连饮七碗品得茶趣的卢仝类人物皆为茶仙;从事茶业科技、教学、文化的有院士、博导、博士、专家、学者、作家、画家、壶艺家;还有茶商、茶农、茶客等等,足见茶人之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行将降下帷幕,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由余悦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等10位对茶文化卓有研究和深厚造诣的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10册《中华茶文化丛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在国庆50周年前夕出版发行,这是中国茶文化界向新世纪的又一次重大献礼!《中华茶文化丛书》读来朗朗爽口,倍感亲切。它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构架,生动的文笔,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浩如烟海,又具深刻内涵的中华茶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并从探求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与当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入手,将中华茶文化的流变历史,中国茶的品类和品饮之…  相似文献   

7.
茶叶原产于中国大地,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作为世界上最早把茶作为饮料的民族,少说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与种茶、制茶、饮茶此等茶业茶事相适应,也便逐渐形成了和发展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及其传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淡泊明志、廉美和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其精神精髓,深深植根于全世界的华人之中,永葆长青的生命。中国的茶文化积淀丰富,但资料一向散乱无序,更缺乏系统而科学的研究与阐发。在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门槛的当今,要继承中国茶文化的传统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无论从学术(建立中国茶…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有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事项。虽然近些年已有多种茶书问世,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全面系统介绍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中华茶文化丛书》正是填补空白之作。《中华茶文化丛书》展示了数千年中国茶文化精华的风貌,中国茶叶品饮艺术的情趣和具体操作,以及中国茶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致力于探求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与当代生活的密切关系。丛书共10本,为大32开本,100多万字,书前均有彩色插页。每本书的名称分别是:1.《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2.《茶品悠韵—…  相似文献   

9.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10.
最近,当代“茶圣”吴觉农的侄婿吕增耕老人将自己的300多册藏书捐留给鲁迅图书馆,大部分系有关茶叶方面的书,其中有老人的两本个人专著:《中国茶树》、《菜叶加工与加工机械》。目增耕表示:自己的7个子女无一继承父业,因此希望将自己一生从事茶业所得奉献社会。原先准备等第三本个人专著《绍兴茶文化》出版后跟这批书一齐捐赠。但可惜该书初稿写成有年,出版一事却迟迟不能落实,才作此决定。吕增耕现年82岁,住在市区东咸欢河岸,系中国茶叶学会会员,中华茶人联谊会会员,50年代的茶厂工程师。《绍兴茶文化》是他退休后写成的,全书…  相似文献   

11.
12.
《农业考古》2005,(4):296-296
由知名茶人钱时霖、竺济法合著的《中华茶人诗描》,8月上旬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用一种树的叶子烹煮或冲泡出的汤液,似乎那么无缘由地就获得了人们的青睐,然而,它确是清新高洁、甘馨宜人的。如果你曾亲闻过长在深山高岭上的茶树芽叶那透心入髓的幽芳之气,亲品过经精心采制再用鲜活的山泉烹煮的茶汤那令人怡然神清的鲜馥灵味,那么,你一定会对茶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中国,历代文人艺术家喜爱茶赞美茶的真是太多了。公元3世纪,文学家张载在《登成都楼》诗中赞曰:“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他是说茶在当时人们常饮的六种饮料中居于首位。晋代另一位文学家杜育在《赋》中赞曰:“焕如积雪,煜若春敷。”是说煮沸…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89年在北京举办《茶与文化展示周》以来,仅仅十年期间,在祖国大陆已出现热浪滚滚的茶文化高潮。作为茶文化高潮的标志,除了各地纷纷举办的茶文化节和国际茶会、专家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茶文化论著和出版茶文化刊物之外,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茶艺馆尤其引人注目。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各地掀起了茶艺馆热潮,仅是首都北京,目前就有一百多家,形势非常喜人。茶艺馆不同于传统的老茶馆,不仅在于它的装潢华美、新潮或者古典高雅,还在于它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现代茶艺馆的经营者具有自觉、主动的文化意识,把向群众传授品…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由陈珲、吕国利所著的《中国茶文化寻踪》一书,已于今年9月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首次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全面考察和研究茶文化的著作,作者从历史、民族、民俗学多角度出发,追根穷源,将研究的视野推展到人类的远古时代,对搜集到的茶文化资料逐一加以耐心的梳理,仔细地探源和分析,从而对中华茶文化的来龙去脉、发展演变以及与中华各民族深密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揭示和阐述;同时对多年来有关茶文化的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和结论也进行了厘清。该书是作者十余年潜心研究茶文化的结晶,有不少内容为首次披露的研究成果,而为…  相似文献   

16.
17.
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华茶文化》,由中央电视台、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摄制,于1993年初开机。《中华茶文化》共分《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上下篇)、《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萃》(上下篇)、《茶寿绵延》等十集,每集片长二十分钟,既有茶史探源,又有新茶展望;既有名茶赏评,又有茶俗趣谈、茶艺表演,是一部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之大成的电视片,融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编的忡华茶文化丛书》(10本)和《中国茶文化经典》由光明日报社已于1999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一、《中华茶文化丛书》全面展示了数千年中国茶文化精华的风貌,中国茶叶品饮艺术的情趣和具体操作,具有学术性、可读性、实用性。丛书由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研究员任主编,一批长期致力于茶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撰著。丛书共10本,大32开本,140万字,书前共有彩色图片4O一页,软精装,全套定价168元。每本书的名称分别是:《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茶业大事编年为体裁《中华茶叶五千年》 ,已由人民出版社于 2 0 0 1年 12月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原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 )和中华茶人联谊会联合编著。内容上起神农时代 ,下迄 2 0世纪末年 ,分史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 14个史段 ,全书共收集茶叶大事 (或记事 )条目 2 2 70余条 ,图照 72 0余幅 ,6 9.2万字。每条皆有年份。内容涉及茶的源流与传播 ,种植与茶类 ,贡品与名茶 ,茶政茶法 ,茶马互市 ,茶产与机械 ,标准与检验 ,科研与教学 …  相似文献   

20.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